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擁有較好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提出的必要要求,因此各學段的信息技術課程都備受重視。初中是學生較為專業地進行信息技術學習的階段,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要求信息技術課堂進行更多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以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本文首先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特點及學生學習特點進行闡述,然后基于現存的問題,從巧妙預設、小組學習、微課等方面淺談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與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有效性提升
初中階段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的信息理論知識,并擁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且在教學中踐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和相關方法,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為學生高年級的信息技術學習和其他學習生活做好鋪墊。但基于教師及學生等多方面存在的問題,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缺乏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和進行實踐操作的動手能力,使教學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從教學特點和學生特點出發,認真深入地分析課堂中教學和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然后轉變教學方式,實踐先進的教學方式或進行教學創新,針對性地采取具體教學解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以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一、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與學的特點
(一)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
信息技術課作為初中生的必修課,與體育等學科一樣,雖然學時少,但對于學生的成長發育而言不可或缺。信息技術是現代學子和工作人員必備的技能,初中信息課使學生接受較為正規全面的信息技術教學,因此是學生學習認知信息技術課、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課程,該課程的主要作用培養學生基本的信息素養和對數據的分析解決能力。
信息技術的課程內容較廣泛,內容聯系性較強,但雖然是基礎性的信息知識,但學生學習時需要綜合多方面的能力,才能較好地學習,因此學好信息技術課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也有一定幫助。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師為運用到微課、思維導圖等方法來進行教學,學生也需要學會制作簡單的腦圖和信息作品,因此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這些綜合能力對于學生的每門課程的學習以及生活都十分有幫助。
(二) 初中學生的心理特性
初中學生的心理處在快速成長的初級階段,其自我判斷力、觀察力從微乎其微的狀態開始迅速發展,自我調節能力也得到提升,這對于學生的課堂注意提升有所幫助。但由于思維方式不成熟,大多學生的思維處在逆向思維成長的初級階段,因此思考問題時很容易存在片面、認知不足的問題,或缺乏團隊意識等認知。一些學生因家庭、校園、社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導致自身出現易沖動、社恐、厭學、嫉妒甚至攻擊行為等不良的學習、人際方面的問題,十分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和學習知識。對于這些不利于信息課程教學的學生心理因素,教師需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引導或心理輔導。
另外,初中學生的記憶力、精力普遍較好,創造性思維較為活躍,批判性思維也開始迅速發展。對于這些有利于教學開展的學生心理因素,教師需要通過有趣的實踐活動等方式發揮學生的這些優勢,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產生更強烈的求知欲、探索欲,通過深入的辯證思考來全面地考慮和處理問題。
二、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與學中尚存的問題及原因
(一) 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缺乏全面認知
根據已有數據統計、問卷、訪談等方式的調查,發現許多初中學生存在對信息技術課認知不全面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偏重喜愛的教學部分和對理論知識不感興趣兩方面,這會導致學生無法全面地學習理論知識和進行實際操作,也無法滿足新課標下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產生該問題的原因,除了學生自身認知偏差,還與教學方案不完善、課堂教學氣氛不活躍等原因有關。
(二) 教師過度重視課程評估結果
信息技術的考試評測與其他學科不同,大多是考查學生的實操結果。一些對該課程不夠重視或評估體系建設不完善、不科學的初中,會出現測評方式單一的問題,過度重視學生的實操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課堂表現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的評測機制,會導致后期教學出現側重實操而輕理論、忽略學生科學成長的問題,與初中階段該學科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 軟硬件設施不齊全
這一點是對于偏遠地區的初中學校而言的,目前大多城市及鄉鎮的信息技術課都已在正常地開展,信息教室及電腦、白板等信息設備已配置得較為齊全,只是少數地區在電腦等硬件方面存在不足,如數量少或配置落后,不利于學生有效地通過設備進行學習和實操。由于教學設備的制約,即使有能力的初中的教師有十分科學地教學計劃,也無法使信息技術課程正常展開。
三、 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與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 優化情境導入環節
1. 優化情境導學的設計原則
初中信息課每節課之間的時間較長,利用情境導入能夠快速使學生回顧之前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教學,情境導入還能提高學生對本節課堂內容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高質量的情境導入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情境設計
