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雪卿
閱讀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家長在閱讀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他們認為大量的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會影響學習和考試,這是一個學生不務正業的表現。因此,學生們不允許在課外閱讀上花費太多的時間。而對于學生來講,課外閱讀其實是一種消遣,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改革,課外閱讀的作用和作用日益突出,成為語文教學的良好助手。因此,語文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學生豐富知識,提高其課外閱讀能力。
學生如果對閱讀真正感興趣,首先需要從根本上理解課外閱讀。通過廣泛閱讀國內外優秀文學作品,學生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只有通過長期的生活經歷才能獲得,也可從一些人文知識的書籍中去了解“大千世界”。書籍創作的靈感來源于生活。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除了能在書中得到一個正確的理解和指導,可能使得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更加完美,從而使中國課程的學習更方便。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時候觀察學生對哪方面的書籍感興趣,推薦與之相關的書籍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比如,在講《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一小節的時候,關于孫悟空為什么會對一個妙齡女子幾次三番下手,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去看《西游記》這部長篇小說,里面詳細記載了前因后果。這樣下來,同學們不僅鞏固了知識,更是收獲了更多的啟迪,獲得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語文課外閱讀旨在豐富學生的知識寬度,培養其能夠自主獨立學習,從而提高閱讀效率。但是由于中小學生所處人生階段較為尷尬,在各方面還只是一知半解,并不成熟。因此,如果沒有語文教師從旁引導輔助,很容易誤入歧途,從而適得其反。一位偉人曾經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將比去閱讀它都感到難受。”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對癥下藥”,針對學生的差異來引導其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和用合適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交換引用,制作卡片和寫作閱讀。讓學生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記錄下自己最近最喜歡的段落、著名的名言,在讀書會上與他人共享,講述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一來,不僅大大的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
有效的課外閱讀依賴于健康向上的課外書籍。雖然有些學生有很強的閱讀欲望,但是他們對于閱讀方向卻不夠清晰,不知道該讀哪本書。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放松身心,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換句話說,教師應該為學生推薦一些基于教科書的教學內容的優秀的書籍,指導學生閱讀。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教材為依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了《最后一課》后,學生們覺得作者通過描述韓麥爾先生的語言、表情、行為和心理,描繪了他與眾不同的性格。對此,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教師簡明扼要介紹大概內容,學生們認識到小說《水滸傳》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也描繪了人物的不同氣質。比如人稱“及時雨”的宋江,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黑旋風”李逵,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等等,通過簡單的描述勾起學生想要閱讀的沖動,從而真正實現了“在課堂上得到,在課外收獲”。在教師的熱情引導下,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認真地閱讀相關書籍,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也將得到顯著提高。
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崇拜名人的心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比如高爾基先生酷愛讀書,但因幼年家境貧寒,所以不得不借著月光或者鄰居家微弱的燈光進行閱讀,最終成為著名的作家。還有《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的諸葛亮,劉備如何“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出山之后的諸葛亮又是如何幫劉備出謀劃策等等。通過對于這類的閱讀,學生們感同身受。因此,在班級組織的讀書角活動中,同學們都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通過練習引導學生增加課外閱讀能力和課外讀物數量,使學生的語言基礎更加牢固;學生在說和寫的方面不再是一片沒有樹木、沒有水源的森林,他們可以靈活運用課外知識。通過適當的科學訓練,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只要長期堅持,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就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