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霞
摘要:改革開放以后,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的財會制度不斷加以完善,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國高等教育學校不斷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水平,對市場經濟活動參與程度也日漸提高,這就要求我國高校必須建立一支作風強硬、業務精準的財會隊伍,以促進高校辦學資金管理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在新常態的背景下,隨著我國財政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也要求我國高等教育學校的財務管理提升水平,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提高財會人員的服務意識及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同時還需要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優化財會隊伍的整體結構,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新常態;高校;財會隊伍;建設
近幾年來,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在新常態背景下,高校不斷進行財會管理體制改革,以此促進高等教育學校快速發展。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學校已經從精英化教育模式轉變為大眾化教育模式,能夠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專業高等教育服務。但此種發展狀態,使我國高等教育學校不斷擴大招生范圍,從而使高校資金不斷增加,高校財務工作日趨復雜。因此,對我國高校財會部門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其在新常態背景下,建立一支作風強硬、業務精準的財會隊伍,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從而促進高等教育學校快速發展,不斷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優秀人才。本文基于此進行分析,在新常態背景下,提出高校財會隊伍建設策略,以此提升高校財會工作水平。
一、經濟新常態定義以及特點
(一)經濟新常態定義
經濟新常態是一種經濟結構的對稱狀態,在此狀態下,能夠維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新常態能夠強化結構的增長,但不能夠調節總量經濟。經濟新常態中的常態是指正常狀態,新常態主要是指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一段不正常狀態發展后,逐漸恢復正常狀態。人類社會發展就是從常態到非常態再到新常態中發展。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對我國財會管理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我國高校財會部門,要求其根據經濟新常態的發展進程,不斷提升財會管理水平,從而促進我國高校快速發展。
(二)經濟新常態特點
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特點主要分為三點。第一點,發展速度從高速增長狀態下逐漸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經過我國財政部門的統計,我國年均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仍舊保持中高速度,與改革開放前的高速增長相比,正不斷下滑,逐漸恢復正常狀態。第二點,經濟機構不斷優化升級,與傳統經濟結構相比,現代經濟結構更適應于現代社會發展。第三點,經濟動力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更需要創新型人才。同樣,經濟動力也將需要創新驅動,以此適應現代社會發展。
二、現階段高校財會隊伍建設現狀
(一)領導不夠重視財會隊伍建設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學校不斷擴大教育范圍,不斷擴招學生,使我國高等教育學校數量不斷增加,導致高等教育學校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高等教育學校為提升教育水平,在發展過程中高等教育學校領導更重視發展核心專業,在高校發展過程中不斷向教學科研進行發展,將教學與科研作為工作重心。因此,領導并不重視財會隊伍的建設,難以將財會工作人員與教育工作人員放在同等地位。導致我國高校財會工作人員產生職業倦怠,難以根據現代經濟新常態發展制定全新的工作目標,影響高校的經濟發展。
(二)財會相關人員服務意識較弱
高校財會部門是高等教育學校的職能部門之一,同時也是高等教育學校中的服務部門。高等教育學校的財會工作較為繁忙,導致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忽略服務態度。長期以往,導致高等教育學校中的財會人員服務意識淡薄,難以提升工作積極性,影響最終的財會工作。同時,一部分財會人員在工作中并不負責任,難以按時完成工作任務,影響財會工作效率提升。此種工作現象,導致高校內各部門員工產生不滿情緒,從而對財會部門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我國高校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不利影響。
(三)財會隊伍整體結構并不合理
我國大部分高等教育學校在構建財會隊伍時,對工作人員要求不高,招聘的工作人員年齡、職稱以及學歷等結構方面,與新常態背景下對財會工作人員要求相差較大。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中在崗的財會工作人員,往往年齡較大,文化水平偏低,難以了解現階段經濟發展形勢。同時,僅有少部分工作人員接受過專業的財務管理教育。還有一部門工作人員接受的大都是企業會計教育,難以對高校的發展做出正確的經濟選擇。因此,影響我國高校的未來發展。除此之外,我國高校財會工作人員普遍存在素質較低的問題,難以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創新財會管理方式,不利于高校未來發展。
三、新常態背景下高校財會隊伍建設策略
(一)改革財會人員招聘機制
高校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建立專業財會專業隊伍,以此提升高校發展速度。首先,高校領導應重視財會隊伍的建設,改革財會人員招聘機制,根據財會工作崗位的重要性選擇人才或培養人才。在招聘會計人才時,應降低準入門檻,招聘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以此擔任較為重要的財會管理工作。其次,應在招聘過程中考察應聘人員的綜合素質,對其進行全面評價,以此招聘優秀人才,使其在實際工作中有上升空間。最后,構建高校專業會計人才隊伍時,應將其與其他部門工作人員放在同等地位,以此提升其工作積極性,不斷提升我國高校經濟發展水平。
(二)加大財會人員培訓力度
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高校應定期對財會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著重培養更高層次的財會管理人員,以此帶領高校財會隊伍進行快速發展,保證高校經濟工作順利開展。因此,高校能夠針對財務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使其了解現代經濟發展最新知識,并以市場經濟發展為導向,及時更新財會系統,建立全新的財會管理制度。并且,高校應鼓勵財會人員積極參與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或者,要求財會工作人員通過自學的方式,進行最新經濟知識的學習,以此提升整個財會隊伍的業務能力。
(三)建立財會人員評價系統
針對目前高校財會隊伍的評價制度,應全面進行改革,重新建立財會人員評價系統。以此充分調動財會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為高校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高校能夠將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業務能力以及服務態度等評價體系細化評價指標,以此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績效評價系統。通過全新的評價體系,提升會計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同時,高校應建立相應激勵機制,評選優秀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獎勵,以此提升財會隊伍的工作質量。
(四)構建財會職稱晉升制度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財會工作人員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校財會隊伍的建立應在新常態背景下,構建全新的職稱晉升制度,以此作為基礎選拔不同層次的財會專業人員。高校應在財會隊伍中增設正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以此形成初級、中級、高級等層次分明的會計職稱體系。通過此種方式有效平衡財會工作人員與教師之間的職稱評定關系,從而調動財會人員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我國高校提升發展速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財會部門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新常態背景下,應加強高校財會隊伍的建設,以此有效的發揮其財會管理作用,提升高校財會管理水平。針對高校財會發展現狀,高校應對財會部門加大專業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方式,提升其工作水平。同時,要求財會管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使其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并且,高校應改進招聘機制,招聘專業財會管理人員,提升高校財會管理質量,滿足新常態經濟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李霞,尤姣月.新常態下高校財務人員考評管理[J].榆林學院學報,2018,28 (02):100-103.
[2]張俊,張海燕.“新常態”背景下民族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價值工程,2017,36 (34):146-147.
[3]馬曉軍.新常態高校轉型背景下黨員素質提升研究——以許昌學院圖書館黨員隊伍建設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7 (04):37-40.
[4]王奇.新常態下我國高職院校財會隊伍建設問題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5 (0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