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蘭
新課改形勢下語文學科的體量驟增,體現在高考語文中卷面閱讀量、綜合能力、時代氣息、人文內涵、文化傳承、思維深度等多方面要求和考察均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還拘泥于從前的舊有體式,滿足于之前的知識傳授層次,那么即便語文學科的春天來了,我們的語文課也難以跟上春天的腳步。所以我認為要想跟上新課改步伐,就要突破語文學科面臨的“困局”,要突破語文困局,就要從語文課堂變革開始。
武漢大學朱湘教授曾感慨,我們的母語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弱勢語言。網上還盛傳著《漢語寫給英語的投降書》,面對著這份浸著血淚的文字,所有的語文工作者,尤其是語文教師都應當感到羞愧、感到不平。我們的母語——語文學科的發展之所以成了今天這種局面,不單單是外來勢力和其他學科的沖擊,其中原因很復雜。
1.太多人認為,語文課是所有學科當中最容易懂的課,學習門檻最低的課,所以最不受重視;
2.相比其他學科,語文學科的成績提升漫長,不能短期見效,成就感低,影響學習興趣;
3.多年來,教師秉承傳統教學模式,千篇一律,部分教師從教多年,缺乏變革和突破的想法、勇氣;
4.功利化的社會就業發展輿論影響,將語文的學科地位歸于輔助,即不得不學,否則一定不學。缺乏對于語文本身的無功利化的熱愛。
提高認識,轉變全社會(包括教師)的思想觀念很重要,但需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幾年甚至幾十年形成的思維習慣、認識習慣,不是我們一天能夠改變的。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是當下我們應該去探討的問題。
1.恣意呈現語文之美,打造詩意化的課堂
長期的應試教育,使語文失去了自身的魅力和詩意的美感,事實上,語文之美是語文最本質的特征,也是語文最真實吸引人的地方。由此推演,只有真正展示語文之美的教學才是真正成功的課堂。
杜甫的沉郁之美,蘇軾的豁達之美,李清照的婉約之美;《詩經》 的情感之美,《離騷》 的高潔之美,《赤壁賦》的哲思之美;誦讀的音韻之美,演講的即興之美,書寫的流暢之美……美在語文教學中無處不在,需要教師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帶領著學生去感悟,去挖掘語文學科蘊藏豐富的精神寶藏,成為主動的實踐者和探索者。讓語文課堂如詩似畫,讓聽課成為一種享受,形成無形的美育陶冶,潛移默化地提高感悟美、欣賞美的素養和能力,打造語文詩意課堂,讓學生接近最本質、最純粹的美,進而愛上語文課。
2.遍尋生活點滴之趣,打造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
語文課的枯燥,往往來源于講解的空洞與脫離生活。教師對于寫作者的思想的分析往往被認為是生搬硬套,不合情理。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味地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應該適度引進或者創設生活情境,引領學生借助豐富的生活體驗真正走進作者,走進作品。一次特別的體驗、一波小小的感動、一段不期的邂逅、一場劇情的反轉……都可以搖身一變而成為解讀作品的最佳契機。
生活中的體驗一旦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們將會更愿意關注生活,觀察生活,也會更多地將文章與生活體驗聯系起來,將自己沉浸在文章中,做換位解讀。如此,老師們就真正做到了讓來源于生活的語文回歸生活,助力于生活,這才是語文最平實的初衷和價值所在。
3.任思維自由馳騁,打造個性化的課堂
2018年全國卷Ⅱ高考作文“戰機防護”,重點考察了學生思維的縝密程度和敢于個性化的思考方式,平時課堂的自主探究就是提升這一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馳騁,勇敢地展示個性,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只要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就不要刻意地追求紀律規范,也不要過度執著于我這節課的任務能不能完成。而在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所承擔的任務就是精心選擇話題、鼓勵創新言論,適時地施以細節導向和思維方式指導。學生就會在探究中不斷成長,在比拼中不斷進步,在辯論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
4.依托模塊巧妙設計,打造有挑戰的課堂
語文課堂活動的設計,絕非漫無邊際,為活動而活動,甚至像某些專家學者所講的“討論泛化”,這樣的活動或者討論反不如傳統課堂。教師要有意識的精心設置課堂活動,以期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比如說,講《燭之武退秦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在紙上畫出秦晉鄭三國的地理位置關系圖,在之后展示的環節把理由講給大家聽,有錯誤有疏漏,繼續討論補充。同學踴躍之程度可想而知,那么這部分的文言知識基本上隨著圖紙的完成就通透了。教師角色的意義在哪里——不過是活動的設計而已。再舉一例,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有感情地朗讀”就可以作為這課的活動,非常簡單。課前預習,充分感受,選取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在課上“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并說明自己情感把握的理由,同學作為評委給予點評打分。諸如此類,設計方法很多,核心宗旨卻只有一個:讓語文學習不再枯燥,讓學生愛上語文。
5.角色換位全新感受,打造創新體驗式課堂
這是我在每個講解模塊結束時設計的兩個特別環節——今天我是“出題人”、今天我是“閱卷人”。
這兩個環節的主要作用:
(1)關注出題人、閱卷人視角,把握答題關鍵點;
(2)了解出題人、閱卷人心理,摒棄不必要的失誤;
(3)出題和閱卷的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檢驗著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會出題了基本就都會答題了;
(4)出題和閱卷成果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層次等;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百變”語文課。
6.引領潮流關注前沿,打造前衛“摩登”課堂
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很多前衛潮流的東西禁不住時間的推敲,甚至毒害青少年,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被人視如敝履,語文課的德育擔當于此應有一席。溫儒敏教授說,“有什么樣的教材,就有什么樣的國民?!币来苏f,有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就有什么樣的國民。
語文課應該是緊跟時代的,第一時間帶給大家最新、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以及前沿熱評,引領學生價值導向、責任擔當。
新課改逐漸深入人心,語文學科的變革正如火如荼,對于語文課堂呈現方式的探索永遠沒有止境。期待通過全社會眾多專家學者和語文教師的努力,我們的語文課堂越來越踏實、務實,呈現出更高效、更富意趣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