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奎 劉賀國 王小清

【摘要】 目的 比較鎖定鋼板與順行髓內釘治療成人肱骨干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84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對照組采用順行髓內釘治療, 觀察組采用鎖定鋼板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2.7±1.4)h、骨折愈合時間(15.5±2.8)d長于對照組的(2.1±1.0)h、(13.4±2.2)d, 住院時間(6.1±2.0)d短于對照組的(8.0±4.1)d, 術中出血量(254.8±22.4)ml多于對照組的(191.2±34.1)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肩關節活動受限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橈神經損傷、感染及骨不連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順行髓內釘和鎖定鋼板治療各有優勢, 應按照患者的具體需求和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方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成人肱骨骨折;順行髓內釘;鎖定鋼板;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36
肱骨干骨折為骨科多發病, 其發病者多數為成年人。肱骨骨干骨折發生的位置主要在肱骨外科頸下1~2 cm, 臨床上一般通過非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但治療效果有限, 對復雜的骨折患者不適合, 如開放性骨折或者合并血管神經損傷情況患者[1]。手術治療則具有明顯的優勢, 對肩肘關節的恢復有著較好的效果[2]。隨著近年來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內固定方法也得到了不斷的創新, 在治療肱骨干骨折患者中內固定術治療成為了首選的治療方法。為此, 本文特選取84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 旨在研究鎖定鋼板與順行髓內釘治療成人肱骨干骨折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 女20例;年齡22~59歲, 平均年齡(36.5±10.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 女21例;年齡23~58歲, 平均年齡(37.5±9.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采用順行髓內釘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進行X光線拍攝, 對患者的肱骨、肱骨髓腔和髓腔內徑長度進行測量, 并選擇適合患者肱骨長度的髓內針進行旋入, 先對手術部位進行麻醉, 之后再牽引復位, 并確定復位滿意后臨時對手術部位進行外固定, 在肩峰后側皮膚處切開長3 cm的切口, 暴露大結節, 使用骨錐將針刺入髓腔內, 將切口擴大使髓內針方便進入。將主針小心的旋入遠端, 用X線確認后并進行固定, 術后2 d進行功能訓練。
1. 2. 2 觀察組 患者采用鎖定鋼板治療。麻醉患肢后, 切口位置在上臂外側,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和橈神經, 以橈神經解剖方向為準對其進行游離并保護周圍軟組織, 復位骨折部位。用克氏針固定后將鎖定鋼板置入在骨折部位兩端, 術后用肩托帶保護患者的手術部位, 術后3 d進行功能訓練。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橈神經損傷 、感染、肩關節活動受限及骨不連。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2.7±1.4)h、骨折愈合時間(15.5±2.8)d長于對照組的(2.1±1.0)h、(13.4±2.2)d, 住院時間(6.1±2.0)d短于對照組的(8.0±4.1)d, 術中出血量(254.8±22.4)ml多于對照組的(191.2±34.1)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肩關節活動受限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橈神經損傷、感染及骨不連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骨折患者的治療原則在于促進骨折部位的盡快愈合以及恢復正常的肢體功能。傳統手術固定性差, 不利于康復, 固定效果不好,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不良影響。臨床上十分重視順行肱骨髓內釘治療和髓釘鋼板治療[3]。外科治療肱骨干骨折主要有傳統治療方式如髓內釘固定與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和新發展的微創鋼板內固定(MIPO), 各有優劣。髓內釘固定技術在骨折斷端可以提供相對的穩定性, 能保護正常的骨膜血供, 即使是切開復位內固定其剝離的骨膜也很少, 因此有利于骨折愈合;但是有限的旋轉穩定和肩縮短易導致肩關節撞擊和疼痛。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技術包括動力加壓鋼板和鎖定加壓鋼板, 可以在直視下達到解剖復位及穩定內固定, 但手術創傷大, 易導致傷口感染或橈神經損傷等并發癥。而MIPO通過遠離骨折斷端較小的軟組織切口進入, 不切開骨折處, 因此減少了骨折斷端及軟組織的暴露和損傷, 但手術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復位。目前而言, 哪種手術方式更為優越, 尚無統一意見。順行髓內釘只抗壓性、固定性較強, 符合人體力學結構, 手術中也不會對正常組織神經造成損傷, 安全性良好, 術后并發癥少, 但會影響肩肘關節功能;而鎖定鋼板穩定性強, 肩肘關節可自由活動, 術后康復快, 對骨膜的損傷小, 特別是在粉碎性骨折的治療中更能發揮明顯優勢, 但對于周圍軟組織具有一定的破壞性, 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且橈神經容易受到損傷[4]。因此兩種方法對于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來說, 各有利弊, 因此臨床醫生應該掌握患者的具體病情, 并按照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案, 以便于起到最佳治療效果[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時間(2.7±1.4)h、骨折愈合時間(15.5±2.8)d長于對照組的(2.1±1.0)h、(13.4±2.2)d, 住院時間(6.1±2.0)d短于對照組的(8.0±4.1)d, 術中出血量(254.8±22.4)ml多于對照組的(191.2±34.1)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肩關節活動受限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橈神經損傷、感染及骨不連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順行髓內釘和鎖定鋼板治療各有優勢, 應按照患者的具體需求和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方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梁根祥. 髓內釘在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應用進展. 醫療裝備, 2017, 30(14):177-178.
[2] 萬永鮮, 徐麗麗, 王遠輝, 等. 兩種方法治療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療效比較. 重慶醫學, 2016, 45(19):2626-2628.
[3] 車國良. 成人肱骨干骨折髓內釘與鋼板內固定兩種方法的比較. 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34):37-38.
[4] 蒙宇志. 小切口復位帶鎖髓內釘與鎖定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療效分析.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3(20):81-82.
[5] 曹春風, 馬坤龍, 欒和旭, 等. 鋼板內固定與髓內釘治療肱骨干骨折的Meta 分析.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6, 24(12):1080-1087.
[收稿日期: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