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永平
摘 要: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趣,學生的學習才是進取的、主動的、熱烈的。反之,學習將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課堂學習也就會缺乏生氣,變得機械沉悶。任何一種形式的學習都需要興趣作為內在動力。學生學習的興趣越濃,自主學習、深人鉆研的積極性就越高,不斷創新的動力就越大,創造性思維的門扉一旦被打開,就越能產生創造的靈感,出現創造的奇跡。本文論述了,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些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興趣
新課導入,歷來被語文教師當作教學的“突破口”,它起到課堂教學任務的定調、指向作用。獨特新穎的導入可以創設一種良好的氛圍,從而引發學生濃厚的興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點,有不同風格,可采取不同導入法。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多年來實踐新課程的教學實際,簡單地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見解雖然很淺薄,但還是希望與諸位同仁共勉。
一、通過“音樂美”的熏陶激趣
音樂能以特有的旋律、節奏,塑造出音樂形象,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在上課前,先放一首與課文基調意境相對應的樂曲,渲染氣氛,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如在上高爾基的《海燕》時,可放鋼琴曲《命運》,那緩急高低變化的節奏,使學生仿佛看到了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海面的變化,以及海燕面對挑戰,勇敢地搏擊的景象。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快進人課文情境,從而能深人地體會文章的內涵。在教《詩兩首》等課時,我挑選了一些會唱而且唱得好的學生,讓他們為全班同學演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等歌曲。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歌聲陶冶了學生們的情感,使他們的心情愉快地投人到新課的學習中,課堂教學效益顯著提高。
二、通過“直觀美”的欣賞激趣
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直接性和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實際心理出發,結合課文內容,力求采用形象直觀的演示、圖畫、影視等多媒體教學,創設一些可以感知的具體對象,給學生鮮明生動的形象感覺,激發學生新的探求活動。如教學《狼》一文時,可以出示“晚歸”“遇狼”“喂狼”“劈狼”等幻燈片。教學《孔乙己》時,可以放映教學片《孔乙己》,利用形象直觀的展示拉近課文時代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文字描述和形象展示融為一體,入耳、入目、入心。在教《觀舞記》時,利用多媒體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麗、華貴的印度服飾,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綺麗的印度風情,讓同學們產生濃郁的興趣,很快進人興奮狀態。這樣的導入,增強了語文直觀教學的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
三、通過“新奇美”的感受激趣
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摒棄了沿襲以往的導入模式,而是以一種新的內容、新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中。
導入語是這樣設計的: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根釣魚竿,同學們釣過魚嗎?(生:釣過。)能告訴老師釣魚有哪些技巧嗎?(生:釣魚要有耐心,釣魚要把握好時機,釣魚要選擇合適的魚餌。)老師沒大家這么有經驗,但老師知道一句話“釣鉤上懸掛的必然是魚吃的餌”。今天我們將一同跟隨丹麥童話大師去釣一條很大很大的魚。在《皇帝的新裝》一文中,是誰在釣魚?他想釣哪條魚?他用的魚餌又是什么?最后又是誰把絲線剪斷了?請大家帶著這根釣魚竿,默讀課文,尋找答案。
四、通過“對聯獎”的品味激趣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難辨;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正一樣”這對聯寫出了社會的黑暗。“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枯竭,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適,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這對聯是舉人有感于他中舉后冷暖的人情、炎涼的世態而寫的,由此來導入《范進中舉》的學習。對聯中最能開發智力的要算謎聯,其不僅要做到對仗工整,而且還要顧及謎語的設計。如“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人骨三分”打一人,其謎底是蒲松齡,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對進入文章內容性的探討學習。
五、通過“故事美”的演繹激趣
在教學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時,引介白居易考進士時被顧況賞識的戲說:當顧況看到遞來的詩稿《賦得古原草送別》署“白居易”三字時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啊!當看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馬上贊嘆:“有這樣的詩才,實在難得,就是走遍天下‘白居也‘易啊!這樣引入作家作品,既加深了對白居易的印象及對他的詩才的敬仰,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又如教《復習標點符號》時,可用這樣一個小故事來說明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古時候,有個人很吝嗇,于是他朋友來他家做客,有意教訓他,一連住了好幾天,主人很心疼,一天,適逢下雨,主人寫下一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靈機一動,修改了標點符號:‘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完全相反。客人以此為由,繼續留在他家做客。”學生們因此產生把標點符號學好的想法,學習有了動力。
六、通過“情境美”的體驗激趣
在教學課文前,我們要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尋找與文中的生活相似的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活動,這樣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看云識天氣》時,可讓學生根據眼前所看到的云的形態,預測今天天氣會有怎樣的變化。這樣就把學生帶入到課文中去。還可利用多媒體選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情境直觀地播放。
課堂雖小,鉆研進去,便會發現,這里面有著廣闊的天地,當然也就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借助導語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當然不只上述幾種,還有更廣闊、更迷人、更深奧的天地……希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興趣帶領他們在語文課堂中自主地、探索地、創新地學習,讓每個學生的活力都能在這樣的課堂中得以充分地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