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合作形式實現同學之間互相促進的一種模式,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的實踐過程中,要注意正確引導、科學分組、合理分工,這樣才能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將學生的主導作用發揮到最大。本文思考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小學美術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發揮學生的“力量”,讓孩子愛上學習,愿意學習,提高美術教學效率,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小學;美術教學;策略探究
一、 前言
目前推行“新課程標準”,學校方面更加重視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高中階段有很多基礎科目,美術就是其中重要的教育學科。引導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運用最多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即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針對具體的主題相互討論和交流,最終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方式不僅僅給了學生一個解決與探索問題的空間,還在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都有非常積極的輔助作用。
二、 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相互合作
教師要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與競爭氛圍,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合作的小游戲,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與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培養合作意識。在合作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夠發現同學以及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力。其次,小組合作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會有矛盾存在,所以如何培養學生矛盾的解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在一個小組當中,由于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所以在責任感方面有所欠缺,比較容易發生為了一點點小問題而爭吵的情況。
此外,課堂氛圍可以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良好的作用,如何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勤學善問的良好氛圍,是教師教學一直以來的探索的問題,如何營造一種具有生活氣息化的良好學習氛圍更是教師們一直追求的。小組在討論求同存異的過程當中,容易因為意見不合,而誰都不肯退讓而發生矛盾。在小組中由于分工、性格等因素會存在領導者、被孤立者、被支配者、拒絕者。領導者通常是小組的組長,在小組當中通常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和魄力;被孤立者通常是經常和小組的意見不合而被小組忽視的人;被支配者通常保留意見,但是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強,只能夠根據領導者的分工進行任務;拒絕者通常對于小組成員或者某一項事情保持敵意,拒絕合作。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小組的分工以及合作的意義,引導學生相互配合,并且對于已經產生矛盾的小組采用疏導教育。
三、 科學合理進行分組,充分發揮學生作用
通過以往的教學經驗發現,在教學過程當中不重視學生的分組問題,則小組雖然會在磨合的過程當中不斷前進,但是也更容易產生矛盾和引發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所以教師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科學分組,讓每一個學生找到自己在團體中的合適的位置,發揮在課堂的主導作用。教師在分組的過程當中,通常會按照身高來分組、成績來分組,或者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組。按照身高來分組雖然是讓同學之間更好地認識和磨合,但是一定程度上分組不科學。按照成績來分組雖然能夠讓能力強的同學一定程度上帶動綜合能力比較弱的同學,但是在學生的性格方面欠缺一定的考慮。
在學習《五彩斑斕》一課,讓學生自由分組,但是容易讓一些平時在班級里交際不太好的同學被孤立。所以教師在考慮合作分組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熟悉度、特長、綜合能力、興趣愛好等等問題。同時小組合作不僅僅應當是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應當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平衡學生之間的能力,讓學生之間能夠揚長避短、揚長補短,讓學生之間的能力相互平衡,最后通過小組合作,讓班級上的每一個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與班級的活動當中,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當然老師設置分組的方法也可以是多樣化的,例如抓鬮、游戲分組等等。
四、 引導學生合理分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合理的任務分工有利于有目標性地鍛煉學生在某個方面的能力,并且在學生學會自主分工的過程中,學生也學會了自主選擇。要合理分配任務,首先教師要在教學的內容上有所選擇,選擇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充分延伸學生的學習內容、強化對于知識的印象。在安排任務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組的不同的基礎和綜合情況進行討論主題的確定。
另外,對于討論內容需要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的和一定深度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們積極思考,但是也不能夠太難,應該選擇一些具有梯度性、拓展性的美術題目或者美術專題作為學生討論的主題內容。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景物寫生”時,就可以將學生帶領到一個風景秀麗的自然景區,讓學生自由結組,選擇喜歡的一處場景,進行精神感悟,并在感悟后,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美術呈現形式,進行寫生內容的呈現,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體特點,引領學生自由地進行美術感悟,以及美術作品創作,不僅能讓學生在自由感悟中領會美術學科的魅力,還能拓展學生的美術創新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明確的安排分工是建立在明確的學習目標上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做了之后對于小組的成果有什么影響。最后,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對于學生的自主分工進行一定的引導,教師可以通過量化或者是記錄的方法記錄每一個人的團隊任務以及心得體會,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感。
五、 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獲得豐富情感體驗
美術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教師通過引導各個小組進行美術技巧學習,并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將要學習知識的文化內涵,并在其中融入一些人文理念精神,再通過引導學生運用美術技藝,進行美術作品創作,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在欣賞羅中立的作品《父親》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父親,并讓學生以自由發言的方式,將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自己的父親身上發生過的一件有趣的小事和同學們進行分享。或者,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剪紙作品的過程中,可以讓一些優秀的剪紙傳承人,到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剪紙技藝的分享,然后給學生原材料,根據各組情況,進行自由發揮,最后讓每個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以充滿魅力地方式,為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引入,讓學生既能提升自己的美術技巧,還能增強自身的文化素質。
六、 結語
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核心地位,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課堂體驗感與團隊的參與感,最后在整個過程中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當然,這個過程也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和計劃。
參考文獻:
[1]劉娟.捆綁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9):106-107.
[2]弓曉晶.小學美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32(1):118-120.
[3]郭馨陽.小學美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及實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7(10):139+141.
[4]鄒梅香.合作演繹精彩——淺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課程教育研究,2016(20):207-208.
[5]王建鋒.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171.
[6]譚維.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導刊,2005(6):55-56.
作者簡介:
林佳,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棠張鎮躍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