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仙游縣度尾中心小學)
無論是小學、初中,或是高中階段的教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由于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其他科目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缺乏足夠的思考和探究時間,致使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閱讀效率不高,小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熱情,因此,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引起高度重視,積極創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促進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高效進行。
目前,在高年級語文高效課堂的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首先,由于教師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的,學生難以獨立、自主的進行。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缺乏獨立思考以及課堂發言的機會,教師的主觀意愿占據了主導,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往往都是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向沒有進行規劃,對于那些重難點知識也沒有進行引導,致使學生在學習活動毫無目的可言,沒有方向和重點,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高效性。
每個人都喜歡美,追求美的事物,雖然沒有明確的劃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但是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評判標準,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如嬰兒能夠判斷出到底是優美的妙音還是嘈雜的雜音的好聽,再如只要是女孩子都喜歡好看的衣服,會將自己打扮的光鮮靚麗,也希望別人能夠看到自己的美麗,并贊美幾句。雖然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一些缺陷,不能保證完美無缺,但是我們都有追求美的權力。在高年級語文課本上有許許多多的優美語言,這些素材都能夠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如果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能夠在閱讀教學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自主去發現美,追求美,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課堂教學更為高效。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促進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高效性,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閱讀中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閱讀水平。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他們往往更為好動,注意力往往在集中在那些有趣的事物上,難以全神貫注的接受知識,因此,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創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模式,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并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閱讀水平和學習需求,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展開閱讀教學。具體來說,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自身的語言藝術,也就是不能用單調的、枯燥的語言、語調進行教學,而是應該利用多樣化的語言藝術讓學生更為全面、深刻的感受本文內容,從而營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氛圍,達到喜于聽,樂于學,悅于行的目的。
例如,在閱讀《開國大典》時,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利用豐富的情感、慷慨的語言展開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自信心,從而深刻地理解作者在課文中表達出來的情感,最大程度發揮出閱讀教學的價值。
課文精讀能夠啟迪小學生的思維,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嚴格遵守課標中設定的精讀課例展開教學。
首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就需要開展有效的課堂導入,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情況,采取一些有趣的導入方式,如故事導入、情景導入等,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為接下來的閱讀教學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也要布置一些預習任務。在課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如收集寫作的背景和資料、了解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等,并且讓學生將過程中碰到的難題記錄下來,并通過課余時間將基礎工作準備完畢,從而確保閱讀教學順利開展。
最后,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并營造出寬松、和諧的閱讀氛圍。同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通過組內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根據教師的評價完善自身的不足并改正,真正全面發展自己的綜合素養。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下,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單純的灌輸知識,學生知識被動的接受,缺乏獨立思考與探究的機會。對于這一情況,教師應積極創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充分彰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首先,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讓教師主體過渡為學生主體。即教師將所有學生分為數個小組,并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為各個小組安排不同的任務。小組組長可以自行為組員安排任務,閱讀內容以及閱讀方式,從而完成各自的任務,并交由教師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幫助小學生在閱讀活動更具有系統性和規范性。
其次,高年級的小學生相對于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為活潑好動,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敏捷思維,教師就可以針對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利用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不管是豐富有趣的角色扮演,還是精彩紛呈的話劇表演,都需要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閱讀《晏子使楚》時,就可以讓學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自身放到文本人物的位置上進行閱讀,并不斷思考自身角色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從而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對文本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最后,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應打破課堂及課文的束縛,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積極的閱讀書籍,并且利用開展閱讀筆記、閱讀心得等活動形式,并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愉悅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自身的閱讀感悟,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助力閱讀教學高效率的進行。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通過全面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效提升精讀開展價值以及充分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等三方面入手,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科學性、高效性,從而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