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偉
(廣東藥科大學,廣東 中山 528458)
網絡的迅速發展影響著我們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并且廣泛應用于科技、文化、教育、經濟等各個領域。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與時俱進不斷的探索創新和發展。高校思政教師關注的重要課題是研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隨著網絡信息的高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大學生日常生活各個方面的緊密相連,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成長、人際交往等方面都體現了現代網絡信息的特點。
大學生正處在一個心智逐漸成熟的階段,據調查顯示,8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活比高中、初中生活更容易。當大學生步入大學后,有充裕的自由時間,其主要原因是與父母分開居住缺少父母的監督。網絡作為一種虛擬的社會環境對大多數學生都有很大的誘惑力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網絡對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道德觀念等影響呈現日益增強的趨勢。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基本狀況,提出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針對進行網絡思政教育時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對策。本課題研究結合了科學技術、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自我認知等內容,為當前網絡思政教育提供理論指導;并有利于網絡思政教育的與時俱進,滿足大學生的基本需求,從而提高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思政網絡教育的基本情況,增強研究的針對性,對廣東省的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總計發放10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28份,其中參與調查的包括經濟管理、英語、工程、人文等多個學院,橫跨多個專業,真實反映了當前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現狀。
大學生正處在一個心智逐漸成熟的階段,是開始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階段。在大學期間,學生通過學習來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和未來進行規劃,不再完全接受父母的指點,而是主動的去考慮家長的意見,并履行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在學校里的種種復雜關系也需要學生獨立面對自行處理,從而給在校學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通過調查發現65.37%的學生在初高中時期,大多數事情是在父母和老師的監督下完成,缺少獨立性,并且主要的生活處于理論學習層面,缺少社會閱歷,心智不夠成熟,缺少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容易造成學生在大學期間處于迷茫狀態,產生消極心理。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學生們更加喜歡通過網絡平臺來實現日常的溝通交流,通過調查發現,90%以上的學生喜歡通過微信群、qq群、微博等方式來參與網絡發布的信息,85.23%的學生認為,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方式來解決自己日常遇到的問題。因此,加強網絡思政教育對網絡的使用具有引導的作用。
智能手機以及高校信息化發展為大學生接觸網絡提供了方便的環境和條件。由于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和接受能力強,因此大學生作為網絡使用的主力軍,將網絡作為日常學習、交往、娛樂的工具。通過調查問卷發現,高達90.24%的學生是班級QQ群、微信群等網絡組織的成員,并且會定期關注群內相關信息,并且75.64%的學生認為,學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所以網絡平臺逐漸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網絡組織是大學生通過交往根據興趣愛好、需求而建立起來的群體,另一方面,由于成員數量較多且來源廣泛,思想水平參差不齊,就會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產生最直接的、最深刻的影響。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由于網絡科技的深入發展以及智能終端在大學中的普及,大學生的上網方式得以擴展,大學生除了在基本的學習生活之外,每日上網時間超過6小時的學生比例高達67.92%,其中三分之二的學生經常上網的場所為學生宿舍。在宿舍上網,學生可以充分保護自己的隱私權并擁有自主權,不會受到他人干涉和影響。同時,學生在上網期間,缺少監管就會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對營造健康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提出了新的的挑戰。
思政網站是進行網絡思政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許多高校正在不斷開發和完善校園的思政網站。但是,當前的主要問題是高校自身的思政網站并沒有真正的被運用到學生的網絡生活之中。通過問卷調查發現,65.89%的學生知道學校已建或在建的思政網站,由此可知,學校對與思政網站的宣傳力度還遠遠不夠,以至于思政網站并沒有在學生思政教育中發揮出引領作用。通過對思政網站獲取途徑調查發現,40.66%的學生是在瀏覽學校官網時偶然發現;23.65%的學生是通過老師或其他學生的推薦;10.23%的學生是通過學校的宣傳海報以及相關的網絡思政教育活動中了解到的信息,更有30.25%的學生并沒有聽說過學校有思政網址。因此通過調查發現,思政網址點擊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學校對于思政網站的重視度不夠、缺少宣傳或宣傳方式單一、固定。高校為了增加學生對于思政網站的訪問量除了要大力宣傳學校思政網站、豐富宣傳網站的形式之外,還要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特點,增加網站吸引力。通過問卷調查發現,86.49%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進行娛樂、放松,上網學習的學生數量占比僅僅是45.68%。因此,思政網站訪問量低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內容形式過于單一,缺乏適用性。在進行思政網站建設中,要把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結合,既要對思政網站進行準確的定位,又要在網站中融入娛樂功能,從而切實提高高校思政網站的吸引力。
