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軍
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逐漸成為我國發展的重點。但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現階段的發展水平很難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農業和農村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基于此,為加快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將信息化建設支出列入公共支出中,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系統,建立信息化標準和法規,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綜合素養的提升力度,優化信息服務級別、完善應用系統功能等措施,以促進我國農業發展。
關鍵詞 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88
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主要是指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合理應用到農業領域和農村地區,為我國農業生產-供給-銷售為一體的農業模式以及對應的服務和管理模式提供有效信息,從而提高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經營管理效率和綜合生產力。信息化建設能夠將農業相關知識的獲取、處理、傳播及應用等通過信息有效傳遞到農民手中,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銷售管理信息化,進而提高我國農村地區的綜合實力和生產能力。
1 將信息化建設支出列入公共支出中
對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展開大量實際調查研究發現,對于服務農民、服務農村的信息化建設,在本質上屬于一種公益性活動,相比較其他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擁有最多數量的受益群體、擁有最廣的輻射面積、具有比較迫切的需求。因此,結合我國農村實際發展情況,無論針對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的地區還是經濟發展比較先進的地區,在進行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各地方相關部門都應該以主體身份給予相關建設充分的支持,而不應該只停留在實現信息服務創收功能的層面上。與此同時,為了避免我國農村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落后地區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彼此間差距進一步拉大,我國政府在開展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將信息化建設需要的費用列入公共支出中,盡可能將建設的投入重點放在我國中西部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拉近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之間信息化建設的距離,促進我國農業和農村跨越式信息化發展[1]。
2 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系統
想要保證信息化建設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必須結合我國農村和農業發展的具體情況,開發建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測算和分析系統,保證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各項措施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有據可依。具體可以從以下2方面入手。1)保證選取的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測算方式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由于我國開展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時間比其他國家晚,因此,可以將國外先進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和方法進行有效篩選,與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相結合,比如美國著名學者波拉特、馬克盧普等人提出的以信息經濟為測度對象的宏觀計量法、日本知名學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數模型等,以促進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2)加強對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效果的科學分析和今后發展的預估力度。根據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測試的結果,與其他產業信息化發展的整體趨勢、發展速度、變化方向以及其他相關性進行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整體趨勢進行科學預測,保證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性、可行性,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
3 建立信息化標準和法規
要想保證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必須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保證工作制度全面,使每一個建設環節的開展都能有據可依、有法可依,使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僅要對相關軟件和硬件的處理標準、信息采集、數據標準、技術標準等因素進行有效約束,還要保證制定的信息采集、信息儲存、信息加工、信息處理標準以及信息服務規范具有較高的嚴謹性,促使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信息分類和編碼具有較高標準,進一步提升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效果[2]。
4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綜合素養的提升
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不僅要有規范的制度作為各項措施開展的依據,還要保證制定的各項制度能夠真正落實到實際,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是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支具有先進管理意識和能力的人才隊伍不僅能夠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不斷創新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管理方式,還能保證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快速、有序開展。因此,為了保證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必須加大對人才隊伍的培養,使人才隊伍具備攻克各種科技難關的意識和能力,為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發展提供技術輔助。
5 優化信息服務級別,完善應用系統功能
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主要從以下2方面入手:1)信息服務;2)信息技術推廣。在優化信息服務級別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水平、農業發展的具體要求以及信息化基礎水平進行。完善應用系統功能時應該有序梳理、統籌規劃,充分滿足基層農民的需求。
6 加大對廣大信息用戶的培訓力度
要想加快國內農業與農村信息化建設,應該將各級農村地區信息服務的工作人員、企業以及農民等作為主要的培訓群體,加大對廣大信息用戶的培訓力度。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村地區信息服務人員的整體水平較低,其中大多數信息服務工作人員為兼職,不但在市場數據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處理等方面的能力較差,而且欠缺必要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知識儲備,難以達到當前信息服務工作要求,阻礙了正常的信息化建設工作開展。因此,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對信息用戶進行科學培訓,提升信息服務工作人員的總體素質,促使廣大基層信息服務工作者可以科學鑒別相應的信息,完成相關的分析任務,使農民及時得到有價值的數據信息。除此之外,開展以農民為對象的科普教育工作也十分關鍵,有助于增強工作人員信息素養[3-4]。
7 推進信息資源整合處理,重視技術研發工作
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管理機制,構建基于統一化建設標準下的信息共享平臺、公共數據庫,加快農業不同行業領域和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資源整合速度。同時,對有關科研部門及企業的研發工作進行鼓勵,研究出價格較低、實用性較強的信息產品,促進我國農業與農村信息化建設。
8 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偉大而漫長的工作,所涉及的內容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其中包括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作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我國新農村信息化建設模式的重要內容,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加大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力度,為我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曦瑤.探析農業農村檔案信息化建設與檔案管理[J].蘭臺內外,2019(30):52.
[2] 鄭萱.省政協督辦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 推動農村產業振興重點提案 閻立參加[J].江蘇政協,2019(10):14.
[3] 張愛玲.農村經濟管理中信息化手段的應用研究[J].國際公關,2019(10):185.
[4] 李丹丹.信息化技術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9(19):48-4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