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群 華如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既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種專業(yè)化的創(chuàng)造性藝術。語文教師作為母語教學的實施者,其課堂語言更應講究科學性和藝術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語文教學是把課文中每一件具體生動的事、每一個個性鮮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淺出的話,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作用于學生的耳目,滲透于學生的心田,令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一位受學生歡迎的語文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識,還應該注重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力求把最精美的語言帶入課堂,讓它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里。
教師高超的語言藝術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使整個課堂教學一直在高效中運行。
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講課,聽起來是一種享受,親切和順,把精妙的課文講解得絲絲入扣,聽得人神清氣爽;也有老師,由于自己表達不到位,無法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原本可以講得很生動有趣的課文,課堂上卻沉悶死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恰恰說明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師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的效率。正如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正因為高水平的教學語言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且還能引起學生的美感,所以,作為語文老師,語言藝術上我們更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是語言規(guī)范的前提。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敘述流暢,對于各類語音現(xiàn)象要善于辨別和運用,給學生健康純潔的語言導向,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語言及其運用。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還應該是自然而不隨意,通俗而又合乎語法的。
在準確性上,教師必須做到正確地分析課文的思想性、正確地講解課文中涉及的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不犯知識性錯誤。在簡潔的基礎上精心錘煉,力求用最簡明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nèi)容,做到一語破的、一詞解惑。能夠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文體、不同內(nèi)容、不同風格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學語言。講議論文,應多用議論分析的語言,嚴密有力度;講說明文,應多用說明介紹解釋的語言,樸實有條理;講抒情文,應多用深情的語言,華麗有激情。朗讀課文,高興、激昂的時候,聲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聲音就低一些。
教師的課堂語言,規(guī)范準確是基本要求,還要富有形象性。它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講到典型的人物、生動的事例、感人的情節(jié),要繪聲繪色,使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實踐表明,有興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凡是在滿懷興趣的狀態(tài)下所學習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學習效率。
名篇佳作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為作品浸潤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著心血和生命,那講課也不能是一種簡單的灌輸,而應該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鳴的基礎上,使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激發(fā)學生情感,用豐富雋永的語言,把無聲含情的文字變成有聲溢情的語言去感染學生。
語文教師要善于把自己變成一個“情感”的媒體,去扣擊學生的心靈,拍擊他們情感的浪花。講臺雖然不比舞臺,教師也不是演員,但語文教師卻不能不飽含深情。胡適先生說過:“情感者,文學之靈魂,文學而無靈魂,如人之無魂,木偶而已。”我們的文本作者既然賦予了作品以深厚的感情,那么語文教師就應該在深入體察作者之意后,情動于中而形諸于言,以飽含情感的語言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就像過巒的風把他們感情的琴弦撥響,引起情感的共鳴。教師的語言要做到聲調(diào)抑揚頓挫得當,輕重緩急適宜,讓學生產(chǎn)生出親切感和信任感,從而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氣氛。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敏捷,興趣才會濃厚,學生才會學得輕松。飽含情感的教師語言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更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這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的“教”已不再是全盤授予的講深講透,而是要重點性地撥開疑問,對學生進行相機指導,所以課堂教學語言要起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作用。
教學語言的啟發(fā)性是現(xiàn)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思維規(guī)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以驚奇和疑問開始。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從提問入手,設計有價值的思考題,促使學生積極動腦,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積極,課堂氣氛才能活躍而充滿生機。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活力,造就學生的進取精神。
此外,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在傳遞信息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在某種程度上它有著如同口頭語言一樣的社會工具的功能。語文教師運用豐富而有個人特色的體態(tài)語言,不僅能給學生以外在美的觀感,而且能有效地表達教師的豐富而充滿個性色彩的情感,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魅力,有力吸引和感染著學生。豐富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面部表情,恰當、自然的動作,都可以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語言環(huán)境,給學生以深刻的感染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