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夢宇 吳東霖 葉燕紅 王田田 陳雅欣 吳小琴 李瓊
摘 要:在中國健康戰略下人們對健康的關注越來越高,自我用藥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當代大學生對非處方藥的認知情況,為大學生提高對非處方藥認知給出一定的建議,并且通過對各校大學生的調查,可在醫學類大學生和非醫學類大學生中比較發現對非處方藥不同程度的認知現狀。本次調查發現大學生自我藥療行為較為普遍,但是用藥意識薄弱,需加強對大學生自我藥療行為的干預和引導,開展及普及用藥安全知識相關講座及培訓,提高大學生對非處方藥的認知。
關鍵詞:大學生;非處方藥;認知情況
非處方藥是指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公布的,不需要憑執業醫師和助理執業醫師開具的處方,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在沒有醫生或其它醫務工作人員指導的情況下,通過對自己的病情癥狀的判斷,從而自己選擇購買非處方藥來緩解或治療短期病癥,我們一般稱為自我藥療。
本次調研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大學生對非處方藥的認知程度,并發現大學生在自我藥療過程中,或者說在使用非處方藥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具體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讓大學生對非處方藥有一個良好的認知并且能在需要使用非處方藥的時候,能夠做到合理、規范、安全使用,盡可能地避免出現大學生胡亂使用非處方藥的情況。并為下一階段的大學生基本的藥學知識普及工作提供研究資料和數據支持。
1 大學生對非處方藥認知情況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各高校大學生對非處方藥的認知中,數據中的460名高校大學生有343人次知道什么是非處方藥,占74.57%的人數比,不知道的人占25.43%.而當我們具體問及非處方藥是什么樣的藥,80.76%知道非處方藥是不需要醫生處方,可自行去藥店購買的藥。16.91%的人表示需要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購買使用的藥,2.33%則表示需要醫生的處方購買,僅有0.29%的人回答的是說不清。由此發現部分大學生對非處方藥有個大概的認識,知道什么是非處方藥。對非處方藥的認知現狀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可以說對非處方藥有所耳聞。
當我們問到非處方藥是否安全的這個問題上,僅有8人表示安全,263人表示安全,占總人數的76.68%,7.87%的人則表示不安全,13.12%的人回答其他。同時對非處方藥的信任程度中2.92%的人表示非常信任,46.06%表示信任,50.44%的人則是持中立態度,僅有0.58%的人表示不信任。大學生在沒有充分認識非處方藥的情況下,有一半的人對非處方藥還是保持信任的態度。對于非處方藥分為甲類和乙類的問題,51.02%的知道非處方藥有分甲類和乙類的類型,其余48.98%的人則都為不知道。而在知道非處方藥可分甲乙類的學生中52%的人認為甲類非處方藥更安全,乙類非處方藥不安全,還有8.57%認為兩種類型一樣安全。
在這些數據中,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非處方藥的認知現狀中,大部分大學生對非處方藥的認知僅僅處于認識的狀態,對于非處方藥的認知還遠遠缺乏基本的知識信息。大部分學生都對非處方藥的認知處于模糊狀態。
2 大學生對非處方藥購買情況
在本次的調查中有75.51%的人表示在過去一年內購買過非處方藥,其中93.82%是因自己的需要購買,44.02%為幫助家人進行購買;而購買原因其中86.87%的人是因為認為小毛病可以自己解決,同時有59.85%的人是因為非處方藥的獲得更為方便。由此可見,非處方藥的購買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是極為常見的,也是人們便捷處理日常小毛病的重要途徑。
在調查中91.89%的參與人員表示在購買過程中會注意其生產日期及有效期;83.78%的人表示購買時會關注非處方藥的價格,但77.99%的人不認為價格越高其效果就會越好。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在購買時都具有最基本的購買安全意識,會注重有效期等信息,同時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購買構成影響,大多數人所希望的都是價格合適效果顯著的非處方藥。
有一半的人表示在選購過程中會關注非處方藥的熟悉度,主要會購買自己曾使用過的及自己熟悉的品牌,但擁有自己的常用及習慣用的非處方藥的人僅占了38.31%。
至于購買非處方藥信息的來源情況,71.81%的人依賴于藥店人員的推薦,61.78%的人是來源于醫生推薦,同時親朋好友的推薦及自己看說明書獲取信息的情況各占百分之四十多。在目前大學生群體中,絕大多數人員購買非處方藥主要是依靠記憶中對非處方藥的熟悉情況及相關人員的推薦。實際所具有的自我用藥的相關知識仍是處于不足的狀態。而對于非處方藥的購買途徑,75.68%的被調查人員主要來自平價大藥房、71.81%選擇學校醫務室、68.34%選擇連鎖藥店。非處方藥的購買一大原因便是方便,因而在購買途徑上也依舊體現了這一特點,通常選擇較易抵達的地點進行購買行為。
57.92%的人表示在選購非處方藥時會注意其包裝,僅有31.66%的人表示包裝不會影響購買。而“非處方藥的包裝會影響您對藥物的購買”選擇“會”的72人中有55人認為非處方藥包裝最重要作用選擇了“保證藥品的質量”,占了76.39%;在“非處方藥的包裝會影響您對藥物的購買”選擇“不會”的82人中有62人認為非處方藥包裝最重要作用選擇了“保證藥品的質量”占了79.27%。所以非處方藥包裝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保證藥品的質量。
3 大學生對非處方藥使用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過去一年時間內使用過非處方藥的人占86.01%,在這些人中78.64%的人表示在使用非處方藥時會按時按量使用,21.36%的人則表示不會按時按量使用。
64.07%的人表示在使用非處方藥時會按照說明書來計算兒童的用法用量,29.49%的人則表示會直接減半,而2.03%的人則表示和成人用藥同等劑量,而4.41%的人則表示沒有注意過非處方藥的兒童的用法用量。鑒于此次的調查的目標人群定位為高校大學生對非處方藥的認知,該人群處理非處方藥兒童使用的實際情況為少數,故而超過半數的人選擇根據說明書來使用符合其認知的實際情況。
調查中表示在使用非處方藥前會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會粗略閱讀以及不閱讀的分別占46.1%、52.88%和1.02%。這則呈現出大學生在非處方藥的自我用藥的一個誤區,超過半數的人在使用非處方藥前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而藥品說明書上則有相應的成分、用法用量、禁忌癥和適應癥等重要信息,是指導合理用藥的基本依據,是大學生自我藥療的重要參考標準。
4 大學生對非處方藥需求情況
調查的數據顯示,在江西省的各大高校的大學生中有74.57%知道什么是非處方藥,但仍然有25.43%的人表示不知道什么是非處方藥;同時在這74.57%知道什么是非處方藥的人中具體知道非處方藥是“不需要醫生處方,可自行去藥店購買”的藥品的人占80.76%,剩余的19.24%仍然不清楚非處方藥具體是一種什么樣的藥品;在知道非處方藥的大學生中,知道非處方藥可以再分為甲類和乙類的僅有51.02%,其中認為乙類非處方藥更安全的只有39.43%。
5 結論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對于非處方藥的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遠低于我們所想象和預期的,因此各高校應該適當地增加一些非處方藥知識相關的專題講座或者開設相關課程積極鼓勵大學生去學習和了解非處方藥,讓大學生們培養良好的安全用藥意識和正確自我藥療的方法,同時還可以設立相關機構收集和了解大學生們在購買和使用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給予良好的解決方法。希望通過以上建議可以讓大學生們更加了解非處方藥和更加合理地使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藥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