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艷梅
聽、說、讀、寫在語言學習與運用中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都主張將閱讀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通過讀寫一體化教學促使學生遷移、應用乃至創造能力的形成。新課改的提出,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讀寫能力培養,閱讀和寫作教學一體化也成為當前語文教學關注的重點。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該如何進行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呢?
一、認真閱讀文本,讓學生吸收精華
閱讀與寫作雖然是語言教學的兩個分支,但是,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非常緊密,其中,閱讀是個體由外向內吸收營養的一種方式,而寫作是個體由內向外輸出語言的一個過程,兩者一為積蓄,一為傾吐,并且后者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之上。結合兩者的關系,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文本,讓學生認真閱讀文本,從中汲取精華,并從文本中探尋讀寫訓練的點,讓學生在訓練中領悟語言的運用要義。
如在《想北平》一課教學中,鑒于學生對散文這種文體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已經了解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仔細品位課文的語言,看作者是如何運用樸實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例如有學生在“我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因為我心中有個北平。可是我說不出”中領悟到了對北平既痛又愛的深刻情感,這種愛是一位知識分子對“母親”的疼惜,但是又感覺到無力的熱愛,更是作為文人責任感的體現。然后,借助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創設對話氛圍,讓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情感,如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對北平的情感?請畫出來!聯系現實生活,作者筆下的北平有何特點?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展示《五月的北平》,讓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對比、總結兩篇文章在表達方面有何不同,書寫閱讀感言。還可以進行文本與寫作的對接,例如讓同學學習作者對一座城市的多手法描寫,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對自己故鄉的情感,也可以從故鄉的風物入手,進行一次小的練筆。
這樣立足文本,聯系生活和文本,借助多種教學手法,激發學生從多個角度閱讀文本的欲望,可以讓學生在多元化視野下進行高效閱讀,并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啟發,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二、文白轉換訓練,鍛煉思維與邏輯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是閱讀的重要性。但是,閱讀并不是萬能的,許多高中生雖然讀了許多書,但是在寫作時,照樣會出現邏輯混亂、詞不達意等問題,究其原因,他們雖然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但是缺少語言訓練,沒有養成寫作和書面表達的思維習慣,無法將掌握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所以,在寫作中他們無法活用現有的素材和句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鑒于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開展文白轉化訓練,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寫作能力。
如在學習《老王》這篇文章時,在講述本篇借助特定的場景和故事來反映人物特色的寫作特點,敘述和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時,教師可以利用之前所學的一些古詩詞如《念怒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讓學生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和作品的寫作背景開展文白轉換訓練——將古詩詞改寫成文言文。在學生進行文白轉換時,教師要讓學生反復誦讀古詩詞中描寫景色的句子,揣摩一些詞的意義和情感,指導學生查閱文中的典故,了解典故背后的意義,讓學生借鑒現代文學中寫作方法去寫景、抒情,并確保語言豐富優美,情感充沛。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文白轉換的重要性更為突出,除了單純的理解意思之外,更要學習文章的論證層次。例如在《師說》中,可以讓學生在多次誦讀的基礎上找出文本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論證思路,認識作者強調“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分析文章如何做到有理有據,哪些是理?哪些是據?通過自己對文本的文白轉換,思路會更清晰,同時針對文本,可以對現實社會中從師學習的意義進行探討,可以提升我們在議論文中的語言深度。
這樣以語言輸出為通道,開展文白轉換訓練,可以為學生語言運用創造訓練機會,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對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教師發現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短板,進而為語文課堂教學發展和完善打好基礎。
三、借助模仿寫作,掌握寫作的技巧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供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素材非常多,如何讓學生借助可用的素材快速提高寫作能力呢?模仿是極有效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一個途徑。在心理學領域,模仿是一個有意識的心理現象和行為。在語文教學中,模仿是鍛煉學生的理解和認知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因為模仿本身既涵蓋了個體的主動性和獨立性,還帶有創造的性質,所以模仿也可以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快速提升。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模仿優秀作品去寫作,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在學習《邊城》這篇文章時,結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和優美的環境,體會人性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歸納文本的寫作特色,如小說的語言和情節具有散文和詩歌的抒情特征,小說的語言樸實無華,好像繪畫時采用的白描技巧,猶如鄉下人在拉家常。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借鑒小說的寫作特點去寫自己的家鄉,去寫自己念念不忘的人和事,熟練運用寫作技巧,強化對生活的熱愛。
如在學習《前方》這篇文章時,針對文本中的一些深刻的語言做探討,可以提升我們作文的深度,例如“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可對“欲望”做多方面的探討,探討其含義或表現等;在學習“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時,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苦”字的內涵與價值,同時可由課內上升到課外,聯系很多人離家闖蕩奔波的現狀進行寫作訓練,從文本中學習寫作立意該如何深入展開。
這樣借助模仿寫作指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并讓學生在內心有所觸動、有所感悟的情況下去寫作,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訴諸文字,使學生在寫作中發現課文的影子,同時審視自己的心靈,實現價值觀的形成,提升寫作素養。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是語言教學中相輔相成的兩個重要方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視為一體,實施積極的讀寫結合策略,力求讓學生通過學習真正掌握閱讀和寫作技巧,全面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
【備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重點課題“高中語文階梯閱讀區域性應用與推廣研究”(課題批準號B-b/2016/02/12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