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生
文學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那么怎樣才能從生活本源走向更高層次的文學呢?中間需要一座橋梁,閱讀就是文學和生活之間的這座橋梁,當然中間還要加上對于生活的感悟,還有自己的人生閱歷作為催化劑。當一個人開始不滿足于生活的瑣碎,渴望更寬的視野,渴望情感上的共鳴,那么此時你就需要一座橋梁,或者說你需要去看看別人的生活、別人的思考。
每個人生活的范圍相對來講都是狹小的,世界那么大,我們只能呆在一個地方。內心深處如何能夠不深藏一種渴望,有時候想化身成一朵蒲公英,去遠方看看;有時覺得那年復一年南來北往的鳥兒也許不是因為溫度的變化,而是內心有一個聲音告訴他:走吧,走吧!腳步所及畢竟有限,走的更遠的是思想,思想的載體是語言。當你對世界心生渴望,當你想為內心的柔軟覓一塊凈土,那時你不妨坐下,拿起一本書,看看在書中遇見的人是不是心里有和你一樣的夢,看看彼此的雙眼看見的是不是一個世界,那個世界的顏色是不是和你的夢想世界一樣燦爛輝煌。
再看看人家筆下的人有沒有幾個好像也生活在自己的身邊,那些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似。也許忽然之間,你的世界好像大了起來,好像忽然看見你的原本線團一樣的生活是由一條線卷起來的,原本多的不能再多的問題都有了答案,原本迷路的你忽然看清了方向……其實這個階段叫積累,這時的你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即輸入階段。有了渴望,有了沖動,有了想要了解世界的念頭,想要問一問是什么,想要問一問為什么,那么這時你最好的朋友就是書,你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閱讀,書最懂你,閱讀最能幫你。不用迷茫,不用絕望,世界曾有千千萬萬和你一樣絕望的青春,和你一樣無法走出的困境,只要走進書的世界,你們就會相逢。你會發現,遇見的人那么懂你,懂得你的憤怒,你的孤獨,你的質疑,甚至你內心深處的卑微,懂你想要看清自己的渴望,懂你對所有人的一切的懷疑……那么何必放任自己去做一個沒人懂的人,只要你走進書的世界就會發現,有人懂你的點點滴滴,有人甚至比你自己還要懂你,能為你做這些的是書,你要做的是讀。但當你破萬卷之后,你會忽然發現,其實自己還是有點不同的想法,好像還有一些你想說的話沒有人替你說出來,你還是想要別人也看看你的世界,看看你的世界的色彩、氣味、若有若無的宿命,形形色色的前塵往事……那么這時你要做的是寫,是拿起筆來告訴世界有這樣一個你,有這樣一個你所在的世界,有這樣一份思考,有這樣一份愿望……不過常常會有一種現象,沒有拿起筆之前覺得心里有千萬句話想要說,但是拿起筆來又覺得詞窮,那么這時能幫你的還是閱讀。于是讀和寫之間成為一個反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慢慢覺得好像懂得了別人的文字的妙處,也慢慢的懂得了怎樣告訴別人你心里的話,你想說的別人也懂了。
如果教與學是一個互助互推的過程,那么讀與寫更像一對離不開彼此的孿生兄弟,隨著歲月的流逝彼此都在增長,彼此之間的了解也在加深。既然離不開,那么不如相依白首,相依相偎之間懂得了人世,懂得了自己,懂得了無奈,懂得了命運,懂得了質樸下的善良,懂得了公允下的偽善,懂得了自私,懂得了奉獻,懂得了理想,懂得了希望,有了面對過去的智慧,有了面對未來的勇氣,看到了人性的光輝照亮很遠,我們的生命也如茶香一樣悠揚,我們也在積淀中走向從容,慢慢發現自己想要的有了新的方向……
一路走來,用感恩之心去回望,一定會覺得,成就自己的是書籍,要感謝的是閱讀。閱讀讓我們的思維有了質量,讓我們有了發現的眼睛,讓我們有了敘述的能力,讓我們成了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如果不忘初心,那么不忘的應該是自己那顆少年的心里有的找尋真善美的勇氣,尋找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執念,感謝的應該是閱讀這座橋梁!它帶你走出泥沼,走向更高更遠,去看遠方的風景,帶你懂得了形形色色的人,讓你知道有時候生命需要有一份感慨!
閱讀會讓你體會每一個詞語的生命力,讓你看見千百種講故事的方式,讓你知道世界在每一個瞬間的橫切面那么不同,那么廣袤,有那樣的芬芳,生活中的黑點從世界角度看那么那么小。如果水是生命之源,那么閱讀就是思考之源,就是寫作的地基。如果生命是一張弓,那么閱讀和寫作可以是你的箭,如果寫作是箭頭,它讓人看見你的銳利,那么閱讀是箭桿,它決定你這支箭能飛得多遠。如果你想自己的生命是一泓清澈的泉水,那么閱讀是源頭的活水,有源源不盡的活水,你的生命才可能是一潭倒映著云影天光的蔚藍。所以讓我們讀書吧,讓書籍為我們插上騰飛的翅膀,給我們千百雙眼睛去發現美,給我們千百種語言去訴說愛,給我們千百份智慧去從容堅定!特別的是如果你想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做一個懂字、會寫字的人,更要首先去做一個讀書的人。
如果沒有讀過《荷塘月色》也許你不會知道朱自清獨自散步那一晚的月色竟會有一份小提琴上奏著的曲子那樣的和諧,如果沒有讀過他的《背影》也許你不會感受到父親臃腫的努力爬上月臺的身影里面的愛,如果沒有讀過泰戈爾的《金色花》也許你不會知道一個母親對于失去的孩子的愛和思念有多么刻骨銘心,同時可以表達得多么雅致含蓄……讀了,看過了,那么一切是你的了,這是內化,有了這一步的內化才可能有你日后的下筆千言、洋洋灑灑。認識了人生的千百種不同,才會知道有什么值得拿出來說,或者叫做你才有了素材,有了素材才有你各種奇妙的組合。如果食材應有盡有,甚至不乏精品那么又何愁做不出好菜。如果心中有人間奇妙、故事百千,又何愁沒什么講給人聽?
其實閱讀的作用除了單純的輸入,還在于它能啟發人思考。因為書籍中的各種故事、人物,如果是一匹好布的緯線,那么作者的思考、觀念、情感、態度就是經線,有了它們才可能把各色人等結合在一起,才可能有了形形色色的開始和結局,既然織布之初作者把它們結合在一起,那么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不可能感受不到作者的情感觀點,也許它們或隱晦或直白,但只要細看,慢慢品味,就知道它們一定在。那么如果我們看見有人這樣說出它們的愛恨情仇,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說自己的點點滴滴,這叫學習。有了學有了得,然后就是會,就是能,就是懂得了怎樣說自己的故事,怎樣說自己的喜怒哀樂,怎樣告訴別人你關于人生善惡的感念,你也就成了一個會寫的人。
種種觀點結合在一起,我覺得如果你想做一個會寫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一個會讀的人。如果沒有行萬里路,那么可以先讀萬卷書,看看是不是真的讀過萬卷書就會下筆如有神;看看閱讀是不是可以成為生命的活水,帶來一份天光、一份云影;看看閱讀能不能讓你實現成為蒲公英的夢想,隨時起航,去向往的遠方;看看閱讀能不能讓你成為一個會寫的人,成為一個被更多的人懂得的人,成為一個用文字與人相遇的人。我覺得如論如何閱讀都可以讓你腹有詩書氣自華,不會吟詩也會吟!相信閱讀吧,它定會讓寫作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