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
21世紀,緊跟信息化潮流,我國高等教育與信息化呈深度融合之勢。在“大智移云”等網絡信息技術推動下,基于慕課和“雨課堂”的O2O混合式教學改革在我國高校開始盛行。
近年來,廣州大學以慕課建設為抓手,積極引導教師開展“互聯網+”教學改革與創新,推動翻轉課堂、混合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進課堂,致力于構建線下教學與線上自主學習有機結合、新興媒體與網絡社區融合互動的教學平臺及運行機制。加強了課堂教學信息化建設,重點引進了清華大學的“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在所有多媒體課室安裝了“雨課堂”插件,并建設高清視頻資源錄制教室和微課教學訓練室等,為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方式改革與實踐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了解和評價高校信息化O2O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效,項目組設計了教師與學生的績效考核評價表以及互評調查表,并以廣州大學為例,對基于慕課和雨課堂的兩類O2O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每一類教學模式下,選取兩門課程進行實地體驗與師生采訪。在實地體驗中,根據課堂學習過程中師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績效表量化評分,在實地采訪時,運用互評調查表,一方面,了解師生對信息化教學認知度;另一方面,再就師生本身進行績效表評分遷移,盡可能地真實的還原信息化模式下課堂績效情況,最終分別得到所調查的每一門課程的師生績效考核評價表。基于調查的實地體驗和評價反饋,本文分析了O2O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建議作為參考。
廣州大學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相對完備,信息化教學運行體系也初具規模。在積極響應黨中央實施以“奮進之筆”為總抓手,按照高質量發展為根本,加快教育信息化,堅持科教融合,加強科技創新的號召,隨著資金和技術的到位,廣州大學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在整體設置上,廣州大學大量引進名校優質慕課資源,拓寬了學生學習資源。校內教師也積極參與到慕課建設中。慕課平臺的使用程度、學生參與度顯著提高,慕課在校內得到了更多認可與普及。慕課結構架設追逐漸成熟,課前、課中和課后都有相對應的板塊,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從教師的角度而言,教師備課質量良好、教學計劃一目了然便于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參與學習。教師線上講課邏輯清晰、講解透徹,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專業概念,引導學生有效思考問題。學生課后提問和作業都得到有效跟進,整體上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學習狀況。并根據教學情況適當的調整學生學習進度,指出存在的問題。期末教師評分參考指標多,比較客觀公正。
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學生的自主時間可以得到合理的安排,實現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主意愿、選擇相應的課程。期末評分規則客觀上也刺激學生參與線上問題討論中,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問題一:線下反轉課堂人數過多,線下翻轉課堂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教師付出更大的精力和強而有效的控場能力,才能實現有效的互動交流。
問題二:反轉課堂由于學生學習背景、學習深度不相同,為翻轉課堂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考驗,通過何種方式將課程精華更好傳遞出來;可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到何種地步難以把控。
問題三:部分平臺的系統仍存在漏洞,影響學生有效地獲取課程信息、參與線上考試。評分模式上,學生互評環節存在很強的主觀性,設置有欠考慮,影響學生期末的學習成績。
問題四:線上學習受時空限制,教師無法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監督,線上刷課、刷評論、代刷課、線上考試作弊的現象嚴重,滋長不良學風。
問題五:部分課程線上教學方式受傳統課堂影響,教學模式僵化,本質上只是換了平臺講授傳統的課程,課程質量不高。師生難以面對面及時有效地交流,使學生學習思考比較被動、線上學習效率低、難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提升思辨能力。
