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第一中學)
情境教學法其意義是,老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某種現實情境,通過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理解能力,活躍課堂氛圍,綜合素養有效提升的教學方法。我們作為語文教育一線從業者,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還應該創設靈活多變的教學情境,借助多種情境模式的帶入來豐富語文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知識的習慣,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多種綜合能力與素養,實現教學實效性。
以下是情境教學創設的一些方法與策略。
策略一:音樂創設法。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還應該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我們可以借助音樂來創設情境,讓大家能夠在優美的意境中提升自我的素養,充分調動課堂氛圍。溫婉的音樂使人陶醉,澎湃的音樂讓人激動沖滿動力,凄美的音樂令人哀思感傷……我們在借助音樂創設情境時,應該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音樂要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相匹配,創設具有帶入感的教學情境,讓大家在聽著音樂品讀美的意境,從而讓大家的各種情感得到激發,思維與聯想的到最大限度的挖掘。讓大家都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帶著興趣學習。
例如,我們在教授“孔雀東南飛”這一篇文章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梁祝”,還可以播放同名歌曲“孔雀東南飛”,營造悲傷哀思的氣氛,無形中將大家帶入課文凄婉的感情基調中,讓這節課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產生共鳴。
再如,我們在教授“荷塘月色”這一課時,就可以通過播放同名音樂“荷塘月色”,讓人不知不覺中身處那優美的意境之中,那靜、那美,在學生心頭蕩漾。老師在適當時機,借助音樂來朗讀課文,扣住學生的心弦,讓大家能有多種感官上的體驗,使之產生強烈的感情,自覺自主的想要品讀課文,做到情理結合。同時,也可以讓高中學業壓力繁重的高中生,有一絲享受與放松的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受到學生們的推崇。
策略二:多媒體創設法。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多媒體技術運用與教學中屢見不鮮,我們借助多媒體豐富、形象的特點,將一些課本中文字表達的畫面,用真實可見的視頻、圖片等形式來展現。學生由于年齡與生長環境閱歷的不同,理解能力與知識得積累還有很多不足,無法完整感知教材內容知識的全面性與深入性,多媒體輔助教學,拉近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讓大家能體會那種從未經歷過的真實感。
例如,我們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篇文章時,對許多學生來說都是難以理解的難點部分,尤其是對于賈府的人物和建筑復雜。文本中從不缺少大段內容的敘述,學生們若是死記硬背的方式去解讀,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筆者認為這種時刻,我們就可以設計情境,如幾張圖片,“人物關系圖”和“賈府建筑圖”。讓大段文字敘述都能通過演示圖片的講解來讓大家清晰認知,從而解決這一難點問題。
再如,我們在教授“三峽”這一課時,很多學生沒機會領略長江三峽的風采。我們可以通過播放一段關于長江三峽的紀錄片,無論是拍攝角度,還是色彩與配音介紹,都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有想親身體驗的欲望。我們還可在講授三峽四季風景時,借助投影儀或者直接讓大家通過各自的手機來搜索有關畫面,讓大家將文字與畫面聯系起來,并提出問題,若是讓你們來描寫三峽四季,大家會怎樣動筆呢?這樣不僅調動學生們的思維意識,同時也為寫作打下基礎。
策略三:角色扮演創設法。要想實現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和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就應該借助角色扮演法,課前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并且讓大家在組內根據文本內容分配扮演相應角色,讓大家通過角色扮演,更深入自主的解讀教材內容。我們甚至可以讓學生們改編文本,通過老師引導,組內成員一同探討,故事情節自編自演,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大家加深理解,還可以讓大家透過人物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并且拓展了知識的廣度,增強學生們的表達能力與思維拓展,社交能力與組織能力也能有所提升,真正體現學生們的主體學習位置。
例如,我們在教授“守財奴”這一課時,就可以讓組內成員自信挑選角色,并且在課前進行排練,內容更是不必拘泥與課本,適當增刪都是在允許范疇之內,課上小組成員合作進行表演,其它組學生可以借鑒、評價,課堂上學生通過展示主人公守財奴,在配合一些簡單道具,以及與眾不同的表演,真正將課堂氛圍帶動起來,提升學生們的參與度以及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教學實效性的體現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