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摘 要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矛盾,鑒于此,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其中,林業工程即為重要構成內容。林業工程具備多方面的功能效益,在干旱、沙塵多發地區開展林業工程可以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環境。基于此,就林業種植基于環境改善方面的應用進行相關研究。
關鍵詞 林業種植;造林;防風固沙;應用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38
林業在改善環境、提高產業經濟效益等多個方面都具有極強的行業優勢。我國林業資源在前期發展過程中遭受了一定破壞,因此,大力開展林業造林及林業種植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國一些生態保護薄弱區的防護及管理上,為有效應對沙塵及荒漠化問題,選擇林業這一切入口,由林業及相關部門及時開展防風林種植及營造林工程建設,能夠顯著改善生態區局部環境氣候[1]。
1 林業防風固沙功能概述
林業種植和林業造林主要著眼于保護生態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解決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通過林業種植,可在發揮原有林業資源功能的同時,緩解和調節局部地區自然生態。我國京津冀地區及西北地區風沙災害發生頻率高,通過營造林的方式對沙源進行治理,防風固沙效果較好,反映了林業種植具備可觀的放風固沙功能。
林業防風固沙功能是林業在生態系統調節改善中較為顯著的功能類型。林業主要借助種植植被來固化風沙。森林能夠分散氣流,改變氣流的體積及方向;氣流碰到樹莖及樹冠,會因摩擦作用而減小動能,進而降低風速,達到防風目的。林業除了發揮原有防風固沙功能外,還同步起到保育土壤、凈化環境、涵養水源的作用[2]。
2 應用林業防風固沙功能的背景及要點
2.1 應用背景
自市場經濟實施以來,我國在改革開放及市場經濟形勢影響下,實現了經濟單方面快速增長,但與此同時,經濟發展與地區環保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導致城市及區域環境問題多發,對我國城市化進程造成了一定阻礙。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2點。
2.2.1 土地沙漠化
受制于我國國土面積大及人口總量多的實際情況,我國人均耕地面積較少,且因疏于環境治理,多數人口處于環境索取大于環境供給的狀況。由此,引發了土地資源大肆開發現象,再加上因肆意伐砍樹木而造成的樹木破壞問題,我國部分地區土地沙漠化問題嚴重。
2.2.2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林區及周邊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加。受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即使某些遠離城市的區域,也遭受到了城市溫室效應的負面影響。為此,考慮到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突出的狀況,應重點管控溫室氣體,通過林業工程的延伸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
2.2 發揮林業種植防風固沙功能的基本原則及要點
林業種植工程帶有極強的系統性、專業性特點,發揮其防風固沙功能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且前期各項準備工作較為復雜,涉及樹種選擇、栽植等。在樹種選擇上,要結合林區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狀況,合理選擇并搭配樹種。一般而言,考慮到林區樹種成活率,應優選適應力強的鄉土樹種。針對不同林區生態環境特點,為使樹木能夠充分發揮改善環境及調節氣候的功能,應做好樹木品種的防護工作。在移栽植物時,為最大限度提高植物成活率,要通過包裹等方式保持樹苗濕潤度,降低樹苗的水分蒸發量[3]。林業種植及造林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全面考慮土壤土質狀況、地區氣候狀況、地形地貌特征、光照降水等因素。
3 林業防風固沙功能的應用
林區種植主要是為了改善惡劣地區的環境條件,持續為種植地區提供環境改善功能[3]。具體而言,林業防風固沙功能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5方面。
3.1 改善大氣碳含量,發揮水土保持作用
林業工程對氣候環境的改善有很大作用。1)針對區域地區,如西北干旱地區,根據其防風固沙及保持水土的功能需求,需要充分發揮林業種植在改善大氣碳含量及水土保持修復方面的作用,重點解決水土問題。2)需要通過調節區域地區環境生態系統,確保林區必需的水分得到涵養。如地區具備良好的林區植物種植條件,應借助其土壤及光熱環境,重點種植經濟性強的樹木,如增加杉木、冷杉等樹種的種植數量。
3.2 調節區域大氣環境中的酸含量
大氣中酸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區域內存在大量的化工企業,因而林業工程建設需要針對性解決區域內大氣環境中的酸含量問題,有效控制酸雨災害,提升空氣質量。具體可根據各區域地理位置及氣象環境的不同,界定林區樹種的酸雨氣象抵抗標準。如區域內多發酸雨災害,需要做好樹苗保護工作,然后借助栽植更多能夠抵抗酸雨危害的樹種,如山茶樹等,達到降低大氣酸含量的目的。
3.3 科學設計種植林區防風固沙植被類型
林區種植及造林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出林區植被的防風固沙作用。為此,要注重做好以下2點。1)針對局部區域土壤荒漠化嚴重問題,制定林區種植彌補方案。通過大范圍植樹造林,對區域地表情況進行維護,充分發揮地表防風固沙功能,遏制區域土壤荒漠化現象。2)為充分發揮林區防風固沙功能,可推廣種植泓森槐樹種,充分發揮其固氮效果,優化環境惡劣地區土壤質量。
3.4 預防水土流失,改善區域氣候
為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部分地區大面積開采煤礦資源,導致區域耕地及植被遭到破壞。為改善此類區域的環境條件,要充分認識到林區種植在固定植被及緩解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大量栽植林木,增加森林覆蓋率,即可有效改善區域氣候,預防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及防風固沙功能的發揮取決于區域范圍內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及林木對風速的緩沖能力,因而應選擇并栽植根系發達且成活率高的苗種[4]。此外,林區種植還能夠起到改善區域氣候,過濾灰塵的功能作用。
3.5 降低自然災害發生概率,助推環境建設
沙塵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區域內綠植植被率有直接關系[5]。因此,通過林區種植及營造林建設,能夠有效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率。通過造林來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概率需著重做好以下2點。1)對于沙塵暴頻發的地區,應選擇胸徑達5 cm的苗木栽植,提高樹木的防風能力,降低沙塵暴的發生頻率。2)對于季風明顯的地區,為了發揮樹木抵御泥石流和洪澇災害的作用,應該對其進行固定支撐。要確保植被的主支撐架保持獨立,且不會對樹木樹苗的根須及骨干造成實質性破壞。夏季時,要及時防避陽光,降低樹冠溫度,避免林區植被水分蒸發。
4 結語
我國地域環境多變,不同的地域環境造成了不同的區域差異。林業工程及林業建設是我國發展林業產業的重要支撐,也是地區差異產生的主要因素。在林區工程功能的發揮上,要著眼于林區防風固沙功能的發揮,通過多種途徑手段栽植培育林區苗木,使林區能夠在特定時間內發揮水土涵養、環境改善作用,從而使林區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師海濤.西北干旱地區林業在防風固沙中的作用[J].農技服務,2017,34(1):92.
[2] 李森,梁雪.淺談林業資源培育與保護[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3):146-147.
[3] 生態林業構筑綠色屏障 科技興林打造和諧林區[J].河北林果研究,2015,30(1):2.
[4] 張倩.加強營林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8(12):203.
[5] 寧虎森,羅青紅,吉小敏,等.新疆梭梭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J].生態科學,2017,36(3):74-8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