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烙畫是中國傳統藝術珍品,是用烙鐵在物品上燙出烙痕作畫,它的創作具有濃厚中國畫的藝術風格,如何讓幼兒欣賞感知烙畫作品及其創作呢?泉籍旅美現代藝術家蔡國強用火藥爆繪作品恰巧與烙畫的創作方法類似,都是火燒痕跡形成的作品。運用“仙女棒”自由創作泉州古城榕樹的不同姿態,不僅能讓幼兒在別樣、趣味的繪畫中感受榕樹包容、有力、溫暖的鄉情,還能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感知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烙畫的魅力。如何在幼兒園大班開展烙畫美術活動,讓幼兒用“仙女棒”替代“烙鐵”作畫,從而獲得更豐富的審美體驗。
關鍵詞:幼兒美術活動;烙畫(火燒畫);火藥畫;仙女棒(煙花棒)
烙畫,亦稱燙畫或火燒畫。中國傳統藝術珍品,用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還有通過把握火候、力度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的西洋畫寫實效果。從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能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因此,在幼兒園開展烙畫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幼兒園美術活動內容,擴大幼兒的視野,還可以讓幼兒接觸中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在豐富幼兒的審美感知的同時,帶給幼兒不同尋常的活動體驗。下面以本人組織過的一節大班繪畫活動《仙女棒繪古榕》為例,淺談如何開展好大班烙畫活動。
一、 充分欣賞,感受烙畫的藝術魅力
《指南》在藝術領域中強調,要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帶幼兒共同觀看或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族文化活動。而烙畫屬于我國非遺文化,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工藝,受到許多藝術家們的青睞。烙畫最早是用烙鐵進行作畫,后來由藝術家們不斷創新,發展出多種類似的作畫工具,同樣可以表現出烙畫的效果。仙女棒又名煙花棒,仙女棒噴灑的火花與烙鐵相似,不僅可以是藝術家手中的鴻篇巨作,也可以是幼兒手中的小兒稚畫。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通過親子活動形式,讓家長帶領孩子們走進泉州籍藝術大師蔡國強享譽世界的爆繪藝術作品中,并借鑒了大師創作的智慧,用仙女棒代替烙筆開展了幼兒烙畫體驗活動。
在參觀泉州閩臺緣歷史博物館參觀鎮館之寶——蔡國強的藝術作品“古榕”時,孩子們被火藥爆破的火燒痕跡所形成的巨型古榕壁畫所震撼。壁畫旁的視頻錄像,使孩子們感受到火燒痕跡各種虛實變化的過程。回到幼兒園后,教師組織幼兒就實地參觀的感受進行分享與交流。教師提出問題:閩臺緣博物館的巨幅古榕壁畫是怎么畫出來的?你覺得這樣的作畫和我們畫畫有什么不同呢?這樣的作品給你什么樣的感覺?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暢所欲言,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孩子覺得這樣的畫畫方法太神奇了,不用筆也可以畫畫;有的孩子覺得這樣畫畫非常快,一連串的火藥爆炸就成了一幅作品,太有趣了;有的孩子發現樹葉和紙皮等廢舊材料可以讓爆破的效果更逼真……交流中,孩子們深入了解了爆破作畫的創意材料及方法,初步感受到火燒畫的自然與質樸的美。
接下來,教師自己用仙女棒燒畫創作出多幅形態各異榕樹作品,創設仙女棒古榕作品展,讓幼兒通過多感官近距離接觸,更進一步欣賞感知烙畫的藝術特點。如師幼共同欣賞這些榕樹作品時,教師啟發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想一想這些榕樹是用什么材料畫的?這樣的榕樹作品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幼兒通過多感官的欣賞感知,與同伴積極交流各自的感受。有的覺得這些像水墨畫,像毛筆畫的;有的覺得這些畫很奇怪!聞起來有點燒焦的味道;有的幼兒驚喜地發現了這些畫摸起來很多坑坑洼洼的,像老榕樹粗糙的樹皮;還有的覺得這些畫給我很古老的感覺,像極了很老很老的榕樹。當師幼自由欣賞作品展時,已經加深了對各種榕樹造型美的感知,充分感受仙女棒作畫所表現出的特有美感。
從欣賞大師烙畫作品到欣賞教師的烙畫作品,孩子們深深被這些作品古樸真實的藝術魅力所吸引,大膽交流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對作畫方法充滿了好奇心,很想一探究竟。
二、 技巧演示,揭開烙畫的神秘面紗
烙畫的作畫工具和作畫方法與幼兒平時的繪畫工具材料差異較大。因此,教師就要通過近距離的演示講解,讓幼兒清楚地了解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教師并沒有直接告知幼兒作畫材料,而是讓幼兒在充分感知欣賞后,教師才出示仙女棒,并喚起幼兒對仙女棒的相關生活經驗。當幼兒知道活動室內不同造型的榕樹作品展均是用仙女棒創作的,在驚訝贊嘆的同時更是興奮不已、躍躍欲試。幼兒特別驚訝:仙女棒是怎么畫出榕樹的呢?教師先請幼兒大膽猜測,再為幼兒演示新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揭開烙畫的神秘面紗。
