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從近幾年高考學生暴露的問題看,學生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綜合素質較差。即使考入大學者,高分低能大有人在。為適應新形勢要求,作為中學物理教師必需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高度重視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物理;教學;提高;學生;素質
在教學實踐中,對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供同仁參考共勉。
一、 理論聯系實際,讓書本知識貼近生活
學生感到物理難學的一大原因就是“死記硬背,亂套公式”,不能理論聯系實際。尤其對一些“活題”“生題”感到束手無策,就是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也熟視無睹,更不能用所學知識去客觀分析解決,學了也無用。針對這一缺陷,在教學中不妨多結合“身邊的物理”加以啟迪,讓學生更貼近生活。
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既激發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又開闊了視野,更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力學過程中,我們的學校生活豐富多彩,處處充滿了力的現象。體育活動中的單雙杠、投擲、跳高、跳遠、拔河以及各項球類運動等等;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的運行;觀看雜技、體操表演各種技巧都體現了力現象,用力學規律得到圓滿解釋。電學中從照明電路到家用電器無不充滿電磁現象;近視鏡、放大鏡、照相機、電影機、幻燈機等光學器件和原理都是活教材和活教具。只要引導得法,勤于思考,學以致用,必有收獲。
此外,對閱讀教材和現代高科技知識更不容忽視。如:人造衛星和天體運行;低溫超導;直線和回旋加速器;電視機、微機網絡;射線管、光電管自動控制;激光,光譜分析以及原子反應堆,基本粒子,核反應的應用等等。在教學環節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把握其原理和基礎知識,不僅有現實意義,還為培養更高一級、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基礎,具有深遠意義。
二、 重視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學
物理學科有其本身的特點和規律,物理特有的研究方法是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而學生往往不得法,單純地只重數字運算,而不解其意,甚至得出不符實際的錯誤結論也無動于衷。實際上,每一個物理概念規律的數學表達式都有特定的物理意義和適用條件,離開這些特定條件,即使數學有解,有時物理卻無解(無實際意義);反之,數學運算無解,但物理事實客觀存在,確有解,這要靠不同的物理方法去分析。例如:物理模型的建立是最基本的方法,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可使復雜問題簡化。力學中的“質點”;電學中的“點電荷”“理想變壓器”;“理想氣體”模型;光學中的理想薄透鏡等等。就是在一般的物理解題中,重要的首先是弄清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建立起一個切合實際的物理模型,才能準確地列方程求解,否則就會錯解,徒勞無功。等效法也是常用的物理方法,如合力與分力,合運動與分運動;等效電阻和等效電路;等效切割,交流電有效值;等效透鏡,物象共軛等用等效變換法處理問題顯得非常方便。其他如圖象法、歸納法、邏輯推理、極限法等等都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 重視物理實驗,提高實驗能力
物理學本身是一門實驗科學,所有的物理規律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高考逐年提高了對實驗的考查力度,重在考查能力上。而由于學生不重視實驗,失分嚴重,教學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我們不僅關心教材規定的學生實驗,還要重視每一個演示實驗,或是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做一些創新實驗,要認真觀察現象,親自動手做實驗。實驗中要明確實驗目的,原理,了解所用儀器的性能及使用,搞清實驗步驟,仔細記錄數據,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從而做出合理結論。一定要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萬不可粗心大意,湊數敷衍了事。這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觀念,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也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思維能力,觀察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好方法。
四、 注意物理思考和觀點的滲透
在認識自然和適用物理規律時,要有一個明確的思想觀點,這種觀點一是要站得住,二是要站得高看得遠,解決問題得心應手。例如“守恒觀點”是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觀點,也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要善于靈活把握和運用。如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按教材內容并未重點詳細闡述,重點放在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其實,它們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特例,許多問題不管是力學還是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要么發生能量的傳遞,要么發生能量的轉化(機械能、內能、熱能、電能、原子能等等),但“守恒量”總是保持不變的。只要把握住“守恒量”,以“不變”應“萬變”,什么問題都能得到解決。還有動量守恒、質量守恒、電荷守恒等均可得以應用。
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問題不只是一個哲學范疇,也是自然科學的正確觀點。物理學就更應樹立這種觀點,才能正確理解、認識、把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從宏觀到微觀,從場論(重力場、電場、磁場和電磁場)到物質波以至光的本性都要用此觀點統觀全局。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抓住物質本性,進而用對立統一規律去解決。
五、 一題多解,尋找簡單解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理論表明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是離不開一定的習題訓練的,它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學會應用到生活實踐,加深對知識的記憶,然后達到終生不忘。但是有很多教師認為做物理題越多越好,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做題要適量不要過多,關鍵是對做過的習題多加思考。應該根據所做過的題型,加強習題變式訓練,一題多種解法,尋找簡單解法,最終提煉出屬于自己的解題策略和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A、B兩小球相距一定的距離,有MA=MB,假設它們之間存在恒定的斥力作用。開始兩小球用手按住,處在靜止狀態?,F突然松開手,同時給A球一個初速度V0,使之沿兩小球連線射向B球,B球的初速度為零。若兩球間的距離從最小值(兩球未接觸)到剛恢復到初始值所經歷的時間為t,求B球在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讓學生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析這道題。在學生分析后,教師先引導學生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規律來求解;再讓學生用動量及能量關系來求解。通過體會這兩種解析過程,可以發現這兩種方法都是常規思路的解法,都需要細致、嚴密的分析,解答過程也較為麻煩。有沒有一些比較容易的方法呢?這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引導到模型轉換法和物理圖像法上,讓學生再利用這兩種方法對該題求解;解析完成后,再引導學生將這兩種方法與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體會各種方法的難易程度,進而體會到后兩種方法更簡捷,從而在實踐中形成知識、方法的遷移能力,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出來。
對學生進行一題多解能力的培養,實際上是給學生鋪設了有利于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多種渠道,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靈活廣泛地運行,這對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極為有利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精選一些題型新穎,有思考價值的“一題多解”型的習題并加以改編,在課堂上讓學生加以練習。這類題既體現了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連續性,又體現了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靈活性、廣泛性,并可擴大課堂的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日積月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量比常規訓練就多得多了,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強化。
六、 注意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滲透。
物理學科綜合素質還在于相關學科知識的交叉滲透,這也是古今學界普遍關注的一大趨勢。從學生暴露的問題也正在于此。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自動獲知能力差,就要引導學生重視文科和學法,“教是為了不教”是有道理的。數學與物理息息相關,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是大綱的基本能力要求,必須過關。化學與物理是孿生兄弟,化學基本知識在物理中有諸多應用,不可小視。此外,還有一些邊緣知識,人們常說的“擦邊球”,甚至中學與大學銜接的知識規律和方法,在學生能接受的情況下,適當加以滲透,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也會有所助益的,不妨一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
王吉成,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西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