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麗
新課標下的高考給師生的總體感受是閱讀量增大,靈活性增強,難度系數增加,想要突破這一瓶頸障礙,我對新課程標準和高考大綱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結合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反思,筆者深切體會到語文教學的根本是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地閱讀、感受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而學生又是有思想、富有潛力的,因而能最大化激發學生的洪荒之力是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因此評價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看學生的參與情況,生成的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是否經由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而形成。
要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就要很好地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激發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多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研討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以各種形式相互協作,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教師要合理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優化整合課堂教學,促進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同時要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會傾聽和分享,溝通和協作,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
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將自己的幾點做法整理于此。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如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從而獲得發展為重點,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現代教學理念。具體就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體察學生的學習情感、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的基礎上,充分顧及學生的純真、多元特點,制定出真正關注學生、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學習目標,讓他們體驗和領悟教材的精華。
同時,對學科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再創造,讓教材成為學生積極發展的廣闊的策源地,通過激活教材,使教學達到一種新的境界。
如講解《動物游戲之謎》時確定學習目標為1.掌握科普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及閱讀方法;2.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理清層次結構,辨析各種“假說”的區別;3.探究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培養我們追求真理的思想。
扎實的預習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保證。教師預設的具有激發性的“預習提綱”能使學生主動研讀文本,充分利用各種有利資源逐步理解文本,掌握基礎知識,將課堂定格為解疑答惑的主陣地,這樣才能跳出理論知識的束縛,才會對學生的情感價值產生熏陶。我覺得一堂課成功與否最主要取決于學生預習是否到位、扎實。在平時的教學中因了解學情,課前都給布置可行而簡潔的“預習提綱”,督促學生自讀文本,力所能及地掌握基礎知識,找出預習中的癥結,有利于減輕課堂學習負擔,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使教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如《動物游戲之謎》預習提綱為1.文章開頭列舉了哪些動物游戲的事例?2.科學家認為,動物的游戲有幾種類型?3.科學家對動物游戲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本環節側重閱讀、篩選相關信息,學生經過扎實預習后不僅課堂參與踴躍,而且表達準確,這樣就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課堂自我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做好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設計、引導和組織,注重學習的方法,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圍繞學習任務群創設能夠引導學生廣泛、深度參與的學習情境,可通過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融合聽說讀寫,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語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世界,運用優質的素材、范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如《涉江采芙蓉》教學時設問: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女子還是男子?大部分學生認為是男子,因為本詩是惜別的情詩,寫游子采芙蓉想送給家鄉的妻子,表現對“所思”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個別學生認為前面采芙蓉者是女子,“還顧望舊鄉”應是男子,“同心而離居”是女子真摯情感的流露。作為教者,我認為是女子,因為古代南方舊俗是女子采蓮,可見《荷塘月色》注釋,本處運用“對面落筆”的技巧,使詩歌的表情達意更雋永。
自信、積極的展示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集中體現。它是對學生合作學習成果的分享,一方面是對精彩展示學生的肯定,另一面能激發其他學生大膽踴躍表達,能起到用同齡人帶動、影響同齡人的效果。教師盡量避免要點的重復,偏離主題等,要求學生以補充為準,提出新穎而有見地的觀點,同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和點評,言簡意賅地抓關鍵點撥,使學生思路清晰,重點明確。問題設計要體現主體意識,思路要清晰,結構要嚴謹,密度要合理,并且做到面向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離騷》教學時設問:屈原最終懷石投江,你如何看待他的這一舉動?兩班學生在充分的準備之后你爭我搶地展示到“認同屈原的做法,他生不逢時,壯志未酬,因忠貞愛國的志士在‘眾人皆濁,我獨’的處境中找不到立足之地,只有以死來做最后的反抗”;也有部分同學持不同意的觀點,認為“屈原雖然無奈地選擇懷石沉江,但腐朽勢力依然存在,應向三國的曹操和南非的曼德拉學習敢于與邪惡和黑暗抗爭,這才是愛國志士的使命!”
學生通過生生、師生合作,集思廣益,在探討中產生靈感,使思維暢通,課堂氣氛活躍,真正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學習理念,同時還需注意每小組都要有組長負責摘記關鍵詞,組織組員積極參與,指定發言者。這個環節的訣竅是將形成共識的先記錄好,共同探討質疑點,既省時又能調動組員的興趣。如研討《荷塘月色》中如何描寫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光和荷塘的四周時,將問題細分,增強學生的操作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鑒賞素養。
文言文教學時我會讓同桌進行文段合作翻譯,這樣有助于取長補短,優化參與,比教師逐字逐句詳盡講解效果好得多,因為它可以讓全體學生拋掉顧慮,嘗試翻譯,合作交流中解答疑惑處,明確問題的癥結處以待教師分析,最大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也提升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適量、恰當的限時訓練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及時檢驗。一堂完整的課堂必不可少的就是鞏固練習,一方面能及時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課后能更好地復習夯實知識點并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反思教法,更深入地了解學情,有效地指導、改進教學側重點和技法。
如《動物游戲之謎》教學訓練題為“請同學們擬寫‘保護動’公益廣告詞,要求:主題明確,新穎別致,簡潔明了。”
學生甲:保護每一個動物,呵護每一個生命。
學生乙:別讓地球上最后一片足跡成為人類的腳印!
學生丙:別讓動物流盡最后一滴眼淚!
學生丁:別讓人類成為最孤單的生命!
學生戊:保護動物有你、有我!
學生己:動物和人類共有一個家!
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板演,引起其他同學的高度關注和模仿,讓善于思考和表達的學生感染和帶動性格內向,不善言語的同學們,這種光圈效應對教學的良性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節課前由一名學生進行激情勵志演講,不僅能增強演講者的自信,還能激勵聽者奮力拼搏和豐富作文素材。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竭力挖掘學生的潛能,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者和享受者,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收獲學習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參與度,保護學生內心積極上進的因子,就會形成春色滿園、生機無限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