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軍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類正在步入一個大數(shù)據(jù)時代,在這個特定的歷史境遇下,作為中學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必須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實現(xiàn)語文的“大變臉”,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活力四射。
語文的學習,不是簡單地認識漢字,背會古詩,更多的需要積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語文的提高都有一個大的升華。課堂時間有限,課本知識也有限,但知識是無限的,所以無窮無盡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源不計其數(shù),每天都以指數(shù)級的速度增長。因此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需要充分利用這一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拓展課堂知識,豐富教學內(nèi)容。如在課堂中增加漢字演變的歷史這一知識點,讓學生體會中國漢字之美。每個漢字都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對漢字的解讀也是對繪畫的一種欣賞。以“水”字的演變過程為例:
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許多漢字演變的視頻或動態(tài)變化圖,都能直觀的看到其變化過程。在課堂中引入這樣的視頻,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或許對一些喜愛書法的同學,能提升他們對書法的見解。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以往的課堂學習中,老師會讓學生背會這句名詩,然后翻譯一遍,剩下的就靠學生自己想象這句詩所描寫的景色了,也許有的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到這句詩所展現(xiàn)出來的美。但是利用多媒體學習這首詩時配一幅插畫:在廣袤無垠的沙漠上,狼煙直沖云霄,一條長河蜿蜒流向遠方,落日的余暉灑向整片荒漠,一切都顯得那樣安詳。此等千古奇觀所塑造的意境是多么的雄渾壯麗,空曠遼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shù)脑娋洌K軾借此表達了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如果配上《明月千里寄相思》這首伴奏,緩慢的音樂將人帶入到思念的情景當中,勾起每個人的記憶,這樣,學生就能與詩人在情感上達到共通,也更能深刻地理解這首詩。
所以,在語文課堂中引入多媒體,通過豐富多彩的信息,生動活潑的界面,以及化理性為感性、化靜止抽象為生動形象,集圖、文、聲、像等元素為一體,打破以往照本宣科的舊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變得有活力,多姿多彩。一方面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
隨著手機的普及,各種手機App層出不窮。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如何在課堂中引入這些應用軟件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最近有一款很火的應用軟件——看圖猜成語,它既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充滿活力。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一方面老師能了解學生的知識積累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增加老師自身的知識,在教學中,老師與學生共同進步。例如:
多此一舉 揚眉吐氣 朝三暮四
在互動之余,老師安排任務,讓學生將每個成語查字典解釋其含義及出處,并就該成語講一個小故事。在第二次上課之前溫習上節(jié)課的成語,測試學生的掌握情況。由此一來,可變文本檢測為在線測評,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時間。
總之,多媒體技術深入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它以其優(yōu)越的音像、動畫、圖像等多媒體素材輔助語文教學,優(yōu)化了信息時代的海量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了靈活多樣的語文教學課堂,激活了語文教學的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語文課堂注入了信息活力和時代特色,提高了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