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寧陽第四中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地交給學生。”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應試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
1.核心素養的概述。核心素養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核心素養指的是讓高中生們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將對于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都進行一定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主動學習,反思自己。核心素養已經是新課程改革之后的重要教學目標。高中生需要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來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并且不斷的通過提升核心素養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這對于高中生的發展和將來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2.核心素養的培養意義。隨著我國在這年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尤其是在我國的教學領域,成績實際已經非常顯著了,而且現在提倡的學生的本身能力要高于他們的考試成績,因此,我國已經開始注重培養和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現在的高中能通過學習不斷的加強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為自己的將來鋪好路。如今的社會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而不再是僅僅會考試的人。
1.高中生物教師教學方式不科學。所謂的高中生物教師教學方式不科學,指的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依然傳統老套,也就是說,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維還被困于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沒有及時的從里面跳出來。長此下去,教師自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他們的核心素養都沒有辦法獲得提升。
2.高中生物教師和高中生對核心素養意識薄弱。經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現在很多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的時候,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并沒有特別的重視和關注,很多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理論知識的灌輸,但是卻忽略了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使用的能力。
所以,想要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對于高中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師首先要具備這方面的意識,在不斷加強自身素養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慢慢有這方面的認識和意識,由此逐漸重視核心素養的養成。
1.通過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激發高中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經過相關的研究調查發現,我國很多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沒有過于注重學生的興趣,也就是說,很多教師的思維還比較傳統,沒有將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的接受范圍考慮到教學中。這樣,自然就會造成高中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缺乏核心素養的學習和促進,因此,這是很多教師需要加以考慮的。比如,在學習《細胞生活的環境》這一課的時候,高中生物教師就可以首先拋出問題,如我們人身上的細胞是怎么存活的?高中生出于對于自身的好奇心,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然后,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演示。學生看到細胞的動態視頻之后,就會被這種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必然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注意力集中了,他們的核心素養就會得到促進和提升。
2.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學習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融入到我們的教學當中,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之后,我們崇尚的是教師和學生的位置互換。也就是說,之前,教師是作為教學中心和主體存在的,而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一直處在被動的位置上,但是新課改之后,我們就提成將學生放在主動和主體的位置上,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才能體現出來,才能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提升。因此,在這個樣的環境下,就提出了一種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的特點就是,教師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不斷的提升和促進自己。比如,在學習《種群數量的變化》這一課的時候,高中生物教師就可以將學生按照每四個人或者每六個人分為一組,但是需要生物教師注意的是,在進行小組分配的時候一定要有科學性,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有所進步,學到東西,那么就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組合分組。比如,每個組有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有一個思維能力強的同學,有一個善于組織的同學,有一個善于查找資料的同學,等等。這樣一來,每個組的水平都可以達到均衡,并且每個組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鍛煉自己,提升自己。俗話說的好,一根筷子容易斷,一把筷子就沒那么容易了。
3.通過將生活和教學內容相互結合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包含著教育的意義。我們都知道,生物來源于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因此,可以說,生物和我們本身的生活以及我們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但是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我們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因為一些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科學或錯誤,就造成很多高中生覺得生物學習和自己的生活沒有關聯性,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很多學生越來越疏遠生物課堂,慢慢的,他們就會變得為了考試而學習生物,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完全沒有好處的。所以,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會將生活融入到教學中,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光理論知識可以得到加強,他們的實踐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也會有所進步,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獲得有效的提升。比如,在學習關于染色體的內容時,這類內容本身就比較抽象,如果只依靠書本的講解,那么學生很難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們就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帶進課堂中。如草莓、野草莓和多倍體草莓本身就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染色體的數量。慢慢的,在這個過程中,高中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會越來越感覺到生物和自身的關聯性,和自己平時吃的食物等很多東西都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樣,就可以拉進學生和生物課堂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學習有目標性的進行學習,并且,學生用生物角度來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會有所鍛煉,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和現象的時候,就會學著主動將所學的生物知識拿出來進行思考,學生的思考能力會不斷的提高,這對于他們當下的生物學習以及今后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這也是我國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加以注意和把握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將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養進行提升和促進,為他們將來的學習以及今后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最后,核心素養在任何一門教學科目中都是非常重要地存在,因此,高中生物教師一定要在教學的時候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需求以及未來的學習都考慮到教學中,這樣才能不斷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達到促進和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目的和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