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黎



【摘 要】2017年9 月15 日,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宣布,將中國造的社交軟件微信及其“氣泡狗”表情(Bubble Pub GIF) 納入位于深圳蛇口地區V&A 新館的第76 號展廳收藏,這成為一樁世界矚目的藝術品收藏事件。在前不久發布的2017 年Q2 訊財報中,微信的中國版及國際版月活躍賬戶已達9.63 億人。這意味著這個新世界既沒有中心,也沒有邊界,而是一張彌散而動態的信息網。現如今,網絡應用非常廣泛,已不單單是一個社交平臺,其功能之全面,可以說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作為聯通現實世界和線上空間的數字軟件,微信在藝術界的應用愈發頻繁和普及,而以此為平臺拓展出的新型展示方式,也成為越來越多機構和個人展示作品、傳達觀念的新選擇。它在所有用戶之間建立起通信。在用戶的過程中,''表演者''和''觀眾''的差異消失,他們既是生產者,同時也是消費者。
個人的觀念,視覺和媒介經驗“造就”的方法“主導”著社會藝術,公共性外衣下隱藏著懵懂的個體性意識,公共性在與之不可忽視的社會關聯中因為不同的社會體系體制和價值判斷使其在藝術和社會的建構中激發了另一些有趣的觀念。藝術幻化了更多的形式,不再是陽春白雪,觸不可及的。
【關鍵詞】技術;媒介;社會;藝術家;轉型;公共性
一、藝術中的個人化表達
(一)藝術表中的個人主義——“身體與欲望”
本科在六工作室影響很大,從進版畫系,最初的認識就是畫,刻,印三個方面了解到了它獨特的傳統藝術語言形式到最后畢業創作,素描、影像、裝置的結合,打破了我對版畫的常規認識。這種認識也慢慢影響我去嘗試改變多種創作手段和創作表現語言,這樣的工作方法影響了我之后的創作思維。讓我意識到版畫思維在創作軌跡中的重要性。延續這樣的思考方法,嘗試了在創作軌跡中尋找創作思路。延續了畢業創作的方法,在畫面布局上重新調整。開始用彩線嘗試打破常規的平面素描或照片,試圖打破畫面的秩序感,在給畫面找到一個突破口。
但是在本科創作的過程中,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糾結矛盾,通過我的身體運用素描的媒介方式表達出個人的情緒。并且當時我關注的藝術家的作品類似梵高等都是從藝術家本人出發的,好像和外界社會沒有任何關系。
(二)藝術家和藝術創作從藝術的個人性出發如何具有群體性和社會性
由于本科畢業創作''渴'',觀眾對于我的作品產生的各種反應,讓我意識到了藝術與社會的關系。由此我從藝術中的個人化表達轉換到社會群體意識,開始思考藝術與社會的關系,藝術與生活的關系。那從藝術的個人性出發如何具有群體性和社會性?
我出生于無錫的藝術世家,從小浸染于雅致的江南藝術氛圍中,附中,本科,研究生均學習于中央美院。長期的學習,創作,交流也促使我們這一代藝術家有了自己不同的思考。我不再在意所謂''藝術家''的頭銜,而是更加追問藝術的本質,''什么是藝術'' ''什么不是藝術'' ''什么才是有益的藝術''等等問題時常會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在我看來,今天的藝術是整體品味的體現,不僅僅是作品,而是日常的衣食住行,不是要奢侈而是要講究,而今天的中國其實最缺的就是''講究'',講禮,講德,講美。我們這一代其實一直就是索取者,父母給了我們物質充裕的生活,學校給了我們良好的學習環境,社會給予我們充分的包容,那么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有責任有能力重新思考人生,藝術的諸多問題。
二、藝術制度和藝術機構如何使用藝術家和藝術作品
(一)藝術的公共性問題和語境制造——藝術在不同時代和地域的不同形態,不同風格
以我身邊的案例家鄉無錫說起,無錫映月天地由 11 棟建筑組成,為無錫首席 LOHAS 商業街區。項目定位于為一個屬于生活家的街區。業態包括: 文化藝術、精品酒店、親子游樂、運動休閑、餐飲娛樂。那么如何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類活動以提升項目的品牌價值, 是我們所面臨的課題。符合項目特征的文化活動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持續性、延展性、符合地域文化特征、具有產業化可能、國際化等。 版畫藝術恰恰可以滿足這樣的需要。版畫最早產于中國,古稱雕版印刷術,是當時最為重要的文化傳播工具,后經絲綢之路由中東傳至歐洲,古版畫在明清時期達到高潮,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派是當時最為重要的代表,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江蘇版畫就以細膩、溫潤、典雅的水印版畫獨樹一幟。
(二)公共(商業)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介入方式——藝術作品物化
