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彪
圖書館是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書刊資料,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服務的文化教育機構。從十八大報告中的“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到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倡導全民閱讀”,再到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全民閱讀正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圖書館事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人類精神文化和信息事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圖書館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傳播著一定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知識。
但在現代化的今天,新事物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大家都在追求“快餐式”閱讀,根本沉不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文字之美。古有孫敬“懸梁刺股”,孜孜不倦勤奮好學,今大多數人“低頭族”、“葛優躺”式,人手一機聊天軟件和閱讀之間切換,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電子書閱讀相較于紙質書籍似乎更便捷更加具有時效性,電子書已經快取代紙質書,紙質書不再受到大家的熱捧。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腰包鼓起來了,靈魂卻空了,我們總把時間用在各種飯局、各種聚會卻無暇讀書。對于圖書館來說無疑是一次大的挑戰,也許很多人會感慨圖書館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然而作為千年傳承文明的泱泱大國來說,文字的傳承從甲骨文到竹簡,經歷許多才最終發展成紙質書籍,流傳至今,我們不能拋棄我們的“精神食糧”和“文化之根”,我們必須正視挑戰,抓住機遇,在否定自我中發展自我,超越自我,這樣才會重獲生命力,才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1 堅持辯證否定觀,改變單一的紙質書提供模式
我們在發展的同時不能一味地否定自己,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在否定中堅持創新意識,紙質書所具備的收藏價值是電子書沒有的,紙質書一般的在某一時期印刷數量是有限的,并且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時代政治經濟的風貌,一旦收藏,收藏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收藏的更是對這個時代文化記憶,如何讓這種記憶為大多數人所知,我們只做到收藏是不夠的,再價值連城的東西沒有發揮它本身的作用都如同廢鐵一般,我們還要去傳承、傳播這種文化,這也是目前很多圖書館正在努力的方向。大多數圖書館已開通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面會推介最新書籍和最新消息,供廣大讀者閱讀和了解,讀者就不用花大量的時間進館查找,直接精確檢索就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很多圖書館已經數字化,也有的圖書館正努力數字化,將館藏推介出去,讓大眾能夠共享這些寶貴的資源,將書籍數字化處理,一方面保護了珍貴的書籍,另一方面更符合現代信息技術發達的潮流,能夠被大眾所接受所喜愛。
不可否認的是電子書確實具有便捷、時效、環保等優點,紙質書雖然在今后不會完全被淘汰,但卻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為了與社會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我們必須要來個脫胎換股的突變,由過去的單一的印刷型文獻館藏模式向電子文獻和網上文獻館藏模式轉化,即向以磁介質、光介質等為載體的新型信息媒體轉化,極大地擴增了館藏信息量,將圖書館的館藏新內容反映在網上,也體現了圖書館的時效性。
2 改變傳統服務模式,創新讀書活動
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由坐等讀者上門到主動上門服務的轉化,圖書室不再只是館內的圖書室,而要延伸到室外。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和覺得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我們才會去做,為什么現在廣場舞盛行?一方面它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感情,另一方面愉悅身心,心情得以放松,身體得到強健。如何讓大眾也像廣場舞那樣愛上讀書這也是我們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各圖書館也舉辦了各種形式的活動,例如武漢圖書館開展的“攝影沙龍”活動,通過知識講座、實地外拍等活動形式引導市民用攝像撲捉生活中的美;上海圖書館每年都有個圖書館活動宣傳周,而且每年宣傳周活動的內容都有所改變;重慶市圖書館世界讀書日邀請了《龍與地下鐵》的馬伯庸來館進行主題講座;南京市圖書館舉辦“老子—尊道貴德”主題論壇,通過大家學習,向專家提問的形式讓讀者受益匪淺。中央衛視有個很火的節目叫《朗讀者》,“朗讀亭”也伴隨著這檔大型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的籌劃應運而生,引發全民朗讀熱,各圖書館也借鑒此節目舉辦各種形式的朗讀活動。
我們只有創新讀書活動,讓讀者不再感覺到“苦讀書”的枯燥無味,而是一種放松,在放松中又收獲了知識,那么大家何樂而不為呢,圖書館才會真正成為大家的“知識殿堂”,從而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進社會文明與進步。
3 提高圖書館員素質,注重人才培養
圖書館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寶庫,是教學科研的基礎,也是向廣大讀者傳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圖書館的整體形象和圖書館員的言行舉止,都對讀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圖書館要想長遠發展,必須把提高圖書館員的素質擺在重要的位置,圖書館不僅是一個收集、保管、借閱和利用文獻資料的場所,更是一個為大眾提供服務的場所,為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必須打造一支專業性強的圖書館員隊伍。
培養愛崗敬業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圖書館員要有責任心,要樹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意識,真心誠意地為廣大讀者服務,只有這樣讀者才會感受到圖書館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圖書館員就如同親人一般親切,讀者才會有增無減。
定期派員外出學習,重視人才的培養。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提供最新的服務。去各大城市圖書館和開辦得比較好的圖書館進行學習,一方面交流了經驗,增加了專業知識,彌補了在過去反復無常的日常工作無法“跳出來”的缺陷,另一方面,在電子計算機普及的今天,資源得到共享,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安排專家對圖書館員進行專業培訓。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會意識不到自己細微的錯誤,只是“差不多”,培訓有利于我們把每項工作做到規范化、專業化,培訓不只是圖書方面專業知識培訓,應該涉及到各方面:服務、禮儀、新技術的應用、新設備的使用等。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籍,正如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讀書不僅是一份收獲 更讓讀者沉浸在美好的閱讀世界如涓涓暖流,帶給人一份思索、一次感動、一次分享。更重要的是帶給人豐富的內涵和情感的升華。不管時代怎么改變,讀書永遠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圖書館在新形勢下要發揮其文明建設窗口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與其說是一種挑戰,不如說是一種機遇,因為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的,在不斷地量變的積累后,如果不抓住機遇就會陷入螺旋式的死循環,我們只有抓住機遇才能實現質的飛躍,圖書館事業才能永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