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工匠精神”:訴求、價值與培育策略

2019-01-31 16:45:13
職教論壇 2019年6期
關鍵詞: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我國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新方位,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高質量發展”成為全社會熱衷的焦點所在,成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和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基石,指引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并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比之以往任何時代,我們都更迫切地渴求大批量工匠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1]。這不僅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更闡明了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使命和職責,就是要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大國工匠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持。

一、工匠精神:職業教育的時代訴求

“工匠精神”成為社會焦點并非偶然,它體現了新時代的新訴求,是黨和國家精準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方向。職業教育架起教育與產業界的橋梁,承擔著培養大國工匠的使命。將“工匠精神”樹立為職業院校辦學的精神標桿,會有力地為強國戰略提供人才支撐,為個體的職業生涯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一)強國戰略:為“中國質造”提供人才支撐

在現代世界經濟發展史上,“質量強國”戰略在大國崛起過程中起到重大推進作用。發達工業國家的實踐經驗均表明,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同樣重要,一個國家是否將質量置于國家戰略位置并及時地將新技術應用于工業體系,將決定其能否在全球治理體系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經濟制高點和全球話語權。德國“工業4.0”、歐盟“未來工廠計劃”、日本 “科技工業聯盟”、美國 “先進制造業國家計劃”、英國“工業2050”,都將質量和效率訴諸為國家經濟有序平穩運行的基礎。《德意志道路》的作者李工真對德國的制造業崛起精辟總結到:“從外部看,是一條技術興國、制造強國的道路,從內部看,支撐這一道路的是‘工匠精神’對技術工藝超越了利潤角逐的宗教般狂熱追求。”[2]那么,我國作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在向強國邁進的歷史轉折點上,未來發展的重點和精神理念是什么?《中國制造2025》指出:“我國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顯著增強綜合國力,支撐我國世界大國地位。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3]福布斯全球品牌價值100強排行榜顯示,中國品牌依然是空白,與中國制造大國的地位、制造強國的需要極不相稱。相比之下,擁有8000萬人的德國,就有世界知名品牌2300個,可見差距之大。同時也有數據顯示,僅2015年一年中國公民境外購物金額超過萬億元[4]。“海淘”現象也反映出國人對“中國制造”的不自信,同時也折射出我國制造業長期以來“工匠精神”的缺失,主要體現在產品粗制濫造、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自主品牌產品不多。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迫切需要“工匠精神”中的耐心專注、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品質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和定制化需要,實現中國“質”造并向世界展示中國品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和現在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5]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至關重要,面對中國制造業升級等國家戰略發展需求,應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被提到直接關乎國運的重要地位。

(二)文化訴求:職業院校辦學的靈魂所在

大國工匠代表著制造強國技術工人的最高水平,而在大國工匠身上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現代職業教育的精神標桿和靈魂所在,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價值取向。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迅猛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質。工匠精神融入職業教育,為國家塑造出一流人才,促進祖國建設大業的觀念越來越廣泛地被大家認同。然而,盡管職業院校對工匠精神普遍引起了重視,但在認知和踐行上普遍存在“淺”和“偏”的現象。有些學校已經把“工匠精神”掛在標語上、講在報告里、引入思政課課堂中,當然,這些做法都是有所裨益的。但同時,不容忽略的問題是,“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不能脫離企業由學校獨自完成的,必須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共同完成。“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能僅停留于呼吁和號召上,它需要蘊化于知識和技能當中,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完成。“工匠精神”的培養對師資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者不僅僅是教師,更是具有高貴職業氣質的“師傅”,精神和氣質伴隨著緘默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習者。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為例,企業為自身利益積極參與學校教學,學校按企業的需求培養學生,經過多年發展歷史,每一個院校都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辦學理念和文化模式,并在廣泛實踐中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肯定。這種長年累月塑造出的培養模式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影響,也正因為如此,才讓職業教育越來越有自信,并用“工匠精神”來更好地建設學校。我國的現代化發展之路上,職業教育任重而道遠,培養合格的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孕育和傳播工匠精神的基本載體,將“工匠精神”帶到產業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社會成員所仿效和遵守的規范標準,成為社會行為的重要向導。從這個意義來講,“工匠精神”是檢驗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成功與否的精神標桿。

