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鑒賞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能夠有效地傳承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延續詩歌的生命和價值。中國的詩歌文化歷史淵博,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能夠滋養學生的性情,鑄就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在歷史發展長河中發揮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時期開展語文教學,應當有效重視詩歌鑒賞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進一步傳承并發揚中華文化。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簡要分析詩歌鑒賞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并提出具體的培養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
關鍵詞:詩歌鑒賞;語文教學;核心素養;新課程標準
一、 引言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學生詩歌教學中的詩詞、語篇的注釋,引導學生從同一角度對于詩歌內容進行點評,此種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引導學生發現詩詞歌賦中的美,難以培養學生詩歌方面的創作水平。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應當充分重視詩歌鑒賞教學,能夠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重視詩歌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在品讀詩歌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詩心和詩魂,從而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和鑒賞水平。
二、 鑒賞詩歌意境,提高學生鑒賞水平
詩歌的意境指的是詩人對于客觀環境與景物的描述,詩人能夠將表達的思想情感融入詩歌中,表現出客觀之境與主觀之意的有效融合,意境也是詩歌中情神、情理的體現。例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就明確提出,境界是詩歌的靈魂,作品有了意境,才能夠高雅,被世人傳誦。所以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引導學生品讀詩歌,領會詩歌中的具體意見,才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詩歌中的美。讓學生對于詩歌內容品讀時,根據詩文的表述,在頭腦中形成優美的畫面,感受詩人作詩時的氛圍與心境,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領悟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才能夠將個人思想與文學有效結合。例如:學習《楓橋夜泊》這首古詩時,教師為學生創設優美的夜景,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想象“張繼在寂深的夜里,漂泊他鄉,站在船頭,看著月亮落下,江面上的漁火時隱時現,好似閃爍的星光。遠處烏鴉不住啼叫,寺廟鐘聲悠悠飄來。”教師描繪這一夜景,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形成凄涼的夜景圖,在品讀詩詞中,能夠體會詩人當時的寂寥與凄涼,從而感受詩歌中的愁緒以及詩人表現出來的無奈。
品讀詩歌時,也應當分析詩人的表達技巧與寫作手法,感受詩歌畫面之外的思想情感,賞析詩文自身的內涵。成功的詩源自于詩人對于文字的推敲,以及布局結構的巧妙設計,正確合理選用修辭手法,才能夠形成獨具特色的詩歌。
三、 引導學生感悟詩歌中心,提高鑒賞品質
引導學生感悟詩歌心思想是詩歌鑒賞中的重點,學生只有感悟詩歌中的中心思想,才能夠與詩人進行情感交流。“書中自有顏如玉”,學生必須對詩歌進行細細品讀,細雕慢琢,才能夠尋求到詩歌中的核心思想。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引導學生自主地尋找詩歌中的核心內容,只有體會了真情實意,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從詩人的角度感受詩歌中的具體含義。例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創作于叛亂年間,武則天出兵平息叛亂,但是將領武攸宜卻剛愎自用,不聽陳子昂的進諫,反而將陳子昂降職。詩詞中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詩文富有感染力,蒼勁有力。所以要想寫好詩歌,首先要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與寫作動機,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以及詩人的經歷,進一步分析詩人在何種情致下創作的詩歌,才能夠有效地體味詩人的心境與感受,尋找到詩歌中的核心內容。
四、 尋找詩歌靈魂,有效地延續詩歌生命
詩歌都具有獨特的精神與價值,在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挖掘詩歌中的靈魂,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達出來的審美情趣與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學習詩歌能夠將詩歌中的精神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承,進一步延續詩歌的生命,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所以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詩歌中的主人翁形象,一種是詩歌形象,一種是詩歌中描繪的人物形象,通過加強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引導,捕捉詩歌中的靈魂,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帶領學生感悟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情感與志向,有助于學生自主的提煉詩歌中的精髓。學生通過細心品味,反復咀嚼,才能夠在詩歌中發現詩魂,能夠真正領悟詩歌中的思想情感與內涵。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進一步加強詩歌鑒賞,有效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通過有效地引導與幫助,激發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引導學生發現詩歌中的美以及詩歌中的思想情感與詩魂,感悟詩人的高尚情操,不斷地陶冶學生的性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亞娟.淺談中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提高[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1(21).
[2]王強.關于培養中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幾點構想[J].科技導刊,2010(15).
[3]白雪.論中學語文詩歌教學審美能力的培養[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07.
[4]閻淑蓉.古典詩歌鑒賞與教學的幾點思考和嘗試[J].甘肅科技縱橫,2008(6).
作者簡介:
拓明艷,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