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啟蒙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濟大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的變革和發展也勢在必行,發展適合國家發展的教育成為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新高考改革的步伐的不斷推進,學習方式的逐步轉變,學生對于學習和閱讀能力的訴求孕育了“整本書閱讀”的廣闊天地,整本書閱讀在當下的有效教學實踐,是對傳統單篇課文教學的有效補充。
1941年,葉圣陶先生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對“讀整本的書”提到“把整本書作為主體,把單篇短章作為輔佐?!边@是葉老第一次提出讀整本書。目前,“整本書閱讀”是由溫儒敏教授在主編國家統編教材時正式提出的。多年來,上海師大附中語文組,江蘇省特級教師王棟生、江蘇省特級教師曹勇軍、上海高級教師樊陽等,都致力于“整體閱讀”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以指導一線老師的教學實踐,并指導學生的閱讀學習。
當今社會大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購買書籍成為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加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獲取文本信息較為容易。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對于知識的傳承固然有用有效,但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傳承就顯得零碎和無力,而整體閱讀的文本中融合了作品中各種人物的各種精神和品格,在理解復雜的情節和人物情感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同時在批判和思辨的閱讀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完善的人格。
一是,以一本書的一個點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由點及面,進而進行整本書閱讀。比如在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時,我就設計了一個興趣點,書的封底有這樣的一段文字:你將體味到高品位藝術的輝煌!與此書為伍,與此書高尚的人物為伍,你將不再感到孤獨。讓學生從思想上高度認可這本書,通過這句話,學生受到了震撼,激發了閱讀的興趣。我接著介紹這部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它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以孫少平為代表的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這讓學生對作品有了整體的印象,之后再讓學生去讀,學生知道為什么而讀,讀了之后才會有所收獲,這有利于讓學生克服閱讀的惰性,促使學生完整地閱讀整個作品。
二是,讀一本書中一個重要的點,引發大家積極的討論和思考。如我在教授學生讀《三國演義》時,就選擇了人生智慧這個點。讀書明智,但如何明智,學生不清楚,《三國演義》提供了讓學生明智的方法,歸納起來小說體現的人生智慧突出表現在五點:積極進取的人生目標;博大寬厚的愛人之心;真誠坦蕩的交友之道;知人知己的深刻眼光;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學生讀完之后再進行討論和思考,哪些人物,哪些地方體現了以上的人生智慧?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收獲人生智慧,這才是閱讀的重要作用,能讓學生終身受益。
三是,指導學生讀整本書的方法,需要準備的材料。比如我在教授《論語》整本書閱讀時,就準備了一些輔助閱讀資料,如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李澤厚的《論語今讀》,李長之的《孔子的故事》,還有一些文章如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傳》,任秉忠的《讓我們走近孔子》,陶曉躍的《孔子:張揚個性教育的締造者》,李敬澤的《中國精神的關鍵時刻》等。
四是,通過課前閱讀進行主題研討,課中展示研討結果。比如研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因出海遇難,先被海盜攻擊,再到種植園,最后漂流到無人小島,并堅持在島上生活,最后回到原來所生活的社會的故事。展示了沒有冒險就沒有成功,只有那些不畏艱險的人,才能享受冒險的樂趣的主題。小說內容里自始至終充盈著一種勇敢無畏、機警果斷、自立自救、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這種意志,無論對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男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處在多變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即使是“假設”的災難和艱險,也隨時都有可能顯現。因此,通過閱讀教育學生當意外的事情來臨時,應該學會接受和面對,應該像魯濱遜一樣,用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去看待世界,去對世界和明天抱有美麗的渴望、期待與信念。
“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正方興未艾,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對整本書閱讀有明確的要求,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促進學生深入閱讀,真正開啟學生心靈智慧,推動學生整體素養提升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