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青島浮山路小學)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已經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其更為傾向于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挖掘個人潛能,最終促進學生語文水平與語文素養的不斷提高。因此,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批注式閱讀已經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對學生閱讀能力、閱讀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1.文本對話缺乏深入性
例如,學習到《黃河的主人》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先讓學生認識一下這篇課文所提到的生詞生字,隨后再讓其一邊默讀課文一些寫批注。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進行思考,如“艄公成為黃河主人的原因是什?”“作者通過何種方式來表現艄公的機智與勇敢”,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在相關的句子上旁邊寫下批注,以不斷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但是,在剛開始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時候,學生幾乎不知道批注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該寫些什么,課堂教學甚至出現了冷場的情況,這就是學生學習文本缺乏深入性的體現。也正是因為學生初讀課文,對文本內容并無深入性地了解與認識,亦未對文本內容形成全面而整體的感知,如若要求其即刻動手做批注,學生自然不知道該寫些什么。與此同時,教師在學生尚未開始閱讀之前就已經將艄公機智與勇敢的形象說出來,這有一些操之過急。按照正常的教學順序,教師應先讓學生自己反復閱讀課文,在其對文本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可以與文本進行對話后再讓其做批注,學生才知道批注該寫些什么、該怎么寫。
2.批注內容千篇一律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具有較高的閱讀價值,學生在閱讀敘事性課文后不僅要認識文中的生字生詞,還要了解課文內容,如故事的人物、場景、起因、經過、結果等,并對文中的人物產生一些感受,例如喜愛、厭惡等。在閱讀詩歌的時候,學生不僅要背出詩歌,還要了解詩歌內容、情境以及作者情感,并從中獲得啟發與鼓勵,做到學有所獲。在閱讀說明性的課文時,學生需要盡快了解課文要點以及所闡述的說明方法,并從中找到具有價值的信息。由此可見,不同類型文章風格特點也有所差異,學生所需要遵循的批注要求也各有不同,教師在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批注內容不能千篇一律。如若批注內容千篇一律,那么學生又怎能從不同的文章中獲得不同的啟發與感悟,進而寫出一些具有深刻性的批注呢?文本對話又從何談起呢?
想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批注閱讀習慣,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幫助與引導,讓其在具體的閱讀當中逐步學會采用批注式閱讀方法進行閱讀,筆者認為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閱讀。
1.關注字詞,從簡單出發
閱讀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想要學生完全理解閱讀的重點與難點,教師可以從字、詞出發,從簡單的地方出發來引導學生做批注。一般而言,在一篇文章里面,我們都可以找到一些具有關鍵性或者起到點睛效果的字詞,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進行閱讀,找到這些關鍵的字或詞,并對其妙處進行探究與分析。
案例1:《三打白骨精》片段
教師在教學《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文中的一句話“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教師對“閃”這個字進行標紅與加粗,隨后詢問學生:你們覺得用“閃”這個字還是用“走”這個字好?學生則可以帶著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并在課文旁邊寫下自己的閱讀批注。在進行課堂反饋的過程中,學生積極地舉手進行發言,發表自己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學生1: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我們是不能用“閃”來形容老人的,因為他們大多腿腳不便,作者在這里用“閃”字進行描寫,主要是為了突出白骨精的狡猾。
學生2:孫悟空當時就站在唐僧的身邊保護他,一方面,“閃”字可以生動反映出白骨精行動速度較快;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出白骨精變成老婦人的險惡用心,詭計多端。
通過一個簡單的字詞分析,學生就能夠很輕松體會到其實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所用到的每一個詞語都具有精妙性與準確性,這對于提高其寫作水平具有較大的幫助。
2.關注主線,全面理解文本
主線主要指的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圍繞展開的內容與線索。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了解課文內容,還要懂得對文章的結構與脈絡進行整合分析,找到文章的主線,從而加深個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認識。
案例2:《負荊請罪》片段
本篇課文有一句話全面反映了藺相如的為人:“您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教師可以就這一句話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讓學生從這個句子著眼來全面理解課文。
教師:大家都讀完課文了,你們覺得哪句話或者那個段落最能代表藺相如的為人?請你們找出來。
學生1:就是這句:“您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教師:看來大家都已經找到這句話了,那么在這篇文章里面,作者是如何來襯托出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呢,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朗讀課文,并且可以在相關的句子或段落中寫上批注。
學生2:文中有一句話說到:“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從這一句話表明藺相如是個非常深明大義之人,他的心里非常明白如若他和廉頗鬧翻之后有可能會損害到國家利益,所以他愿意放下個人恩怨去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
學生3:文中提到廉頗上門負荊請罪的時候,藺相如并沒有表現得高高在上,而是主動去取下廉頗身上的荊條,并雙手扶起廉頗,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其實是一個非常寬容大度、虛懷若谷之人,他沒有和廉頗斤斤計較,也沒有給廉頗任何的臉色看,更沒有拿著荊條抽打廉頗。
學生4:廉頗上門負荊請罪的時候,藺相如說了一句:“過去的事就別提了。”足以表明藺相如愿意誠心誠意與廉頗冰釋前嫌、化敵為友,相逢一笑泯恩仇,絲毫沒有計較廉頗對他做過的那些不好的事情,這就是寬宏大量的重要體現,我們應該向藺相如學習,學習他身上這種寬宏大量、豁達大度的胸懷與精神。
……
由此可見,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抓住了全文最為關鍵的一句話,并以這句話為中心展開教學,學生可以從文中的其它內容獲得啟發與靈感,并主動進行閱讀、思考與分析,做好閱讀批注,使得閱讀學習能盡快達到預期的目的與效果。長期采用批注式閱讀法進行教學,不僅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能力會有所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也會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無論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靈活運用此種方式進行教學,以改變傳統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讓學生樂于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來,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課堂氛圍自然會變得更為活躍與生動,學生的語文素養自然也會不斷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