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姝
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他們,選擇了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有一首歌最為動聽,那就是奉獻。他們,用無悔的愛,甘做學生的引路人。
走上講臺,剛好十一年。回首來路,不勝感慨,十一年風雨,倏忽而逝。從學校接納我的那一天開始,便走上了育人之道。這條路慢慢長遠,教育工作是繁重而瑣碎的,從思想教育到學習成績,從校級班規到雞毛蒜皮,最后連學生什么季節該穿什么衣服,都有我嚴格的規定。學生病了,我會守在他病床旁,陪他輸液到天亮,這樣全心全意愛著那些可愛的孩子。
記得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由于不懂怎么發聲,長期喊著金嗓子上課,十指長滿凍瘡全然不顧,上課依然用粉筆寫字。最難忘的是一個德育時間,我走進教室,和往常一樣,板著臉,裝成熟,裝深沉。有幾個孩子為了過來,“老師,您的嗓子不好,這是我買的金嗓子,希望您吃了以后好起來”“老師這是給您買的手套,我們馬武冬天特別冷,別只照顧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手”“老師,這段時間我們努力用聽力來做筆記,以后上課少寫,真的很冷。”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
在我看來,教好一門課,除了利用好課堂有限的40分鐘,課后學習才是學生真正能夠學懂吃透知識的“密鑰”。我把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都用在了給學生答疑解惑上。無論是課后學生跟到辦公室“追著問”,還是星期天節假日學生“東問西問”,我都耐心細致地給予解答。我認為,最有價值的答疑是幫助學生在答疑過程中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不論是思維能力的提升還是解題方法的掌握等,教師不僅要講解題目本身的做法,還要告訴學生思考的技巧,如何尋找突破點,讓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自己能把題目解出來,要讓學生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又能獲得對他有價值的服務,學生最終的需要是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看到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時,我萬分欣慰;當看到孩子們揮舞著獲獎證書向我報喜時,我萬分驕傲;當我沙啞著喉嚨,忍著手的疼痛上課時,孩子們求知的眼神和表情,使我無比幸福。
十一年,日復一日,教做人,教知識,養習慣,養性情。有成績,也有失意,有歡樂,也有急躁。用行動和語言詮釋著好老師的定義,默默做好孩子們的引路人。
自從習總書記對老師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四個要求的時候,我惶恐慚愧,深知自己離四有好老師標準有一段遙遠的距離。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山高水遠,砥礪奮進,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會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春,我會全力以赴向“四有好老師”靠攏,無怨無悔地當好學生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