問題六:多數慕課存在學習資料更新頻率低,作業、考試內容年年如此、缺乏時效性,也給予了參加課程學生作弊的可乘之機,教風懈怠、學風散漫。
問題七:廣州大學慕課課程更多的是模仿其他高校慕課,少有課程真正意義上的體現慕課教學的核心與靈魂、缺乏根據自身課程特定創新慕課教學方式,欠缺了自身的特色品牌。
問題八:翻轉課堂效果一般,學生存在玩手機、寫其他作業、走神等現象,課堂表現不積極。翻轉課堂沒有真正達到促進師生互動交流的目的。
建議一:不論是引進或自建慕課課程,都需要做好質量的把關,結合教育部的號召,提升課程設置的水平。
建議二:鼓勵各個專業,更多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參與到慕課教學中,抓住慕課教學的核心與靈魂,革新線上授課方式,建立有廣州大學品牌特色的慕課課程。
建議三:縮減每節慕課參與人數和每次線下翻轉課堂參與的人數,追求教學質量,以更小的基數換取教師對學生學習概況的關注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建議四:慕課課程的內容、作業與考試資料需要及時更新,保證學習資源具有時效性。
建議五:正確引導學生參與慕課學習,制定有效的措施,監督與打擊刷課、刷評論、代刷課、線下作弊的行為,端正學風。
建議六:完善部分慕課系統的漏洞或進行靈活的調整,保障學生可以及時有效地參與學習。
建議七:尊重學生的學習背景、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在選課前公布可選課程的詳細信息,避免學生誤選。同時,針對有專業性要求的課程設定并標明課程門檻或者針不同專業學生推薦與之能力水平相適應的課程。
在整體設置上,在廣州大學校領導的大力倡導下,雨課堂的使用程度、學生參與度顯著提高,雨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校內得到了更多認可與普及。體現了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從教師的角度而言,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了解學生出勤狀況,提高教學效率,及時把握課堂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進而靈活調整學習進度,根據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掌握程度,靈活進行課堂講解。有助于教師及時、準確、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和改進教學上的不足。
從學生的角度而言,有效地督促了學生學習、從外部強迫學風散漫的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在課堂上實時的課堂測試,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的專注度、學習積極性與個人獨立深度思考的能力。
問題一:雨課堂對信息通訊技術的依賴程度高,若出現教室信號不穩定、電腦系統出現異常的情況,會使課堂中斷,影響課程進度與課堂效果。雨課堂自身存在技術缺陷,對于較大的PPT學生無法順利打開。
問題二:由于是學生共同上課,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題目的速度不一,會存在渾水摸魚、參看他人答案提交的同學,難以保證學生獨立思考和反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問題三:在簽到上存在漏洞,如通過掃二維碼和輸入課程密碼,場外逃課學生可以進行簽到。無法順利簽到的場內學生的學習會受到影響。
問題四:如果上課同學基數較少的話,雨課堂所反映出來的數據就不具有代表性,難以作為教師改進教學方式、進度。
問題五:雨課堂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并非完全參與到所有的環節。這與教師個人使用雨課堂的意愿密切相關,存在部分課程雨課堂僅用于簽到,沒有真正意義上發揮雨課堂的價值。
問題六:存在教師和同學對雨課堂使用不熟練的情況。
問題七:教師參與積極性仍有提升空間。激勵制度未曾完善。教師考核以科研為導向,忽略了參與教師教學的重要性。從激勵相容的角度看,離雨課堂教學模式的普通化運用,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
問題八:存在部分學生沒有及時完成課前任務、上課玩手機。
建議一:使用雨課堂教學的課程可以安排在信號比較好的教室,作為對雨課堂教學硬件支持。
建議二:實際出勤與掃碼簽到相結合,不過分依賴雨課堂簽到工具。
建議三:受技術限制,系統異常,無法正常使用雨課堂時,選擇性使用雨課堂中的部分可操作的環節;與客服進行有效溝通,形成解決方案。
建議四: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提高雨課堂的參與度,引導學生課堂上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
建議五:擴大對雨課堂教學模式的宣傳,對校內教師、學生開展培訓課程,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和對信息化教學的關注程度,讓雨課堂得到有效的使用。
建議六:完善教師考核標準,將信息化教學納入教師晉升、職稱評審上。激勵廣大教師探索教學新模式,參與到雨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