創設情境一般是教學一開始的部分,因此需要快速引起學生的關注,信息技術的理論和實操知識在術語和操作上對中學生而言是較難理解的,這就要求教師的言語、圖片等創造情景的方式要盡量符合教學內容、教學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這一點很重要,它關乎學生能否快速聽懂教師的語言等,然后將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學習中。一些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不能依照內容的難易度、學生認知程度進行分層教學,這會導致一些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不能聽懂課堂教學內容、跟不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
(2)結合生活實踐導入情境
學生的認知有限,感興趣的東西雖多,但以生活實際相關的內容進行導入,能夠讓學生更易聽懂且通過思考產生共鳴。具體的方式多樣,如提問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貼近學生的生活的教學其實是一種同化模式,即將學生看待教師的視角轉變為朋友、同齡人之間的視角,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而且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
2. 優化情境導學的教學方式
(1)疑問導入方式
疑問導入方式可以使學生由疑問進行思考,科學的疑問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獲得成就感。首先,疑問的問題可以與生活相關,可以直接根據課堂內容進行,根據不同的課堂環境選擇內容。其次,內容不能完全脫離教學內容,或對推動教學進程毫無幫助。
(2)隨機導入方式
隨機性的導學可以讓教學方式變得更為多樣,對活躍課堂氣氛有所幫助。導學的方法很多,包括回顧知識導學、通過多媒體播放本節相關有趣視頻進行導學、聯系實際進行提問的導學、游戲導學等方式,隨機的導學能讓學生的情緒高漲、提高課堂注意力。但隨機導學其實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靈敏感知然后選擇方式。
(3)游戲情境導入方式
孩子都愛游戲,即使是處在叛逆期的初中生,但需要感受和照顧學生敏感的心靈。傳統教學過于嚴肅的課堂環境不利于學生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探索。
在信息課教學中,設置一些小游戲,如做一個簡單有趣的信息作品,讓學生個人或小團體為單位進行輕松的游戲,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如在動畫制作的教學中,學習引導層構建時,對于這個重點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個小游戲,如讓一名學生模仿教師的行走,一名學生蒙面自由行走,然后讓觀察的學生觀察和對比學生行走的路徑和到達終點的時間,通過這樣的游戲讓學生輕松地理解既定路線的概念以及引導層的重要性。
(二) 基于合作學習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深入改革下的合作學習理念是指應用小組學習與傳統合作學習相結合進行教學,信息技術課中由于一些教學任務較復雜、一些問題較為難理解,不適合學生以個人為單位來完成任務或進行思考,因此需要在這些環節中科學開啟合作學習的模式。
1. 基本的合作學習方法
在合作學習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和同學一起劃分小組,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等基本原則,來構建實力相當的合作小組,保證小組間有各種不同特質的學生來進行領導、積極參與、輔助等不同工作,保證每個學生的自主性與小組內的合作性。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要引導學生制定正確的交流目標和方法,通過自主搜集資料進行思考后,總結獲得的知識和有待解決的問題,然后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學習別組的優點,然后做自我反思,以完善課程學習和提升自我能力。在重要教學內容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制定分級獎項,促進學生更好地互動和合作,激發學生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斗志去解決問題。
如制作FLASH動畫的教學中,給定設計范圍,讓小組自行擬定題目并開展小組設計。動畫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含圖片、字母、音頻等多種資料,需要進行導入資料、剪輯、添加特效等多項軟件內的操作。因此,小組內的分工必須明確,且因為成品是一個整體的作品,需要每位小組成員明確主題,選擇適合的材料進行適當的操作。對于這樣較為復雜但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制定一個動畫作品獎的評選環節,指導學生不足的同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以目標為導向積極進行反思并對作品進行優化修改。
2. 在合作學習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方法
應用支架式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支架式教學即建構學習框架,將信息技術相關的概念和技術囊括其中,然后根據框架進行填充性的教與學,相當于先構建一個整體性的思維導圖,然后有順序、有側重點地進行教學和學習。但構建“支架”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負責基礎知識教學等輔助性工作,這對學生的要求是較高的,但能為學生在思維上構建整體性的知識框架,而不會因為側重某一內容的學習而忘了整體,這對于完善學生思維方式是有利的。支架教學需遵循“最近發展區”原則,即在學生現有水平和可能發展到的水平中選擇最具潛力的發展目標進行支架構建和教學。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信息技術課對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綜合能力十分重要。在開展課程優化改革時,教師需要深入分析阻礙課程高效進行的具體原因,不能盲目地進行先進教學方式的改革,而是有針對性地采取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除了本文中提到的情境導入、合作學習這兩種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方式,還可以適當應用微課等信息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汪麗萍.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7(8):46-47.
作者簡介:
李玉才,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