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皇鎮鄉邢樓小學)
多媒體技術聲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于一體,它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音頻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中,只要能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內容,筆者絕不放過每一次機會。我在教學二年級“平移與旋轉”時,先播放一段大型器材運動的情景錄像,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在已有認識發展水平上產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就積極主動,然后再讓學生能說出身邊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通過多媒體與教學內容融合,利用網絡信息圖像,營造出課堂教學情境,這樣使學生對問題有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積極動腦筋思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探索和發現新知識的認知過程當中去。通過多媒體模擬出的相關逼真的情景,使學生既有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的體驗感受,又能高效地獲取相關知識經驗,這就能使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充分地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學習世界。我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用多媒體播放北京天壇等情景圖像,并利用閃爍效果表示出什么是圓的周長,引導和激發學生思考如何計算圓的周長,然后通過協作學習,讓學生認識了圓周率π,再進一步得出圓的周長。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即創設教學情境,又渲染了氣氛,制造氛圍,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就更加強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就必然使學生學習過程趣味盎然,學生自然就愿學、愛學、樂學。
我們的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通過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并且對此更感興趣。只要教師做有心人,我們就充分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學生們“動”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進生活。我在開展數學活動課《房屋面積的計算》一課時,充分運用信算技術和多媒體網絡平臺,構建了一個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課前,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并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后,組織了材料收集,測量、計算、整理與統計數據,我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了解有關房屋面積的概念,靈活掌握面積公式綜合運用,熟練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初步學會房屋的設計。最后。我和學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這樣,教師就要充分體現教育觀念現代化、教育內容信息化、學習方式自主化。教師的主要職能就是必須具有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觀念,強調在利用多媒體技術之前,必須清楚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要求,設法找出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最佳切入點,使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能夠在和諧的狀態下出現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當然,教師充分發揮信息媒體優勢,精心組織教學信息,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實現傳播教學信息的任務。現代多媒體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造更好的交互式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探究。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為了探究百分數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課前安排學生自己通過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后,我又讓學生登錄有關網站,對這些信息運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進行處理、分析,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關的網站收集資料完成家庭作業,有的選擇牡丹區市近年來的人口,人均年收入,有的選擇菏澤市小車的數量,手機用戶等,并能運用所學的百分數的知識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做出了調查報告,運用信息多媒體技術進行與小學數學拓展型課題的整合,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主動。
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學生在交流探討中,不僅更加注重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也更加富有有興趣,更加具有成就感和成功感。同時,學生們也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