(三)個體幸福:促進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

著名心理學家唐納德·克里夫頓博士的研究表明,“人的最佳效能的發揮會促進幸福的生活與職業的貢獻,帶來個體和社會的成功。在這一過程中,性情和習慣是決定性因素,遠比能力、機遇、環境等因素重要。”[6]職業教育承擔著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和生活質量,將個人的生涯發展與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無縫對接的重要使命,是千千萬萬“準職業人”價值觀、工作態度和行為習慣養成的第一站。近年來,我國職業院校畢業生的體量迅猛發展,據統計,加工制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運輸、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快速發展的行業中,新增從業人員有70%來自中等職業學校。可以說,中職學校畢業生已成了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7]。另外,據麥可思調查數據顯示,有近90%的高職畢業生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并連續穩定在這一比例。全國有1000多萬家庭通過高職教育實現了高等教育學歷“零”的突破,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的過程中占據主導作用,對地區經濟建設和文明發展發揮著重要影響力[8]。可以說,職業教育主導著青年人的成長成才之路,關聯著千千萬萬家庭的幸福。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工匠精神”作為一種理想信念,在促進個體發展中起著引領、推動、方法的作用,引領學生成長為有志向、高技能、有擔當的新時代人才。一方面,職業認同感的形成使個體的發展有精神皈依,“工匠精神”讓個體擁有了職業信念和職業動力,增強了就業競爭力。企業普遍認為,這個時代并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腳踏實地的人;一個德藝兼修的員工,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企業都是極其受歡迎的。另一方面,在未來的生產實踐中,將“工匠精神”融入自我,會彰顯出個體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從而激勵自我不斷地創新和突破,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賞識和機會。可以說,“工匠精神”幫助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承擔更大的重任,決定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能走多遠。也可以說,“工匠精神”是技術技能人才的安身之本,是企業的金色名片,更是社會品格、國家形象的榮耀寫照。

二、價值意蘊:新時代工匠精神的三個基本維度

中國歷史上從不缺少工匠精神。古代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至今仍使世界各國的人們稱贊不絕,那些雕梁畫棟、精美玉器、漆器、瓷器、木牛流馬、金縷玉衣……背后無不體現著工匠對作品制作技藝的理解和精神追求。關于工匠精神的涵義,《詩經》中早有記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增廣賢文》中說“良田百頃,不如薄技在身”;《孟浩然集序》詮釋為“文不按古,匠心獨妙。”;宋代朱熹集注為“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古代的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匠人之國”,工匠精神伴隨著工匠技藝發端并隨著師徒制的技藝傳承而流傳至今。在現代社會,“工匠精神”的內在意涵必然產生流變與創新以回應時代需求,它兼具歷史性和時代性特征,成為是一個不斷動態發展的概念。跨越歷史的時間和空間,我們將工匠精神的內涵加以歸納——工匠精神即以人為中心,以工作體現勞動者的生存境界,體現手藝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一)沉靜執著的恪守之心

《國語·周語中》記載:“以恪守業則不懈。 ”[9]本意是指,保持謹慎而恭敬態度才能不斷取得進步。擁有遠離塵世的內心凈土,承載著對職業的敬畏和執著,拋棄名利之心,抱樸守拙才能成為一代卓越的名匠。亞里士多德認為工匠之所以“精益求精”的源泉和動力在于對一種純粹的“目的善”的追求。他說:“制作活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屬于其他某個事物。而完成的器物則自身是一個目的,因為做得好的東西是一個目的,是欲求的對象”[10]。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將工匠精神詮釋為一種近乎為“禪”的精神,他認為工匠工作如同修煉一般,只有在工作過程中體驗到生命境界的升華,那些“精益求精、執著堅持、敬業樂群”的工匠特質才能夠顯現得出來。所以,工匠精神首先體現為沉靜執著的恪守之心,它是工匠精神的基礎和源泉。恪守之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心無旁騖、不染塵埃、心神專一;二是對職業長久堅持,恒心對待。當前,我國制造業給世界的印象就是“什么都快”,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效仿;二是價廉;三是跟風。這種“快”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它帶來了浮躁和急功近利,使社會風氣缺乏應有的工匠精神。在竭力追求眼前利益的動機驅使下,企業盡可能用最短時間和最小成本獲得最大效益。然而,這種風氣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致使企業都無法把重點放在產品的研發設計環節。受此影響,中國制造無奈地長期處于全球生產鏈條的低端。與此同時,一種叫做“差不多”的風氣也在社會上流行起來。在教育領域,畢業生的頻繁跳槽現象一直是學校頭痛的事情。2016年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顯示,有62.50%的應屆畢業生受訪者已有了在未來跳槽的想法,不想跳槽的僅占15.13%,還有22.37%暫時沒有考慮是否要跳槽;有38%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半年內就選擇離職[11]。從某種程度上講,頻繁跳槽折射出畢業生職業認同感不強、職業忠誠度不高,不具有新時代建設者需要具備的“工匠精神”。不能堅守,何以卓越?正如曾國藩在《家訓喻紀澤》中指出,“若能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恒,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12]同時,所有大國工匠的成功案例也都表明,用畢生精力鉆研一件事情,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才是他們成功的奧秘。由此可見,“恪守”是工匠精神中居于首位的基礎性條件。

