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科目中涉及的知識點既多又散,學生既需要加強拼音、筆順、字義以及詞語具體含義和運用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展開句子以及閱讀分析方面的學習,還要展開詩歌、散文、文言文、記敘文、議論文以及說明文等不同文章體裁的學習,還要展開書面表達的學習與練習。如果學生僅僅是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來進行知識的構建,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比較吃力。但是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前展開自主預習,然后在自主預習的基礎上展開課堂學習活動,那么學生就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實現課堂內外時間的有效調整,能夠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換,因此,教師要將翻轉課堂巧妙地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而使之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翻轉課堂;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是信息技術下的產物,其可以利用多元化的信息資源幫助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初中階段是學生語文學習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其中增加的詩歌、文言文等知識點成為教師教學中的新挑戰。如果學生能夠在初中階段掌握扎實的語文知識,那么學生的后續學習活動將更加系統和高效。將翻轉課堂有效地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即能夠幫助學生加強日常的積累學習,又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較強的語文學習能力,還能夠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不妨讓翻轉課堂成為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 翻轉課堂的重要意義及其可行性
新課標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而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會在課前設計相應的微課件,并呈現主要的教學內容,然后學生在微課件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探究。學生會初步購進基礎的知識技能,然后總結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會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展開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活動將更具針對性與有效性。而且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也為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相應的教學素材,可以在課前運用微課件呈現導學內容,甚至可以在課前錄制簡短的教學視頻,并將其發送給學生。初中生非常喜歡這種現代化的學習方式,他們會結合微課件主動構建多元化的知識體系。因此,翻轉課堂成為全面落實新課標的重要教學方式,其在提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 翻轉課堂在教學內容方面的運用
(一) 初中語文翻轉課堂之字詞教學
字詞是語文科目的基礎,就像是語文科目大廈的地基一樣,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必須要加強字詞等基本知識的學習。而且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字詞學習能力,他們可以查閱字典,可以查閱詞典,可以翻閱工具書,甚至可以對某一詞語進行反復的品味與理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教材單元為單位,直觀呈現本單元內的所有字詞以及與字詞相關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加強字詞方面的學習積累。
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教師可以運用微課件直觀呈現“蕪湖、阻遏、荻港、潰退、督戰、銳不可當、要塞”等詞語,并引導學生展開多音字“當權,當真”以及“塞外、瓶塞、敷衍塞責”等多音字的積累。當學生學習完整個單元的字詞與文章篇幅之后,教師可以將該微課件發送給學生,促使學生展開字詞知識的總結與歸納。學生可以嘗試著自主解釋各個詞語的基本含義,并運用具體詞語造句。學生可以對生僻字、易錯字、多音字等加強記憶。然后教師抽出一部分時間,檢查學生對單元字詞的學習情況,并促使學生及時查漏補缺。
還有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單元,教師更要運用微課件引導學生對文言字詞展開總結歸納,從而促使學生具備加強的文言文鑒賞能力。如文言文中涉及的通假字以及一詞多義,具體有“鄙、安、長、當、辭、惡、發、凡、方、號……”
(二) 初中語文翻轉課堂之閱讀教學
新課標背景下,閱讀是一項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學生需要結合自己積累到的語言知識對文本內容展開分析理解,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所總結出的文本語言特點。因此,教師要在課前設計與閱讀相關的微課件,促使學生結合微課件展開自主閱讀分析。如《社戲》,這是魯迅先生寫作的一篇關于童年時期的文章,其中的很多語句都非常耐人尋味。微課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開頭兩句描寫的村內外景象及其反映了農家怎樣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分析“扶得醉人歸”這一細節描寫的作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主要講了哪些事情;引導學生思考同樣是六一公公的豆,為什么“我”覺得第二天的沒有那夜的豆好吃呢?引導學生分析雙喜的言行,談談雙喜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要對以上問題做出獨立且自主的分析。與此同時,關于閱讀的微課件,教師還要呈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若干篇閱讀文本。魯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與革命者,魯迅寫作了很多文章,魯迅的思想個性也比較鮮明。教師可以運用微課件直觀呈現魯迅寫作的《故鄉》,引導學生對《故鄉》這一短篇小說中的“閏土和楊二嫂”等人物形象展開分析理解。