在國內以版畫藝術為點,打造新型的文化業態,引領社區文化生活的典型案例莫過于深圳觀瀾版畫基地,經過十年的發展,觀瀾版畫基地已經成為國際規模最大,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版畫藝術平臺,(三最:每年駐留藝術家最多的藝術基地、參加國家最多的國際版畫雙年展、以及國際最大規模的版畫博物館)。在深圳觀瀾版畫基地的帶動下,基地所在街區已經成為深圳龍華區最為主要的文化產業聚居區,并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觀瀾版畫基地也已成為深圳重要的文化名片。
觀瀾的模式對于映月天地項目疑具有借鑒意義。從地域角度來說,滬寧線區域缺少具有本地特點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藝術類活動,而江南國際版畫藝術節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空白。從版畫產業的發展來看,整體的布局已經初步形成,重點地區包括(東部),南有觀瀾版畫基地,北有位于天津濱海的東疆版畫基地,而江南國際版畫藝術節將成為鏈接南北的版畫藝術樞紐。
三、藝術與社會的關系
(一)從圖像到空間的翻譯形態變化研究——以素描形式展現美術館的“建造”過程
畢業創作:《美術館計劃》
延續創作軌跡,研究范圍有所改變,尋找所要表達的素材。
計劃方案:首先我臆想出一個美術館計劃,在某地設計建造一所當代美術館,邀請電腦設計師參與,他們按照我的構想設計了空間、以及未來的展覽效果,而最終我又參照這些電腦制圖完成系列的手繪作品(素描),最終我將展示整個“建造”過程。
作品目的:我希望通過作品探討“個人性(素描)與公共性(美術館)之間的關系”,延伸至藝術與社會的關系。
實施情況:效果圖完成階段。
總結:如果將未來研究生的作品與本科畢業作品做以對比,表象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都是使用素描的方式,但是其核心已經完全不同。如果說本科時關于“身體”的描述更強調個人的內在情感抒發的話,那么研究生的作品方向就是要說明“藝術的個人化一定是嫁接在公共意義之上的”進一步說就是“人、藝術都無法真正脫離社會”,藝術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二)美術館的空間構想,展覽模式,展覽效果
(三)個人性(素描)與公共性(美術館)之間的關系,延伸至藝術與社會的關系
素描部分
《美術館計劃系列》
(四)美術館的建立和全球化,極大推動了新媒介藝術的發展,建造遍及全球的“互動性網絡”,成為傳播藝術的有效途徑
多元化生長的中國民營美術館,伴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空前發展,民營美術館近10年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建設浪潮,這成為整個中國藝術行業中最大的結構性變化之一。民營資本進入藝術領域,企業贊助、私人藏家類的民營美術館大量出現,建館熱浪迭起。各種名目的美術館、個人藝術館、展覽館等在普通人看來都是美術館,但有的實質只是畫廊,或只是文化地產的外殼,那么如何界定“美術館”,在我國,一般將美術館劃分為國有美術館、民營美術館、公辦民營美術館。國有美術館是在政府撥款和支持下運營的非營利機構,其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于政府撥款,其基本職責是文化藝術展示及公共藝術教育普及。
民營美術館由私人、私人機構擁有并進行管理,附庸于所有者或企業集團,運營依賴于私人投資,用于展示私人收藏或企業形象塑造。隨著政策的放開,許多民間資本涉足藝術領域,美術館也成為私人、企業尋求贊助、募集資金和提升形象的招牌。國內民營美術館的構成也隨之復雜起來。
作為我們這一代其實一直就是一個索取這,父母給了我們物質充裕的生活,學校給予了我們良好的教育環境,社會給予了我們充分的包容,那我們覺得我們有必要,有責任,有能力重新思考人生,藝術的諸多問題,而這種思考并非出自功力的目的。就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告訴《藝術市場》記者:“美術館在國際上叫做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必須是非營利的模式運作,且所得的資金收入不能進行個人分配,應當再用于文化事業,用于美術館的學術建設。另外,利用學術力量、社會化力量來推動的藝術價值不能直接獲得經濟利益,因為會偏離文化的宗旨。這就是說,想要獲得文化價值的社會認可,可能就要遠離商業的概念,不能以賣藝術品為目的來推動藝術家。”因此,“非營利”和“公益”作為美術館之區別于畫廊等展示空間的基礎,在世界上和學界已是通識。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的創業得到了更多的幫助。于是創立了潘美術館/藝術酒店。
無錫潘美術館位于在無錫錫東新城映月天地廣場內,潘美術館及藝術酒店項目介紹:
映月天地介紹:
無錫映月天地是江南首個濱水街區,毗鄰無錫東站,由法國夏邦杰設計的映月湖中央公園,德國OASE打造映月湖映月燈光噴泉,美國UN+Architects設計11棟與湖景渾然一體的美宅,薩米寧大師操刀的“舞橋”,組成一個屬于生活家的街區。潘美術館與藝術酒店位于映月天地廣場內,是錫山區政府重點扶持民辦非企單位,總項目面積4600平方,其中藝術酒店3700平方,美術館900平方。