(二)從“技”到“業”的演進規律

就工匠精神的傳承方式而言,波蘭尼認為,“一種無法詳細言傳的技藝不能通過規定流傳下去,因為沒有這樣的規定,無法詳細言傳的技藝只能通過師徒制的示范方式代代傳下來”,這種“無法言傳”的技藝伴隨著學習者氣質的蘊養構成了一種“緘默知識”或者“隱性知識”[13]。萊夫認為,教學中師傅和徒弟之間的行為達成了一個“合法邊緣參與的實踐共同體”[14],工匠技藝與工匠精神是同一過程的兩個層面。以我國古代的制玉行業為例,包括選料、設計、雕、琢、磨、拋光和修整等多道工序。徒弟要親身經歷這些工序,起初僅是觀摩,逐漸在一些簡易的工序上動手操作,從拋光玉器到切割、鉆孔,師傅手把手地教。經過反復多次的操作和反思體悟后,徒弟開始獨立設計一些簡單的玉器,畢業出師則被要求獨立完成一件產品全過程的生產,這個過程徒弟通常需要經歷5—8年的訓練[15]。在這個過程中,“工匠精神”生成的第一層次是技。徒弟對師傅技藝的觀察和模仿再反復操練,這是工匠精神最低層次的要求。第二個層次是“術”,有技到術代表的是工匠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除了要擁有嫻熟技藝之外還要探索技藝背后的術(也就是規律),不斷地超越原有、推陳出新,在生產過程中以高質量為目標,對每一生產環節反復琢磨,追求極致。第三個層次是德,即“做人”與“做事”同一,求“技”更是入“道”的態度,將道德與技能并重,注重行業的神圣性和具體行規。缺少了德的層次工匠精神是難以存續的。德的層次包含了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要求。社會上各種造假事件的存在為工匠精神提供了反面教材,給生產經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無德最終將自食惡果。第四個層次是業。在傳統師徒制中,師徒如父子,手藝代代相承,家族式經營,是畢生的事業。對絕大部分人而言,養家糊口是現實目的,但是對于工匠而言,工匠精神依附于其事業的發展,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立足和發展是工匠的追求,技術越進步,工匠精神越寶貴。如果工匠精神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品性,每個人都從淺表的“技藝”到畢生的“立業”追求,則工匠精神必然“普惠眾生”。

(三)符合時代特征的創新思維

卓越的產品和精益的技術是需要從業人員不斷地自我突破、持續漸進地創新才能實現的結果。新時代的“工匠精神”除了要融匯傳統工匠精神沉靜恪守、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涵義,還應該突出勇于創新的時代特征。所謂創新思維是指以突破常規界限的,具有獨創性的新穎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并將思維圖譜外化、物化、形式化,最終形成具有社會效益的技術成果。新工匠的代表人物首推喬布斯、馬斯克等人。喬布斯推出iMac、iPod、iPhone等劃時代的產品。埃隆·馬斯克被譽為“硅谷鋼鐵俠”,他生產的特斯拉電動車無論是在質量、安全方面,還是在性能、用戶體驗等方面,目前都已經達到了世界上智能汽車行業的最高標準,被稱為最酷、最先進的電動車。他們的創新創業經歷完美地詮釋了“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研發了對全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的高科技。

任何民族的進步和社會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要走在時代前列,一刻都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都不能停止創新。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通過加強全社會以創新為核心的創業教育,使創業創新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習慣”[16]。因此,人工智能時代需要弘揚“工匠精神”,摒棄“打工思維”和“差不多思維”,將創新作為推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有序發展的驅動力,使中國的產品印象不再是“低端”“粗糙”,勞動者不再只是做重復性機械勞動,而是成為提升產品質量的工作者,讓中國品牌煥發出時代的光芒。

三、回歸與重塑: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職業教育具有跨界、融合的特質,無論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目標都離不開“工匠精神”的指引,只有關注人的主體價值,完善現代學徒制,傾力培養“工匠之師”,把恪守、精益、卓越、創新的珍貴品性融入教學過程,幫助準職業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進而滿足產業需求,促進國家發展。

(一)摒棄功利化和工具化傾向,關注人的主體價值

“工匠精神”的培養需要建基在人的主體價值之上,反之,就可能是本末倒置,職業教育就會成為舍勒所說“人之為物”的教育,將使人的“生命價值隸屬于有用價值”[17]。然而,在當前的職業教育中依然存在功利化和工具化的傾向,長久以來,我們往往偏重“職業性”而忽略了“育人本性”,著眼于學生的“就業率”而忽略了他們“職業發展”和“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被功利化和工具化了的人,工作對他而言,只能是一個“飯碗”、一份責任,但不可能成為追求一生的事業。尋求現實利益的勞動者,在職業角色中是談不到超越、創新和自我實現的。因此,職業教育必須回歸育人的自由本質,關懷人之幸福的教育目的,在強化技術的同時提升文化熏陶和軟技能的養成,惟其如此,才可能培育出大批合格的工匠型人才。

