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生活垃圾產量的增長,成分日趨復雜,危害也日益顯露和突出,這種危害不是單方面的因素,而是全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如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消費觀的改變,人們總體環保意識的欠缺,政府擔負太重而導致資金的欠缺等等。本文擬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對策
1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1.1 技術水平相對落后
大多數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水平一直很低,無害化處理設施缺乏。垃圾處理產業總規模偏小,企業缺乏規模效益,技術含量地。多年來,絕大部分城市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溝和填坑的簡單方式消納城市生活垃圾,河流沿岸甚至成了天然城市垃圾堆放場,這種處理方式對土壤、河流、地下水、大氣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潛在的危害。
1.2 政府建設資金不足,建設規模受限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制已不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長期以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一直被作為社會公益事業由政府包攬,費用也有政府負擔。由于政府資金不足,造成多數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展緩慢,已建成的設施也因運行費用的不足而勉強運行或停止運行,每年依然需要財政撥款維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形成了雙重負擔。
1.3 缺乏環保監督力度,各自為陣
現行體制下環保、城管部門的監督職能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自身的運行管理職能沒有徹底分開,彼此處于“一家人”狀態,導致責任不到位,考核不力。雖然許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的環保排放指標不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的要求,環保部門也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導致政府投入的資金收不到預期的環保效果。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行政手段與道德意識來聯結表現為隱形的經濟關系。每個利益主體度在潛在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形成了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局面。
1.4 缺乏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動力
由于人們過于依賴性,對公共事務覺得就是政府的事情與我無關,實現實業化管理體制,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運行管理費用全額依賴財政撥款,使政府很為被動,在工作質量、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及保證各項運行指標符合環保要求等問題上缺乏必要的監督和激勵機制,大家都各掃門前雪的態度,難以產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動力,從而制約了環保技術和管理制度的創新。
1.5 政企不分
政府機構既負責管理,又負責服務,起結果是既不能有效地實施管理,又不能很好地進行服務。目前,大多數地區基本上沒有垃圾無害化資源處置的機構,缺少資金投入和科技投入,沒有合理的垃圾處理方法,缺少宣傳和輿論導向,因此,現在進行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資源處理的比率很小。
2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對策分析
2.1 變廢為寶,創可持續新理念
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垃圾處理產業即使具有可觀前景的新興產業,又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更是城市化進程中和現代文明建設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因此,改變傳統的觀念,對垃圾進行微生物的發酵分解,產生有機肥,創可持續發展新理念。垃圾中可轉化的有機物經生物分解生產有機肥是取之不盡的有機肥來源,它能做到生態平衡,決絕環境污染,同時也產生極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有機肥有著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2.2 垃圾收費政策
垃圾收費是管理城市垃圾最有效的經濟手段,促進多元化、社會化環保投入融資體制建立所需要的政策,實質上是一系列經濟政策,雖然社會收費面臨許多困難,但它是環境衛生基礎設施融資的一個瓶頸,也是社會投資的信心標志。社會收費最重要的是生活垃圾處理費,其次是生態環境補償費、危險廢物處理費、一般工業廢棄物處理費等。應以維持設施運轉費用為基礎,通過成本核算,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通過收費政策確立“排污者付費、治污者收費”的原則,調整兩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使治污者有利可圖。
2.3 拓寬資金渠道
要加快建設垃圾場運轉和處理的相關設施,盡量就地解決,不使污染源擴大,更重要的是從根源上根治,不能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否則貽害無窮。堅持實行環衛基礎設施投資開放政策。新建環衛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建設、運營按照“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進行。國家從政策上應允垃圾管理的融資活動,它是一項帶動公益性質的經濟活動,可以像發行體育彩票、福利彩票一樣允許發行環境保護的彩票:允許建立開放式的環境保護基金;優先讓有實力的環保企業進入證券市場發行股票;或者允許建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投融資公司,可以考慮建立專門的基礎設施或環境基礎設施融資機制,一方面融通私人資金,另一方面為從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的城市政府和私人獲得商業銀行資金提供風險和信用保障。
2.4 環保意識,從“我”做起
每個市民都應按照政府提出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三化原則,充分認識垃圾處理的意義,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自覺地、積極地承擔起垃圾減量化和分類的責任。現在的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有逐漸的提升,知道環境的重要性,并提倡大家要低碳生活,要改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活模式,要做到不亂扔垃圾,還要做到少扔垃圾,養成良好的投棄垃圾的好習慣。垃圾的分裝、投放和收集是垃圾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居民思想認識、生活習慣的一場變革。
2.5 加強監管力度
要嚴格立法,建立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有效法律法規,特別是減少或禁止一次性使用商品的流通,在監管和懲罰力度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措施,避免出現監管法律上的真空。在現有監管體系下,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和配合,切實負起責任,提高監管水平,對不按要求故意傾倒垃圾污染城市環境的行為以及違法使一次性使用商品流通的行為進行嚴懲,使違法收益小于違法成本,促進人們行為自覺。同時,針對農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作為公共品的屬性這一特點,需要從制度安排上下功夫,建立生活垃圾的處理系統,加快各級環保機構的設置,增強環境檢測站的監控能力。要探索相應的機制來確保生態環境保護的順利進行,努力克服環境保護中可能出現的“搭便車”行為和可能出現的相關困境。
參考文獻
[1]孫秀云.固體廢物處置及資源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趙由才.可持續生活垃圾處理與處置[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任軍(1979-),男,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城鄉環境衛生管理局,從事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