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天地乾坤何其廣大,書卷、筆墨何其渺小。然而,就在這一尺書卷,一筆丹青中,有囊括乾坤的智慧,有涵詠滄海的文思。心有多大,閱讀的視界就有多大。
閱讀,讓我們的心中萬卷縱橫。書籍的世界浩渺無際,卻終究要在心的舞臺上演繹。儒道教會我們身在江湖又心存魏闕,兼濟天下而又獨善其身。詩經與楚辭讓我們讀到初民的情懷和激越華美的生命力量,唐詩與李杜,讓我們聆聽民族的青春吟唱,紅樓的世界讓我們體會無可回避的苦澀,新文學的風景展示了自由和獨立的精神風光。《荷馬史詩》帶我們領略與命運抗爭的英雄風采,但丁的《神曲》引導我們在夢幻的世界里尋找未來的光明。19世紀文學揭露專專治的蠻橫,扭曲的社會,讓我們知道人生有從未放棄的理想和追求。經典作品,其光芒有如云漢,而文學作品只是其中的一顆明星。在時間的流駛中,他們總能溢發光彩,經久不衰。我們的人生應與之為伴。同樣,低級趣味的文字,也會戕害我們的思想,荼毒我們的心靈,誘使我們在虛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閱讀,讓我們打開了精神的枷鎖。文字,有一種沉默的聲音。安坐無語,寂然凝慮,悄然動容時,才能聽見創作者的《吶喊》,方能感悟他們在苦悶中的《彷徨》。當我們神通萬里,思接千載時,我們的眼界就被打開了,我們的思想也隨之打開了。在當下這個批判靈魂孤獨,精神貧瘠的時代里,難道不是更加寶貴的嗎?散文安閑的氣質暈染人的心靈,史論文恢宏的氣勢點燃人的激情,小說的精妙激發無窮的想象。當種種這一切心緒和情感向我撲來時,我的精神世界已豁然開朗。不要讓庸碌和無為成為心靈的桎梏,精神的世界還要有蹁躚的夢。
閱讀,洗滌了我們被世俗蒙蔽的心靈。塵世之中難免沾染俗氣,這本無可厚非,但俗氣在一些人身上卻漸漸演化成奴氣、媚氣。閱讀,正是把我們的心靈拉回本該有的位置,洗滌俗氣,尋回做人該有的品質。唐宋時期文學家韓愈、范仲淹、歐陽修等,沒有一個不是被貶謫、被排擠的,但都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奴氣,相反他的文章里總是洋溢著獨立的精神和理性的光輝。讀其文,想見其為人,當我們也有一種憂國憂民憂政的理想時,當我們歷經坎坷體悟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心胸時,我們至少已經不那么俗氣。
然而,書齋靜讀并非足不出戶,思不離廬。就像當我們沉醉在一段刻畫夕陽的文字里時,可曾想過詩人作家們是常看著它直到黯然神傷,是驅趕著馬車追逐它直到冥冥暮色。當我帶著閱讀的體驗投入自然的懷抱,踏上命運的征途,我的人生也許會是另一種格局了吧。
文字的世界,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世界。所以,閱讀,它照亮了人生。
心有萬卷游,泛若不系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