潘藝術酒店介紹:
潘藝術酒店共計擁有28間豪華客房,提供24小時管家式服務,以藝術人文及現代高端設計為基礎,以藝術與生活及商業的融合為核心理念,勵志打造具有當代藝術氛圍的代表性酒店。藝術來源于生活,潘藝術酒店通過對當今客戶生活品質需求的引領與探究,把傳統高端酒店空間上升到藝術館的高度。酒店配套無國界藝術餐廳,共計80個餐位,主打無國界料理,提供各國高端時令食材,餐廳設計當代摩登,與藝術作品相輔相成,讓客戶同時體驗藝術視覺盛宴和味蕾享受。
潘美術館介紹:
潘美術館共計二層,一樓420平方主要用于藝術品展覽,二樓480平方用于設立版畫工作室,學術交流中心,和衍生品區域。美術館致力于打造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藝術機構,來反應長三角地區獨特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潘美術館通過有意識地把藝術和文化及商業的展示與研究和社區緊密地結合起來,發掘當代藝術和文化與公眾之間潛在的接觸區。潘美術館不僅是一個展覽呈現的場所,是一個活躍的社區文化中心和促進區域藝術發展的平臺;也是一個讓觀眾既在展覽中,又在創作過程中體驗藝術的新型機構;更是一個可供藝術家聚集、交流思想并協助他們完成作品的基地。
潘美術館及酒店活動板塊:
1、雅致的藝術/國際版畫邀請展:展覽作品主要來自三個版畫機構的推介:深圳觀瀾版畫基地推薦了29件歷屆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的獲獎作品,涵蓋26個國家;北京文奇首藝版畫機構推薦了機構收藏的近年來活躍于中國藝術界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青年版畫作品;來自意大利的羅馬2RC版畫機構則推介了該機構與藝術家合作的經典作品,藝術家包括培根、亨利摩爾、譚平、張曉剛、劉野、武藝等。這樣的組合方式可以說代表了國際版畫的幾個主要探索方向。也是目前國內最具學術性的最高水平的國際版畫藝術展覽。
2、版畫家/家庭美術館計劃:為了突出本屆藝術節的主題,策劃團隊特別策劃了“家庭美術館”的環節,由映月天地潘藝術酒店具體實施一個“藝術與生活”的現場,讓受眾直接的體會生活里的藝術。
3、“江南國際版畫基地”揭牌儀式:首屆江南國際版畫藝術節嚴格意義上是整個文化項目的開始,如果說藝術節擔當了一個展覽、交流的平臺的話,那么“江南國際版畫基地”則將成為未來諸多項目得以實施的具體落地機構。那么此次藝術節我們將為“江南國際版畫基地”舉行揭牌儀式,并同時宣布江南國際版畫基地項目正式啟動。
4、為了支持江南未來版畫文化事業的推進,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江南國際版畫基地、潘美術館,向無錫相關單位捐建五個“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國際版畫交流項目捐建版畫工作室”。并向無錫相關公益機構捐贈版畫作品。
5、藝術節期間也將舉辦各種講座、公教、公益類活動。其中包括由中央美院版畫系研究生擔任輔導員的版畫公教活動,由南京藝術學院教師主導的水印木刻版畫的專題講座,由潘美術館主辦的無錫題材版畫的公益拍賣,等相關活動。
策展人為嘉賓進行導覽,空間順序:潘美術館-潘藝術酒店大堂-餐廳-主要客房。生活中的藝術,藝術回到生活里。2017首屆江南國際版畫藝術節對于中國來說是一種嶄新的活動模式,活動的核心訴求就是要讓藝術真正影響我們的實際生活。2017首屆江南國際版畫藝術節對于中國來說是一種嶄新的活動模式,活動的核心訴求就是要讓藝術真正影響我們的實際生活。
四、結語
藝術中的公共性問題越來越多的被提及和討論,在其日益成為當代藝術創作中的一種重要趣味的同時,解讀與誤讀之間的矛盾也顯現出來,大多數含混不清的討論中都措辭不詳地略過了當代藝術核心問題——語境的構建。構建語境已經從個體性的一元的理想抒發轉變為更廣泛立場的公共的藝術欲望的表達。如何構建一個合適的語境以激發這種欲望變的愈發重要。介入社會的話題和公共性的聯系在于社會是公共性的最主要的媒介,也是影響公共性構建的主要因素,因此,社會和日常生活產生了牽扯公共性的力量,同時也為公共性的構建提供了形式和觀念的依賴。
當代藝術家不僅是現代都市生活的旁觀者,更是參與者。新的藝術媒介脫穎而出,這就是一個孕育裝置藝術的黃金時代!
【參考文獻】
1、馬泰·卡林內斯庫(美),《現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第一版.
2、鄭波,《社會性互動課程總結》.
3、王春辰,《藝術介入社會——一種新藝術關系》.
4、管懷賓,《空間多媒體藝術表現概論》.
5、王澍,《造房子》 湖南美術出版社.
6、王璜生,《無墻的美術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7、卒姆托,(瑞士)《建筑氛圍》.
8、安藤忠雄,(日本)《安藤忠雄論建筑》 .
9、羅伯森· 邁克丹尼爾,《當代藝術的主題》,江蘇美術出版社.
10、赫拉爾多·莫斯克拉,《無界之島:藝術,文化與全球化》,金城出版社.
11、巫鴻,《時空中的美術:巫鴻中國美術史文編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