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我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開始受到多方面的關注,要求不再采用傳統的理論知識方式進行教育,而是進行實踐教育,更多地讓學生認識到教育的科學有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認知。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有效地對小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并提出了相應的教育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屬于最為獨特的教育學科,它不是一門理論知識教育學科,而是一種現實教育,因而在實踐的過程中,
需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更多地融入實踐過程中,以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認知。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了解學生學習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尤其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的過程中,需要保持正確的認識態度,
不能把這些知識當成是一些淺顯的理論知識,否則將影響到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同時,教師需要通過一些具體案例進行教育,便于學生形成最為準確的認知,實際的教育質量也會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 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新時期的教育領域,對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有著不同的認識,認為這種教育機制很大程度上損壞了學生學習的本質,也不利于正確提高學生的學習認知。而小學思想品德一直采取的教學模式都是傳授式教學,這一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學習的合理性,大多數時候僅僅能夠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一部分知識,并沒有相應的實踐效果,也不懂得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優化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更多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并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學習方向,為他們選擇不同階段應當掌握的思想品德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進行應用和拓展。學生只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學習興趣,才能夠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完善的自主學習流程。因此,教師還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做學習的主人》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如何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根據課本和教師的引導,嘗試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成效。
二、 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小學思想品德實踐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認知度非常少,甚至沒有接觸過思想品德。而在傳統思想教育的理論知識灌輸模式下,學生所接受的理論知識遠遠大于思想實踐,這樣的狀況使小學思想品德課堂逐漸與現實相脫離,一部分學生甚至認為小學品德課堂與現實生活沒有關系。但是小學思想品德課的開展,本質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在這樣的實踐下,學生的品德認知不斷下降,有些時候甚至產生了理論化的課堂認知,難以呈現出良好的實踐效果。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教師需要了解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更多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將這些思想品德主題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持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我在集體中成長》的時候,許多學生認為的集體僅僅是班級,這樣的思想是非常局限的,教師應向學生解釋集體的含義,然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生活中存在哪些集體,這些集體又表現在哪些地方,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不同之處。這樣的學習流程可以激發學生的表達熱情,并且也可以促進思想品德課堂在生活中的拓展,讓學生認識到思想品德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持續改善學習認知。
三、 關注學生學習能力,以案例分析展開引導
不同學生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面對思想品德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如果直接地解決,學生往往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印象。那么,教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呢?案例分析法無疑是較為合適的一種教育方法,這種教育方法的開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思想品德案例,鼓勵學生在這些案例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思考和探索。這樣的探索學習過程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可以改變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認知,實際的學習質量也會得到持續的上升。比如,在學習《秋天的收獲》時,可以將秋天農民伯伯在地里收割玉米的狀況直接地展現出來,以便給予學生最為清楚的認識,接著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并得出正確的思想品德認識,多方面培育學生的品德素養。
總之,傳統的小學品德教育嚴重缺乏教學科學性,在新時期的小學品德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度,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嘗試著給予學生不一樣的學習認知,最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姜娜.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小學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2]楊吉榮.小學思想品德校本課程開發現狀的調查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馬黎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馬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