為了充分發揮網絡思政教育的作用,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引導作用,還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方面讓學生認同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另一方面讓學生愿意主動去參與網絡思政教育學習。通過問卷調查發現,60.14%的學生認為進行網絡思政教育會大幅提升學生自身思想水平,進行網絡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30.15%的學生認為網絡思政教育可有可無,自己并沒有很注重這一方面的培養。而對于瀏覽本校思政網站的頻次,40.28%的學生表示會經常瀏覽,30.84%的學生表示會偶爾瀏覽,28.88%表示不瀏覽。由此發現,大學生對于網絡思政教育重視程度不高,且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在對學生進行調查瀏覽思政網站的原因時,30%的學生表示是回應老師或學校要求,為了完成老師或學校留的相關任務,并非出于學生自愿。僅僅19.68%的學生是出于想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而主動瀏覽思政網站進行學習。20.45%的學生認為是出于對思政網站的好奇而進行訪問的,剩余學生則表示是在偶然之間進入學校思政網站,但是并沒有進行長時間的瀏覽。綜上所述,高校在進行網絡思政教育過程中,需要提升學生對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視,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傳統的思政教育的主要手段多為課堂灌輸,教學模式乏善可陳,不論學生內心接受與否,而網絡的出現為思政教育方式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改變了傳統思政教育中單向傳播知識的模式,不僅是從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單向傳輸,而是通過網絡平臺媒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進行匿名溝通,更有助于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從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網絡思政教育方式。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課程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合理利用教學設備,使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接受更多的知識信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他們的智慧,并針對不同對象,采取更有針對性的互動來調整教學內容。互動教學可以采用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內容由教師提出,學生可以通過充分的溝通進行合作,得出結論。針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對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解釋,教師應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獨立思考。
改善網絡思想政治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純凈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正迫在眉睫。網絡思政教育受到網絡環境極大的影響,好的網絡環境不僅能夠充分發揮想要達到的教育目的,而且能使更多的學生愿意去接受網絡思政教育,從而達到網絡思政教育真正的目的。因此,凈化網絡生態環境、美化網絡文化環境以及優化網絡法制環境就成為高校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要任務。在凈化網絡生態環境方面,高校應加強對于網絡生態環境的控制能力,傳授學生對于網絡生態環境的辨別能力,揚長避短,避免受到負面消極影響;美化網絡文化環境要求高校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廣大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網絡文化豐富了現有的校園文化,同樣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也有助于網絡文化的發展,各個高校應該充分發揮網絡的多樣性,來豐富校園文化,從而加強網絡思政教育的學習;優化網絡法制環境,相關部門和機構應加大對網絡的立法力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構建網絡治理的相關標準體系。高校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征求廣大師生建議,制定出符合自身情況的管理規定,從而更加完善優化網絡法制環境,促進網絡思政教育。
網絡思政教育的接受者最主要的群體是高校大學生,通過參與網絡思政教育提升大學生能動性、創造性。根據問卷調查顯示,高校大學生對于網絡思政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前途持積極態度,但是對于參與網絡思政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從加強思政網站建設和提升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兩個方面來著手增強網絡思政教育的影響力。
加強思政網站建設。思政網站建設應該以學生自身為中心,滿足學生需求為目標,從而有效提升思政網站的吸引力。通過問卷調查發現,86.57%的學生認為,思政網站首先應該包括時政要聞,這樣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時事政治以及國際國內發展動態,緊隨其后的應該要包括就業現狀、其他影音資料。因此,高校思政網站應該定位為政治、娛樂、服務等多種性質相結合的網站,將枯燥無味的思政通過娛樂化、趣味性的方式展現出來,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網絡思政教育學習當中。
提升大學生參與思政學習的積極性。大學生作為網絡思政教育的主體,需要增強他們自身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提升能動性可以使大學生在面臨多元化的網絡世界時,具有良好的判斷能力,面對豐富的信息進行準確的判斷和選擇,吸收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大學生在面對難題時,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主動在論壇和空間等網絡平臺提出問題并進行探討,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來解決難題。
網絡技術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學校園作為整個社會先進文化和技術創新的發源地和傳播地,深深地受到網絡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影響。網絡技術的提高為學生追求多樣化知識以及實現個性化的追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方面,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多教育模式和內容;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技術減少了信息溝通的地域和時空的限制,將更豐富的信息和思想輸送到大學生面前,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因此,針對現有的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落實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來響應黨中央號召,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期培養出社會主義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