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曹縣曹城街道辦事處第六小學)
近一段時間,我靜下心來讀了朱永新教授的一本書《新教育之夢》,讀完后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第八章“理想的校長”中的第七條、第八條讓我觸動很大,一些問題縈繞耳畔:我該如何為教師創造一個更加積極向上、輕松愉悅的工作環境?該如何為學生打造一個文化氛圍濃厚、全面健康發展的學習氛圍?經過反復思考、實踐,今天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一下。
朱教授在第七條中提到:“理想的校長是應該能夠給教師創造一個輝煌的舞臺,善于讓每一位教師走向成功的校長”。對照自己幾年來的做法,我深深地感悟到,校長確實是一校的靈魂,如今的時代不缺乏理論,也不缺少模式,如何能切實可行的辦好學校教育,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人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應根據學校的實際,一點點、一步步做好自己的真教育,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不盲目借鑒,不急功近利。這需要我們耐得住性子,守得了寂寞,經得起挫折。
自從我接任校長以來,我時時處處替每位老師著想,給每位老師創造一個能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讓他們盡可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同時也讓每位教師都意識到自己不是在為學校教課,而是在為自己講好每一堂課。全校有100多名教師,每位教師的特長及性格特點,我都十分了解。為了適應新課改、提高課堂效率,為了讓教師們轉變觀點、改變課堂模式、感受教改的氛圍、學習課改的方法,我決定帶領教師們走出去。先后組織全體教師分批,多次到省市內外課改先進的學校參觀學習,全程觀摩先進學校教師們上課、課間活動、集體備課等情況。一起聆聽專家報告,組織老師逐一談體會,說收獲。帶領各年級分別討論制定自己的課改方案,促進教師們教學思想轉變。
為了讓課改一點點穩步推進,教師們在課改時更有依靠,學校制定了每個階段的任務。第一步,改變課堂模式。首先大家討論,模仿,制作,運用導學案。強力推進,由先教后學,向先學后教轉變。第二步,挑選課改積極性高,業務能力強的老師,成立各學科課改小組。小組成員們每周開一次研討會,把教改中發現的問題,疑惑進行討論,研究。制定適合我校實際的改革方案,然后在各年級組,各學科進行推廣。第三步,各科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同課異構,推出較成功的課在學校上示范課。第四步人人過關課。要求聽課教師在評課時,先提不足,讓老師們敢于正視自己的課堂,才能不斷進步。
我們看教師的課堂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改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被激發;學生的合作能力是否增強;學生的探究生成是否能達成學習目標;師生的課堂狀態是否投入;教師的還權程度是否到位。
通過近幾年的課堂探索改革,我校大部分教師已形成了自己的課堂特色,其中已有多名教師不斷參加省市縣級課堂大賽并獲獎。剛在前幾天,我校一名教師接到證書,在參加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中,微課評比獲得市一等獎,省二等獎。
朱教授提到的另一個觀點是:理想的校長能夠使學校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能夠使環境成為無聲的教育者,能夠讓學生一走進學校,就會受到一種真、善、美的潛移默化。有位教育專家曾經提出,讓學校的每一堵墻壁都能說話,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體現人文的關懷和教育。受此啟發,我探索出了一套“青青教育”管理模式。“青青教育”的構建起源于我校四顆茁壯成長的,樹齡40多年的冬青樹,它于2014年被定為校樹。全體師生從冬青樹身上確立了學校精神:不斷進取,永不言敗。“青青”是生命的體現,旺盛的象征;是一種剛剛萌芽的美好,象征著堅強和希望,所以“青青教育”是對生命尊重的一種呈現,充分彰顯了以生命為本的教育。
我們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課程《可愛的家鄉》,讓孩子從小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從小樹立熱愛家鄉、長大要建設家鄉的信念。
受朱教授的影響,我更加注重學校環境的優化。當學生走進校院,映入眼簾的是國旗桿后面,一排整齊的小葉冬青。然后是四顆飽經風霜,長青不衰的冬青樹,分布在花園兩側,形成了校園四季常青的景象。教學樓前花園內一排爭相開放的月季花,在綠草地的映襯下,更加絢麗。每班有“青青植物角”,不僅便于孩子們培養、管理、觀察花草,更為教室增加了一抹新鮮與美麗。
在學校醒目處顯示如下內容:
辦學理念:讓教師們幸福,開心,智慧。讓學生們健康,快樂,充實
育人目標:有愛心、有教養、會學習、有特長。
教師發展:成就每一位教師,讓教師們成功帶動學校發展。
校訓:我能行!
圍繞著辦學理念,充實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分為六大塊:即行為養成,行為呼喚,目標引領,國學經典,成果展示,班級文化。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布置不同的畫面,勵志性語言。行為養成教育包括文明,衛生,安全,品德,勵志等行為規范。如微笑的你最美,健康的你最棒;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
行為呼喚方面,讓孩子們明白自己就是小主人,自己的行為直接影響著班級甚至學校的形象。只要人人都能自覺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學校就變成了和諧美麗的大家園。
目標引領方面,每個年級都有成長寄語,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分別是:開心學習,快樂成長;成長從這里起步;夢想從這里啟航;德智雙全,知足感恩;遵規懂法,和諧健康;我能行,我最棒。
國學經典仿竹簡詩詞圍繞整個教學樓的墻面,內容有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唐詩、論語等,都是學生必背的內容。
成果展示方面:包括兩個方面:有多才多藝的個人圖片展示,每個班都有固定的展示框。再是利用欄桿墻面,設立榮譽墻。通過開展“找找你的證書在哪里”活動,激發孩子們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的熱情。
經典誦讀方面:學生每天早晨利用十分鐘時間進行經典誦讀,一周背一至二首古詩詞。每周五各小組匯報背誦情況以后,老師提供下一周的古詩題目。學生利用周六、周日的時間在家收集古詩內容、作者、朝代、作詩背景等內容,周一返校后進行小組交流,并鼓勵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這項日積月累的活動,我們已經堅持了五年,將會讓學生受益一生。
中國的教育正在走向新世紀,而走向新世紀需要大批的教育專家,這些教育專家不會在書齋中誕生,也不會在象牙塔里誕生,只能在無數優秀的教育實踐者中誕生。我心中理想的校長是既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又具有開拓創新的實踐能力的人。所以只要努力,付諸于行動,那么我們的新教育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