擁有自由的人才有可能自我主宰、自我規范、自我超越和創造,它是勞動者建設社會、改造社會的前提條件。每個人都在為社會貢獻中實現自我,又在實現自我中去為社會作貢獻,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的時候,內在的主體性被激活,成為一種創造自我價值、實現自身本質巨大完善動力,人的主動性、職業信念才可能普遍建立起來。事實上,任何科技的進步都與發明創造者的精神的引領密切相關。稻盛和夫認為純粹的心靈對于人生和工作至關重要,把工作當作修行,把這種精神力量不斷地升華和提煉,它會成為支持技術進步的強大力量,也正因為如此,稻盛和夫成功創辦了京瓷與二電株式會社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對職業院校而言,應當摒棄偏頗的價值傾向,“制器”更要“育德”,讓工匠精神成為職業院校的精神標桿,培養主體性、能動性、樂觀積極對待工作的人,惟其如此,教育的社會服務價值與每個個體的人生幸福目標才能對應起來。

(二)引入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共育工匠精神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學徒訓練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企業與學校合作的職業教育制度[18]。《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指出,校企應當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學徒兼具員工和學生的雙重身份,實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職業學校在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這些系列文件的出臺都表明“工匠精神”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政府正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頂層設計并營造全社會崇尚“工匠精神”的風氣,這為現代學徒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對于“工匠精神”的培養而言,“現代學徒制”的建立使得企業全程參與學校人才培養過程,學校的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確定教學內容、共同編寫教材、共同授課并進行質量監控。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與行業企業實現了多層面的“無縫對接”:專業按照產業需求來設置并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對標行業的職業標準、教學過程按照崗位需求和工作流程來設定、畢業生同時擁有學歷證書與資格證書。學生因“工”與“學”的結合接觸到真實的生產情境和項目問題,實現了從理論學習到實際操作,再從實踐升華到理性認識,為后續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的技術技能人才,已不僅是“實踐性、操作型”的人才,而是具有創新意識、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近期不斷有學者的研究指明,就實現“工匠精神”培養目標而言,現代學徒制是最好的途徑之一[19]。

(三)培養工匠之師,建構親密師生關系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教師的精神品質對于學生的教育作用是決定性的,教師的技能經驗和德性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古代師徒制當中,師傅與徒弟朝夕相處,師傅的技藝、人品和他對職業的敬畏之心無時無刻不在熏陶徒弟的職業成長。師徒制對工匠精神的蘊養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第一,師徒如父子,手藝代代相承,家族式經營;第二,“做人”與“做事”同一,求“技”更是入“道”;第三,態度與技能并重,師傅注重行業的神圣性和具體行規;第四,生產與教學合一,保持了教、學、做的整體性,有利于“軟技能”的傳授。

在現代社會,高水平的職教教師仍被尊為“工匠之師”,既傳道又授業。兼有品德、知識、技術的教師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對事業全情投入、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關懷備至,會形成“品牌影響”,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形成“工匠精神”。在職業能力和就業技能培養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傳授學生掌握的知識是“實踐知識”,即必須經過一個人親身體驗,深深地打上了個體烙印的知識,通過訓練、磨合提升學生滿足崗位(群)需要的職業技能。教師與學生是切磋琢磨、平等對話、教學相長的“我-你”型師生關系。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職業教育成功的關鍵,教師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將學生視作具有無限發展空間的差異化個體,置于具體職業情境中主動學習,運用真實或仿真的教育環境對學生示范指導并不斷創設教育情境、把握學習者的情緒、調整教育內容和教學節奏對學生的成長非常有益。

面向新時代,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歷史重任。作為培養新時代“工匠精神”的主陣地,職業教育需要明確目標、牢記使命,緊盯行業企業動態,實現產業鏈與教育鏈的精準對接。同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精細化管理,創新考核制度,實現“工匠精神”培養的實效與長效,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猜你喜歡
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車內教育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30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教育心得
贏未來(2020年1期)2021-01-07 00:52:26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人大建設(2020年1期)2020-07-27 02:47:08
什么是“好的教育”?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讓教育成為終身之擇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网址|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69视频国产| 国产自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 丁香六月综合网| 538国产在线|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青青久久91|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国产区免费|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狠狠干综合|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性欧美精品xxxx|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欧美成人一级|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欧美劲爆第一页| 国产一级片网址| 国产精品污视频|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黄色a一级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国产色伊人| 亚洲黄色高清|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 国产91麻豆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