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增寒
曾國藩在《諭紀澤》中談到讀書之法,說有“看書”和“讀書”之分:“看者,如爾去年看《史記》《漢書》、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是也。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痹鴩f的“讀書”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朗誦。他認為讀經書和李杜等人的詩“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極大地肯定了朗誦的作用。
今天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朗誦,是一座橋梁。
第一,朗誦,是我們走進文本的橋梁。
許多時候,我們讀一篇作品,大多采取瀏覽、“看書”的方式,對文本大多處于浮光掠影的了解階段,而要真正地走進文本,朗誦是一座便捷的橋梁。
一般的看書,只是對文本信息的攝入,猶如一個攝像機。而信息的攝入是否準確,對攝入的信息是否消化,也就是說,是否真正地走入文本,往往不得而知。
而朗誦就可以讓你走進文本。
朗誦是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語言的過程,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準確、動聽、有感染力。在朗讀過程中真正達到了這個標準,說明你就走進了文本。
例如,朗誦《蘭亭集序》這篇美文,就必須掌握文本中的字音、句讀等,就會注意“會稽山”中多音字的讀音,也會注意“雖趣舍萬殊”中通假字的讀音,從而力求讀音準確,可見,朗誦,可以讓讀者走進文字;不僅如此,要朗誦好文本,必須理解文本內容,把握《蘭亭集序》中表現出的蘭亭集會時的賞心樂事,把握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由“信可樂也”到“豈不痛哉”“悲夫”的感情變化,這樣,可以進一步地理解文本內容,從而真正地走進文本。
葉圣陶先生把朗誦稱為美讀,他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相感通了,不論興味方面還是感受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比~先生對美讀所提出的要求,實際上就是要求讀書要做到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調動所有的感官,溝通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其實,說白了,就是通過朗誦走進文本。
第二,朗誦,是讀者走出文本的橋梁。
走進文本并不是朗誦的最高境界。朗誦是創造性閱讀,是朗誦者根據文本的思想、情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理解之后的再創造,是展示個性的閱讀。朗誦不僅僅是接受,更是創造和表達,是通過聲音、語氣、語調,甚至表情動作等多種因素的一種再創造,必將反映出讀者的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
通過朗誦,可以讓閱讀主體把自己的個性特征融入閱讀客體中,把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等通過朗誦表達出來,從而提高創造性閱讀能力,走進文本而又不拘泥于文本,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
例如,朗誦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們不僅能感悟到李白的人生感嘆,更會把自己對時光流逝、對人生理想等感慨通過聲音表達出來,在慷慨悲慨的朗誦中表達自我。
再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般性的閱讀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可當我們用自己的聲音去演繹這篇感人的散文,我們會從文本中走出來,用自己的聲音、語氣、語調,借助作者的文本,來表達自己對母親(或者其他長輩)深深的情感。
第三,朗誦,是讀者走進社會的橋梁。
朗誦,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更是一門說話藝術,而且特別強調用心說話。所以,經常地進行朗誦訓練,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感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朗誦可以訓練良好的語言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出色的語言能力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必備的素質,語言能力包括語言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即聽和說的能力,朗誦是訓練語言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最佳方式。
現代社會中,許多沒有經過朗誦訓練的人,容易形成交際障礙,不會傾聽,抓不住對方交流時的語言要點和情感傾向;不會表達,說話時吐字不清或發音不準。不少人在公開場合不敢開口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說話時臉紅脖子粗,即使開口也只是聲音極低、斷斷續續,更談不上表情達意了。而這樣更容易造成較重的心理負擔,造成惡性循環。
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始于朗誦。朗誦可以訓練和提高人們對語言敏感的程度,提高語言感受能力。在把無聲文字變成有聲語言的處理過程中,會讓讀者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漸漸明晰,最終達到對語言文字理解。同樣,能夠用恰當的聲音來演繹無聲的文字的人,也就更容易聽懂別人的有聲語言。
朗誦既作為一種語言訓練也是一種思維訓練,它需要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訓練語言及思維的協調性和條理性,使語言表達有條不紊。文字通過眼睛攝入,輸入大腦,然后通過大腦的分析、鑒賞,感悟出這段文字的內容、所表達的情感、應該運用的語音語調等,然后通過中樞神經把這些信息傳輸給口腔,讓口腔運用恰當的形式把這些表達出來,這需要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種感官的配合,語言表達和思維的和諧、語言及思維的條理性是非常重要的,是語言交際中所必需的。所以,朗誦可以提高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語言表達就能簡明流利、連貫得體,就能在公開場合,恰當地運用語音、語調、語速、語氣的變化來表達內容情感,恰如其分地運用手勢、表情,增加語言的感染力。
不僅如此,朗誦可以培養優良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讓你在交際中擁有優良的心態,使你在社會交際中游刃有余。
比如,朗誦可以培養自信向上的心理素質,有助于克服交際過程中的膽怯心理,讓你在交際過程中真正做到自信而恰當地表達自己,并能根據交際環境的不同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所以,朗誦在培養人的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的同時,也鍛煉和提高了人的情商。
朗誦還可以訓練注意的持久性,增加注意的深度,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良好的注意力,是交際中不可缺少的品質。在交際中,無論是信息的獲取還是信息的輸出,都需要優良的注意力,否則,你聽不懂別人的話,也說不清楚自己的話。而朗誦,是一種對文本、甚至活動意義的理解必須清楚和深刻的閱讀活動,因為其既是接受性閱讀,更是表達性閱讀,其正確表達的要求促使閱讀者必須時時加深自己的有意注意,朗誦者的自我表達要求能夠不斷地刺激額葉,不斷地加深有意注意,并且使注意穩定的、長時間地保持在閱讀客體上。經過朗誦的訓練而培養出了持久的、有深度的注意力,當然有助于社會交際中的語言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