課堂上,學生要將自己的閱讀分析加以表達分享,進而學生再將自己的閱讀思維與教師所呈現的文本分析要點加以對比。
(三) 初中語文翻轉課堂之寫作教學
寫作同樣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初中生要具備一定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要能夠將他們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以及所思所想運用一定的語言文字清晰流暢且層次分明地表達出來。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布置作文題目,學生寫作并提交給教師,然后經過一星期之后,教師再把評閱好的文章返還給學生,整個作文的評改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至于學生是否會對文章做出具體的改動,教師就不會再做更多的要求。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可以在課前錄制關于寫作要求的微課件,然后促使學生在課前展開自主寫作,并促使學生將寫作好的文章通過學校平臺或者微信發送給教師。然后教師在課前做出一定的評閱。課堂上,教師則結合學生作文中的問題展開具體的分析,并將優秀的作文加以直觀呈現,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的作文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 翻轉課堂在教學環節中的運用
(一) 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語文課前教學準備
課堂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課堂教學活動是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生成的。因此,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而且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決定了課堂教與學的陣地已不再是單獨的學校教室。因此,教師與學生均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
首先,是教師方面的準備。課前,教師要將微課件設計好,并發送給學生。所以教師要在課前展開教學設計,展開導學案的設計,展開教學素材的收集與整理。如《春》,教師要在課前設計關于描寫春的語句以及作者朱自清生平經歷的微課件,促使學生更好地展開文本語言的賞析;教師要在課前設計關于文章字詞的微課件,設計關于文本內容分析的微課件,設計關于課堂練習的微課件,并將以上微課件發送給學生。
其次,是學生方面的準備。當教師將微課件整理好,并發送給學生后,學生就要展開課前的自主學習。學生要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展開字詞等基本知識的學習,展開文本內容的分析鑒賞,展開反復的朗讀練習。整個學習活動中,學生會解決簡單的問題,學生會遇到不明白的知識點,學生要將其加以總結整理,并將這些問題反饋給教師。
(二) 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語文課中教學活動
課堂上,由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不妨給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舞臺,促使學生分享他們的學習收獲與學習心得。
還是以《春》為例,教師可以對學生展開字詞的聽寫提問,可以促使學生分享他們對于文章中“小草偷偷鉆出地面;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天像小姑娘、像健壯的少年……”等重點語句的理解。教師可以促使學生模仿教師的語氣,對文本內容展開分析總結。由于文章的語言非常優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文本內容的朗讀比賽等。
當教師全面了解了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反饋出的無法解決的問題加以討論交流,然后教師再進行實時的補充與引導,從而真正地做到以學定教。
(三) 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語文課后教學評價
科學有效的評價可以促使教師不斷改進教學質量,可以促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可以使得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高效。
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以及具體反饋,對自己所設計的導學案展開總結反思。導學案是學生的學習方案,如果教師的導學案深入淺出,且能促使學生展開學習內容重難點的探究,那么學生的課前學習活動將更加高效。尤其是關于文本內容的提問,教師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與啟發性,既要照顧到預習能力強的學生,又要照顧到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展開評價。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比較低效,或者是學生根本沒有展開課前自學,那么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將自己對字詞的學習以及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寫到固定的練習本上。教師通過對練習本的檢查,就能大致判斷出學生的課前預習態度。然后教師再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解答情況,就能判斷出學生的預習水平。對自主學習表現好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肯定與贊賞。對自主學習表現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對其進行一定的說服教育,并制定有效的改進策略。
總而言之,翻轉課堂是一種非常適合語文科目的教學模式,其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將翻轉課堂有效地運用到不同知識模塊的教學以及具體課堂環節的教學中,從而將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瑞生,徐潤萍.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
[2]許淑秀.“翻轉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15(29).
[3]王芳.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
作者簡介:
劉彩媚,廣東省珠海市,廣東省珠海市平沙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