溫榮 李樹飛
摘 要:本文結合各種形式自媒體的特點和優勢,以冬奧城市張家口為例,提出了自媒體產生的內容經濟與地方文化產業的探索思路。
關鍵詞:自媒體;內容經濟;文化產業;張家口
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IT產業的發展,互聯網(internet)的優勢和操作方法已經家喻戶曉。網絡媒體使整個世界縱橫交錯,也使得全球人類開始出現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整體。自媒體(We Media)應運而生,打破傳統媒體的一家獨大,隨之而來的是內容文化共享的經濟——人們都可以通過一鍵共享,隨意點擊而獲得某些資源。
一、 自媒體與內容經濟
自媒體是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的產物,是由普遍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事實上,這個定義在今天已經顯得狹隘,因為自媒體人已經不再局限于自身事實和新聞的角度來運營內容,而是擴展到了存在于全球資源的各個領域,內容包羅萬象——經濟共享、知識共享、文化共享及生活共享等等。其影響之廣,傳播速度之快的特點令傳統媒體舉全力而不可及。
無論在生活、經濟、文化領域,還是在體育、環境、政治其他特殊領域,這種發展趨勢必然帶動全球資源的進一步發展、傳播和重組。人們把由互聯網和隨之而來的各方面的收益稱為“內容經濟”。
二、 自媒體的發展形式
首先是論壇(Forums)出現在各大門戶網站,其最初的形式是各種興趣相投的人相互發表評論并討論一些話題的地方。因為熱鬧的特點也逐漸有了“商業”的特點,于是人們便利用論壇發布一些廣告信息,如:招聘、交友、房屋出租信息或啟事等。其次,博客(Blog)登上了各大門戶網站的舞臺,諸如騰訊的QQ空間、搜狐博客、網易博客等等。人們最初在博客上轉載、發表個人興趣愛好、心得感受,達到群體式好友的相互轉載來傳播自己的思想。此外,微博、微信及時興起,這種媒體的特點是以“微”而見長,傳播的內容簡潔、靈活。人們看到這種靈活的特點,“微商”抓住時機,大力發展。一些商家利用其特點向好友推薦商品,有些人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然而,以上幾種自媒體的缺點是傳播范圍僅僅局限在朋友圈內,不能向圈外的讀者傳播信息,運營者難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另一種形式的自媒體便出現了,其形式是運營者(創作者)發布的信息,包括文章、商品等,一經平臺推薦,全國范圍內相關的顧客都可以看到或搜索到,傳播范圍就好像電視節目一樣廣泛,例如著名的今日頭條、百家號、企鵝媒體平臺等等。
總而言之,這些形式的自媒體的特點是:創作內容多樣化,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運營作者平民化、普遍化,使得話語權真正給了草根民眾。
三、 自媒體內容經濟與張家口文化產業的發展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和一路一帶建設的順利推進和2022年冬奧會的日益推進,張家口市應抓住歷史機遇,努力打造全國文化新城、經濟新城的戰略目標。以地方文化建設作為定位、打造品牌效應;全面貼近絲綢之路的驛站效應,大力宣傳地域文化特色,擴大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為創建綠色的、生態的、文化的、文明的新型城市邁進。
要達到上述戰略目標,可以充分結合各種形式的自媒體進行宣傳,讓文化產業在自媒體的平臺上傳播,來達到張家口的知名度,進一步發展文化旅游資源。張家口歷史文化悠久,如大境門本身就是一種內容經濟,電視劇《大境門》就是早期宣傳張家口文化的一個品牌。內容經濟的開發,還可以進行附帶的經濟開發——發展開發影視基地,占用特有的山川、河流來打造影視基地。然后運營各種自媒體進行文字、視頻、娛樂節目的制作和拍攝,達到實際的宣傳,讓其產生本地文化的內容經濟。張家口歷代名人輩出,文化產業與遺產在我國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歷史人物如懷安三代帝王師張士范、清代武狀元黃大元、明代孝敬王皇后等等,這些文化人物都可以開發劇本、小說,進一步宣傳發展當地文化產業。結合特殊的地域文化,以遠近聞名的涿鹿縣三祖堂黃帝、炎帝、蚩尤活動為內容,開發當地旅游文化,以虎臥寺為資源,構思創建影視城。以桑干河文化為內容,可以創作《話說桑干河》紀錄片,來凸顯張家口獨特的風土人情,宣傳張家口文化。
總之,地方文化本身就是經濟資源,她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當今自媒體平臺的宣傳效應如此之廣、速度如此之快,地方發展應該把本地文化資源和便捷的媒體聯合起來,擴大宣傳效應,傳播當地的人文、提升當地的城市品位。
參考文獻:
[1]劉世薇,張平宇.1989-2010年新疆經濟發展差異的區域分析[J].經濟地理,2012(9).
[2]王穎,支大林.文化產業生成、運行和發展機制研究[J].經濟縱橫,2012(9).
[3]承愷.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在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中的行為影響[J].社會科學家,2014(11).
[4]周靜.基于“鉆石模型”的滬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比較[J].商業時代,2014(1).
[5]陳紅玉.文化創意產業與創新型城市建設[J].當代經濟,2013(9).
[6]厲無畏.文化創意產業推進城市實現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J].上海城市規劃,2012(4).
[7]祝福恩,劉娜.發展文化產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J].理論探索,2012(3).
[8]王建華,雷振,許宏林.借奧運之機:打造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文化產業[J].商場現代化,2008(13).
作者簡介:溫榮,李樹飛,河北省張家口市,河北宣化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