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西海岸新區易通路小學)
語文教學包含了“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但一般“讀”這方面的教學容易被忽略掉,所以要從小學開始注重朗讀教學,讓學生樂于朗讀。根據新語文標準的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中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的培養。朗讀指的是學生有感情地運用標準的普通話將文章大聲念出來,其將文章的思想內容通過藝術化的聲音和語言表達出來,以便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朗讀教學的實施,積極培養學生正確的朗讀習慣和朗讀興趣,讓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到文章中的情感從而產生共鳴,獲得心靈的熏陶和美的體驗。
自由朗讀指的是讓學生在自己思維的主導下進行朗讀的方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自由朗讀與集體齊讀的區別,就是能夠實現孩子學習個性的最大化。通過自由朗讀,全班學生都能夠得到朗讀的機會,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不會受到他人的牽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來讀,在讀的同時積極對文章的內容和情感進行思考與體會,從而不斷培養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朗讀對于學生提高語感、培養綜合素質來說至關重要,但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適合朗讀,因此要針對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發展進行朗讀內容的選擇。低段學生由于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不健全,因而在選擇朗讀素材時要著重考慮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文章,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在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詩歌、童話等體裁的課文有著準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回環的音韻、錯落的節奏,它們都是培養兒童語感的極好材料。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欣賞、認識語言當中的音樂美。如《詠柳》《西湖》《山行》《望廬山瀑布》等詩歌或《龜兔賽跑》等寓言故事,不斷培養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和熱情。
接段朗讀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專注力和思考能力。接段朗讀又是一種點面結合式的朗讀,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讓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進行到朗讀的實踐,可以給全班同學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足他們的自我展示欲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文章段落分明、內容簡單,很適合采用接段朗讀法。在進行接段朗讀訓練時,教師要選取一些段落較長、內容層次結構較為明顯的文章,這樣有利于文章段落的劃分,能夠在分段朗讀時起到很好的銜接。學生往往在接段朗讀時精力更加集中,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思考力有重大幫助。
在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明確朗讀的目的,為學生布置朗讀的任務和要求,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對于朗讀的重視。在學生初讀文章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首先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其次,再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積極進行思考。例如,教師可以提問:這篇文章里一共寫了哪幾件事或者哪幾個人?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最后再要求學生對一些重點段落進行更深層次的朗讀思考,如這篇文章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樣的感想,等等,從而讓學生的朗讀過程更加明確,而不是毫無收獲。此外,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當中來。為了使得朗讀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恰當的背景音樂,或者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筆者在進行《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時,先為學生播放桂林山水的美景,在對該篇文章的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感知以后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同學們,桂林山水的的美景大家都已經感受到了,這里風景秀麗,經常會有一些外國游客慕名前來觀賞,那么有沒有哪位同學愿意擔任小導游,為我們遠道而來的賓客介紹一下我們桂林山水的美景呢?”這時,學生們都興趣激昂、躍躍欲試。筆者見狀就順勢引導學生:“要想做好導游,首先就要有感情地熟讀課文,先讓自己體會到桂林山水的優美,這樣才能在給外賓介紹時顯得生動精彩、連連贊嘆。”聽了筆者的話,學生們朗讀的激情就愈發濃厚了,朗讀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有感情地讀,是指在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能準確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正確處理重音、停連、語速、節奏、語氣等,能用聲音生動地表達對課文的理解,做到以情感人。有感情地朗讀既是朗讀訓練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的普遍要求。如在進行《游子吟》這篇文章的朗讀教學時,教師先不要對文章的朗讀要點和相關技巧進行說明,也不要直接就開始進行文章內容的朗讀,而是先與學生進行“母愛”這一話題的交流與分享,描述母親做過的最讓自己感動的事,讓學生紛紛陷入與母親相處的回憶當中,營造一個濃厚的情感氛圍。有了真實的情感體驗為基礎,這時再進行朗讀教學,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朗讀教學的效果也能夠得到提升。要想使得朗讀具有感情,教師就要給學生傳授一定的朗讀技巧,讓學生明白在朗讀時,要注意節奏、停頓、語氣的輕重緩急以及聲調的抑揚頓挫,等等。例如,在對《山里的孩子》這篇極富節奏和韻律的文章進行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進行一些朗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章中的行云流水之美和語言層次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語句的節奏進行劃分,如:“滿山遍野/都有/他們的腳印/在山岡/在竹林/在小溪/在草叢……”在這句話的朗讀中,前半句要讀的重且慢,從“在山岡”之后就要讀的快而輕,最后的“在草叢……”要讀的緩慢且伴有余音,將省略號的余味無窮細致地展現出來。這樣,整個朗讀就顯得錯落有致了,朗讀教學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朗讀是學習語言文字、駕馭語言文字以及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表達思想、發表見解的重要途徑。朗讀是一門藝術,可以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能夠為學生理解語文內涵、提升自身修養起到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朗讀教學的實施,積極培養學生正確的朗讀習慣和朗讀興趣,讓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到文章中的情感從而產生共鳴,進一步獲得心靈的熏陶和美的體驗,從而為整個語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