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魚臺縣張黃鎮中心中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初中生物教師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點內容。初中生物對于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要求較高,并且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素養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點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從而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對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完善,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針對初中生物課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建立進行深入分析。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并且興趣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動力。但是,在傳統初中生物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和教學進度的影響,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以至于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大幅度下降,最終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抗拒和抵觸的心理,使學生無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通過趣味教學法,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最終激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解“生物的生活環境”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播放地球、梯田、草地、萬里長城、江南水鄉的圖片,并對學生進行提問:生物生活在哪里?學生經過思考以后會回答:地球。然后,教師可以繼續為學生們播放水稻種植的過程和生長過程的視頻,進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觀看完視頻以后,指引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對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進行自學,學生通過自學和思考以后可以了解到生物圈為學生生存提供了陽光、分水、空氣、適宜的溫度、穩定的營養供給等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若學生只是對生物知識具有興趣是遠遠不夠,學生還需要掌握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素養以及自主學習觀念。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學生若沒有運用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那么就容易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和挫折,進而大大降低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自信心。古人曾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指引學生進行自主課前預習,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得到顯著提升,最終提升學生生物學習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需要指引學生了解課前預習的作用和目標。提前預習主要是為了對書中的知識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對其中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進行記錄,以便于在課堂學習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聽課,使學生可以快速掌握知識點。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沒有課前預習相比,僅僅多出了一個環節,但是學生從被迫學生轉變成為了主動學習,為教師的課堂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使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并且還有助于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其次,在對預習目標確定以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要求。首先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要預習的章節進行制定,然后再指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例如,在講解“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進行自主課前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到該節課主要講解的知識點,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異同點、理解種子植物和人類之間的關系、學會識別常見的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但是,在預習過程中,部分學生針對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異同點部分的內容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時學生可以把該部分知識點進行記錄,在課堂教學中認真聽課,從而更好的進行學習。再如,在講解“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回答決定人的性別有哪些因素?通過這樣的課前預習,可以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首先,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對學習進行規劃,使學生學會要合理計劃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進行生物學習計劃的制作,指引學生對課前預習時間和預習方法進行計劃和規定,指引學生以正確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和做課堂筆記。其次,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考試復習工作和指引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目標,使學生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鼓勵學生作一個錯題本,把日常作業和考試中做錯的題目進行整理和歸納,對錯誤根源進行解析,并進行糾正。在完成計劃任務以后,教師可以指引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規劃進行生物學習,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最后,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例如,教師可以積極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援助,使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中合理科學的對學習計劃進行調整,使其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和價值。
創新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創作能力、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并且也有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根據自身的理解,對其中的原理進行理解和歸納,創新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能,并且也是形成自主學習習慣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鼓勵學生,激起學生的創新思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從而實現鞏固知識的教學目標,并且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相互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思想上的交流,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教師可以順利的把生物知識傳授給學生。
例如,在講解“根的結構與功能”時,有關無土栽培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提問:無土栽培的要求和優缺點有哪些?想象自己喜歡的果蔬的無土栽培過程。然后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想象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各抒己見,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進而實現激起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創建自主學習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其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并且也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并根據教材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激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使學生可以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進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