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淑萍
【摘? ?要】? 小學音樂課堂是培養學生音樂習慣與興趣的重要途徑,此外音樂學科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將口風琴教學逐步引入課堂,訓練學生的音樂能力以及合作意識,為其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口風琴教學;音樂課堂;學生
小學是學生音樂基本能力訓練的關鍵期,為了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讓學生的節奏感、音樂敏感度都能得到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地引入了口風琴。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口風琴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附點、切分、十六分節奏等較難的音樂知識,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感悟音樂的魅力和精彩。
一、琴趣結合,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而將口風琴引入課堂可以豐富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的音樂能力得到發展。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對口風琴產生興趣,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了有機滲透,利用口風琴向學生展現教材當中的音樂作品,激發學生的演奏欲望。之后再帶領學生認識口風琴,試著吹奏口風琴,為學生帶來了另類的新奇體驗,讓學生對音樂課堂以及口風琴演奏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木瓜恰恰恰》一課的教學時,便利用口風琴,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分為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兩種,在學習本課時,教師采用了口風琴進行演奏,讓學生聽到了樂器發出的美妙聲音,引起了學生對新鮮、陌生事物的直觀的興趣。但這種直觀興趣持續的時間往往比較短,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還需不斷地強化學生的間接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大家學會了口風琴的演奏,不僅可以吹給家人聽,還可以在學校的文化藝術節上出一個集體的節目?!薄皩W會了口風琴,會幫助同學們的音準得到提升,讓跑調的問題得到改善”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設計了實踐的環節,讓學生學習簡單的口風琴旋律,并采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先小組活動推選出優勝者,再進行班級評比。這樣的環節,為學生帶來成就感與榮譽感,也能強化學生的間接興趣,讓學生可以對口風琴以及音樂的學習保持源源不斷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述案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機地融入口風琴教學,并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舞臺,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琴唱結合,強化音準音程
學生的音準問題需要經過不斷的訓練。小學生在進行歌曲演奏的過程中,經常存在著音準、音程的缺陷。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引入口風琴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改善此類問題。比如,在進行樂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吹奏,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很快地掌握樂器的旋律。在吹奏練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反復聽見樂器發出的準確聲音,形成一定記憶,為他們學習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在音準、音程上的問題,確保了課堂的實效。
教師在進行《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一課的教學時,便先帶領學生進行了口風琴的演奏,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與音準。為了讓學生順利、完整地完成合唱,教師在帶領學生熟悉樂曲后,進行了分聲部的吹奏訓練。先是各個旋律部分單獨演奏,一組學生演奏給其他學生聽,基本熟練后,進行集體合奏,完成歌曲。通過合奏的訓練,學生對自己聲部的發音以及他人聲部的發音都有了簡單的了解,在聲部旋律之間的過渡也形成了一定的默契。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集體合唱,將口風琴演奏過程中的感覺,帶到合唱當中去。這種形式,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節奏與音準,培養了學生之間的默契,降低了學生合唱的難度,為合唱的訓練提供了便利。
先進行樂器演奏后,然后完成歌曲演唱的這種形式,可以糾正部分學生發音與節奏不準確的問題,增強了音樂的感染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獲得了更多的收獲。
三、琴動結合,培養創造能力
在新課改后,小學的音樂教材中多了許多個性的編創和表演。添加這些編創與表演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將口風琴帶入課堂,為學生的編創與表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陲L琴讓律動的表演形式不再單一,方便了學生的即興創作,讓學生的創造力與表現力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編創、演奏的過程中,也為音準存在問題的學生們提供了可能,幫助他們樹立起了學習音樂的自信和勇氣,促進他們整體的進步和發展。
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姑蘇風光》一課的教學時,便組織學生將口風琴融入了編創之中。音樂課堂中的表演,在于培養學生的肢體表現力以及創新能力,在這樣的目標之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口風琴融入表演之中。在分小組活動時,有的學生采用了口風琴伴奏跳舞的形式,有的小組采用了唱歌、伴奏、舞蹈一體的形式,豐富了學生情感的表達,讓《姑蘇風光》的表演更加生動,具有觀賞性。在這環節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亮點進行表揚,采用鼓勵的方式,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口風琴的引入,除了豐富課堂的表現形式外,還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情感,讓其在樂曲表演課上多了一種選擇,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借助口風琴,為學生展現音樂能力提供了平臺,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口風琴容易學習且表現力強,可以滿足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需要,它可以與唱、跳、編、導形成互補,讓學生的能力與水平在音樂課堂中得到更好的展現,最大化音樂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口風琴引入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獲取音樂知識的內驅力,并為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展示形式,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鑒賞美與創造美的能力,讓小學音樂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張麗娟,盧洪杰.口風琴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結合分析[J].中華少年,2019(21):97.
[2]蘇美玲.給孩子一把琴,帶領他們徜徉音樂世界——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口風琴教學[J].新課程(綜合版),2018(10):119.
[3]莫莉.器樂進課堂,人人會樂器——“小學音樂樂器進課堂的相關研究”課題研究報告[J].音樂時空,2013(10):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