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作文難寫,作文難教”,這是長期以來困擾農村小學生和語文教師而且是揮之不去的煩惱。每次作文,學生總是為寫作感到苦勞、頭痛,而老師們也在上下求索,倍嘗艱辛,感到作文難教,但如何治療這個“頭痛”之癥?綜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可以從以下途徑著手。
一、激發興趣,樂于作文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就是學習中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對此,托爾斯泰就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看來,要讓學生喜歡作文,就得從激發學生興趣著手。
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關鍵在于我們老師怎樣去引導,針對不同性格、不同年齡特征的學生所采用的方式不具相同,但是我們教學者可以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去想法設法。尤其是在作文指導課上,創設情景、營造氛圍對激發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要誘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增強學生的信心,喚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并且兒童的好奇心十分強烈,他們喜歡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的事物,喜歡參加新穎的活動。如果作文訓練經常變換訓練方法,做到多渠道、多課型、多形式,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誘發出學生盎然的寫作興趣。
只要將學生的興趣激起以后,讓學生感覺到不在是老師“要我寫”,而是“我要寫”,這樣他就會很快樂接受,不再那么痛苦。
二、強化閱讀,注重積累
有些人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作文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這都來源于豐富的語言積累,來源于濃厚的文化底蘊。由此可見,閱讀積累是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學中,我們要把它視為一個關鍵的環節來抓,力求豐富學生的語言庫存。
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推薦好的讀物。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趣味濃厚的科普讀物、圖文并茂的童話故事、催人淚下的戰斗故事、意義深遠的抒情散文。此外,還給學生推薦相關課本知識的拓展閱讀材料。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為了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可以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比如制定班級閱讀加分制,定期評選“讀書之星”等等,來掀起人人愛讀書、多讀書的閱讀熱潮。
而且指導學生作好讀書筆記也非常重要。讀書筆記可以采取兩種形式:一是摘錄好詞佳句,優美片段。摘抄最終是達到積累的目的。對于學生摘抄的內容,可采取教師點名背、學生交換背等方式。讓學生把摘抄的內容牢固地儲存到記憶的倉庫里;二是寫讀書心得,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去寫,可以從寫作技巧方面談感受,也可以從思想方面談體會……學生的讀書筆記天天批閱,并定期開展“講、展、賽”等活動,以此來激勵學生多讀、深思、勤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給學生充電,學生才會得心應手地薄發。
三、掌握技巧,勤于練筆
學生能解決了作文的源頭問題,不一定就能寫出好的作文,還需要老師輔之有效的訓練方法,讓學生掌握不同體裁的寫作要點,懂得一篇作文應該具備哪些因素。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學習其寫作方法,在模仿中學習方法,掌握技能。并且在語文課的教學中,不能忽視課文寫作特點的總結,對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也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技巧以后,應該及時、有效的訓練,僅靠語文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訓練課時是達不到訓練目標的,就需要貫穿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比如在語文課上安排5分鐘左右的隨機練筆,將課文中積累的重點詞句加以運用,這樣學生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且要指導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把每天的收獲、難忘的事情、感興趣的問題等內容簡短的記錄下來,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四、多元評價,展示成果
有人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錯,在新課程理念下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的作文個性的張揚,對好的習作我們要搭建一些展示的平臺,比如在教室開辟“佳作展示欄”把每次作文的優秀作文篇目連同評語一起展示,讓學生共評得失,力求從各方面得到啟發,同時營造一種聲勢,“這些作文都來自同學中,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這不僅讓佳作作者產生了榮譽感,其他同學也增強了寫作信心。對于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還可以推薦參加上級組織的作文評比活動或是向一些學生刊物投稿,使學生體會到作文成功的快感。這樣以點帶面,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提高他們創作的積極性。而對于存在問題較多的文章我們要尋找他的閃光點,比如是在用詞、組句等方面有那么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我們也應多給予贊美,然后用委婉的話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不能挫傷他們的作文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利于他們作文水平不斷地提高。
總之,小學生作文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內容,不可輕視。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出習作之痛的困境,才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