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學生生態環境教育策略研究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結合當下為主要依據,從讓學生意識到掌握環境保護的價值;提升中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多途徑以及多元化形式進行生態環境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合理借助宣傳陣地開展輿論宣傳;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效結合提升學生的環保能力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實現學生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的自覺行動,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中學生;生態環境教育;輿論宣傳;實踐活動
一、 引言
生態環境問題是現在整個世界面臨并且需要急需解決的問題,保護環境,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發展的時代潮流和目標。雖然現在我國已經提出了創建節約社會、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并且把生態環境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但是現在我國公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依舊不足,并未對環境保護做出努力,也為形成警覺。生態環境保護是教育的基本,中學生是未來祖國發展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要注重提升環保意識,通過各種有利途徑提升生態環境教育時效性,為祖國經濟發展以及環境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和保障。
二、 讓學生意識到掌握環境保護的價值
要對中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那么就要使得學生具備保護環境的意識,使得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掌握我國環境保護的現狀,意識到實施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和迫切性,進而從心理上產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種基本政策,環境保護意識以及一個國家的環境質量是有效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最佳途徑和有效指標。可以借助生態環境教育增強全民族環境保護意識,是現在有效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生態環境是人們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生存的保障和基礎,保護生態環境是現在所有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由于教育的發展,中學教育的社會價值逐漸加大,此時期抓好學生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具備保護環境意識的公民,對于未來生態環境發展具有一定價值。中學生處在教育時期,也是思想道德意識形成時期,并且中學生自身存在一定可塑性,此階段進行道德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環境保護內容涉及的知識比較多,一般都是百科、物理化學以及自然等相關知識,學生在接受教師簡述的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時,也要通過實踐活動的引導和洗禮,對于提升學生認識和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價值。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綜合性基礎知識,因此環境問題的處理和解決方式必然也是綜合性的,所以在此時期要強化學生環境保護意識,使得學生對知識更加理解和掌握,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基本技能,使得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樹立正確的三觀,便于各種保護生態環境的實踐活動進行,對于增強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能力具有一定價值,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可以借助滲透法和互動法等形式完成,將素質教育作為教育前提,和以往教育形式不同,主要是將教育融合到快樂中進行,使得學生可以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進而自然而然地受到影響。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意識,從而達到行為和認知的統一,為社會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
三、 提升中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教育
未來環境質量的好壞,依靠的是未來社會接班人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科學知識的能力,在中學生時期對學生開展生態環境意識教育,是學校教育需要承擔的主要任務。
首先,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通過環境微機意識教育形式激發學生警覺,使得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價值,以及環境問題造成的嚴重后果。在教學中,可以講述有關碳和硫等相關知識,向學生講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以及相關物質形成溫室效應和酸雨對社會造成的危險。使得學生具備居安思危,提升學生環境危機意識。其次,在中學生時期進行環境法治意識教育,使得所有學生都能夠懂法、知道法和執法,從而實現思想和行為上的一致性,因為環境事業的深度發展,使得我國環境保護法治不斷完善,所以針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教師在教學期間要針對性滲透和融入。
四、 多途徑以及多元化形式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
(一) 積極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價值
歷史上記錄著社會變化的資料和內容,能夠真實反映出環境變化的價值,在收集環境資料期間,能夠激發學生內在潛能,使得學生掌握保護環境問題的真實原因,是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焦點。生態環境是在現在整個世界都有待解決的問題,保護生態環境是所有人都需要承擔的責任,因此所有工作都需要從自我做起,共同努力保護我們的地球和生態環境,是生命之源的根本。
(二) 合理借助宣傳陣地開展輿論宣傳
在中學生生態環境保護期間,教師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向人們展示客觀知識,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學生性格塑造以及心靈陶冶具有一定價值,使得人們感受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時刻感受環境教育的價值,從而自覺向人們誘發愛護環境和保護環境的價值,使得所有學生都意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保護地球要從身邊事情做起。教師要充分借助校園廣播、黑板報以及圖書館等向學生宣傳基礎知識和內容,還可以在課堂上通過主題班會、講座以及讀報課等形式完成生態保護知識介紹,可以在三月十二日植樹節以及世界環境日等節日完成相關知識的宣傳,從而可以形成保護只有我一個的濃厚氛圍。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內容是:對地球上存在的各種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合理保護,那么地球就會還給大家一個舒適的環境,不過成千上萬年的變化使得地球受到非常嚴重威脅。在實際教育期間,教師還可以向人們介紹相關法律法規基礎知識,向學生有針對性地介紹和講解保護環境基礎知識,從而達到知識和行為的一致性,使得自然發展能夠達成統一,使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等有效結合起來,防止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向學生介紹相關環境破壞帶來的問題,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多經濟效益。
五、 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效結合提升保護能力
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展現在保護環境教育基礎上,是實現中學生環境教育的終極目的,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到環境保護實踐活動中,借助各種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認知,還要在教育期間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互動強化對知識的掌握,進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使得學生懂得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充分結合起來,在實際學習中有效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能力,不斷豐富生態環境內容,將大氣污染、農藥化肥以及工業污染等基礎知識納入其中。再結合當地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積極組織各種適合學生發展的活動,進而可以制訂更多防治對策和內容,提升學生參與意識,使得學生不斷提升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生態環保能力。
六、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態環境問題是結合經濟以及社會變化而發展的,以往環境問題并未解決,則會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使得環境和人類共存出現無限矛盾,是永無止境的。眾多環境問題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嚴重的困難,使得環境保護需要緊急面對的問題,解決現在生態環境問題,提升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是一種生活化基礎知識,需要對環境危害進行分析,采用合理化對策進行解決。所以,教師要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將各種內容等充分融入教學中,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開展相關教育內容,從而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杰康,林櫻,朱元榮.生態文明建設與中學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及建議——以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為例[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7(9).
[2]吳莉華.滲透生態環境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教書育人,2017(22).
[3]張燕.當前高職教育管理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當代旅游,2017(10):159.
[4]鄢東.高職化學教學中學生環保意識培養分析[J].化工設計通訊,2017(4).
[5]張孟華.開辟第二課堂?拓展生態教育——沈陽二中環保研究會側記[J].環境教育,2017(5):52-54.
作者簡介:
吳宜達,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市平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