首先,清楚演示使用方法步驟。仙女棒作畫步驟:點燃仙女棒——火花緊緊貼著畫板——慢慢移動仙女棒。演示時,教師只需要用仙女棒燒畫出幾條粗細、長短、深淺不同的線段即可。其次,注意突出技巧難點。演示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幼兒觀察仙女棒噴灑的火花如何緊緊地貼合著木板進行移動,每個操作要點教師都要以生動且簡單的話語配合動作進行演示,讓幼兒可以一目了然。如:點燃仙女棒要強調手持仙女棒的位置,要求幼兒手要拿仙女棒的最下面的鐵棍處,同時還要注意伸出仙女棒到燭臺處點燃后要馬上放到木板上;火花緊緊貼著畫板則強調幼兒手持點燃的仙女棒后,火花不能離開木板,而且移動仙女棒時也要緊緊地貼著木板,這樣才能在木板上燒出炭燒痕跡;慢慢移動仙女棒強調的則是手持仙女棒的運動軌跡,手臂朝著心里想好的方向慢慢移動,才能在木板上燒畫出不同的線條或色塊的炭燒痕跡。這些最基本的材料使用操作要點演示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大膽提問,說一說哪里不清楚,針對幼兒指出的問題可以再著重進行講解。演示完畢后,教師還要強調作畫要求:一是先戴上防護眼鏡,身體與仙女棒保持距離,用完的仙女棒要放在水桶里;二是先想好要畫什么樣的古榕樹,然后才將仙女棒伸入燭臺處點燃。
另外,除了現場示范外,教師還提前制作講解示范小視頻,因為視頻具有可反復播放的特點,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觀察學習。同時,還可將其他的烙畫技法制作成若干張圖,以圖示方式呈現。如:用火花燙畫出粗細變化的炭燒印跡等,可讓幼兒在嘗試作畫中提供隱性支架作業。
三、 大膽嘗試,體驗烙畫的創作樂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藝術領域中明確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因此,教師在烙畫創作體驗環節中應盡量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創作環境,在觀察幼兒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確的同時,更應積極鼓勵和啟發幼兒去大膽嘗試。
觀看完教師的技巧演示后,幼兒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親自動手嘗試。這時,教師要不斷鼓勵幼兒運用仙女棒這一特殊材料大膽作畫,從而進一步感受仙女棒作畫所展現出來的古樸、淡雅、逼真的自然肌理美感。瞧,嘗試的過程中,教師會發現每個幼兒都十分投入,儼然一個個小小藝術家:一朵朵噴出的小小火花隨意灑落在畫板上,星星點點已讓榕樹枝繁葉茂;仙女棒一圈圈繞動,已然圈燒出一團幽黑像個樹洞,孩子們望著大樹洞紛紛猜測與逗趣尋思著這是誰的家;仙女棒一點點移動,滄桑的樹干在孩子的筆下呆萌可愛;仙女棒作畫的特有美感使得幼兒在樂玩中畫作也有了大師的風范。
讓幼兒以他們所喜愛的仙女棒作為繪畫工具進行烙畫創作的大膽嘗試,在凸顯活動趣味性的同時,也充分體現大班幼兒學習的探究性。在趣味性十足的探索過程中,幼兒興趣高漲,認真細致地探索仙女棒作畫的技巧。當仙女棒火花在畫板上燒出千變萬化的炭燒印跡時,幼兒不禁發出一聲聲“哇!”的贊嘆;當仙女棒火花在畫板上燒出千姿百態的榕樹造型時,幼兒臉上滿是欣喜。由于作畫方法簡單,只要幼兒能將仙女棒的火花接觸畫板就可以像畫筆一樣自由作畫。幼兒創作過程中,教師應全面觀察與指導,重點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仙女棒作畫,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使用仙女棒作畫的方法和步驟,提醒幼兒火花一定要緊緊貼在畫板上;啟發幼兒嘗試改變火花的移動方向和速度,畫出自己喜歡的榕樹造型。
幼兒創作完畢,教師請幼兒將作品集中擺放在展覽區內,并帶領幼兒欣賞交流。讓幼兒為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畫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或者請同伴尋找自己喜歡的作品,問問各種榕樹效果是怎么畫出來的?于是,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向伙伴介紹自己的探索發現:火花停滯時間長可以畫出粗粗的樹干;火花反復燒同一位置會畫出黑黑的樹洞;火花輕輕貼著畫板可以畫出細細的根須……從而自主獲得了烙畫創作新經驗。從幼兒的交流分享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第一次接觸這種特殊畫材的幼兒已探索出自己的作畫心得。幼兒在自由的探究性作畫過程中,不僅進一步感知烙畫之美,更深刻體驗了烙畫創作的樂趣。
仙女棒是幼兒最喜歡玩的,將仙女棒代替烙筆作為繪制古榕樹的特殊工具,是一次趣味體驗活動,也是一次大膽嘗試。意在鼓勵幼兒模仿大師大膽創作,更形象地表現古榕樹的不同姿態和神韻,讓幼兒在體驗別樣、趣味繪畫形式的基礎上,拓寬美術思路,開放思維方式,獲得更豐富的烙畫審美體驗。希望能在仙女棒繪古榕活動的基礎上,不斷開發出更多適合幼兒的烙畫創作體驗活動,使中國的非遺藝術文化在幼兒的手中繼續閃耀出奪目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劉緒源.美與幼童[M].南京: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17.
[2]高美霞.繪畫源于心靈的流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楊景芝.兒童繪畫心理與教育[M].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林燕燕,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