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
摘要:隨著財政部提出深入推行會計強國戰略,全面提高會計工作總體水平,就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提出指導意見,管理會計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大數據的新時代背景下,對管理會計的發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由于建筑業的特殊性,建筑業財務工作存在諸多問題,為適應建筑企業和未來發展需要,建筑業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必然趨勢。本文基于建筑業財務會計現狀,詳細分析了大數據新時代建筑業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然,最后提出了建筑業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對策。
關鍵詞:建筑業;大數據;財務工作;管理會計
在新時代大數據背景之下,會計深化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管理會計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在2014年財政部頒發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首次指出要將工作重心轉移至管理會計,必須大力發展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研究。在大數據新時代背景下,財務會計越來越明顯的向管理會計轉型,由于建筑業的特殊性,需要分析建筑業財務工作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
一、建筑業大數據的特點和建筑業財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大數據的概念
關于大數據,業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大數據確確實實的進入了我們的工作、生活中,甚至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改變著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方法,改變著我們處理工作的方式、手段等。研究機構Gartner Group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是一項信息資產,是蘊藏能量的煤礦,需要挖掘。
所謂大數據,是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新時代環境下,提出來的一種對于信息進行更為專業處理的信息資源的概念。大數據顧名思義就是數量大、類型多、結構復雜的數據組成的集合,超出了常用硬件環境和軟件工具在可接受的時間內為其用戶收集、管理和處理數據的能力,需要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采用云計算,從而真正的實現讓數據說話。
(二)建筑業大數據的特點
1.大數據的特點
一般認為,大數據具有四大特點,為四個“V”,即Volume(大量)、Variety(多樣)、Velocity(高速)、Value (價值)。大數據并不是僅僅指數據的容量即數據量的大小,更要注意大數據的價值,需要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是否能讓數據更有價值,就要看對數據的“加工能力”了,即數據科技,對于建筑業來說,這點尤為重要。
2.建筑業大數據的特點
建筑業由于其獨有的生產方式,平均每個建筑全生命周期大約產生10T級別的數據,擁有天然的大數據倉庫,與其他行業比較,建筑業大數據的特征更加明顯,其大數據涉及面更廣,數據更加龐雜,但標準化程度不高,互聯網技術充分運用程度不高,信息孤島較多,導致建筑業難以形成系統的大數據系統。
(三)建筑業財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程度不高。建筑業財務系統大多為獨立的核算系統,與采購系統、庫存管理系統、項目管理系統、稅務系統等未形成有機的結合,導致大量的信息孤島存在,增加了數據處理、分析的難度。
2.管理會計缺乏。由于系統集成度不高,大多數財務人員仍然是手工處理紙質材料的核算會計,而且更多是處理結果和財務相關數據,大量的非財務數據未得到充分記錄、處理、分析,而基于數據的管理、分析、挖掘價值的管理會計人才缺乏。
3.數據滯后,事后管理。建筑業財務工作中處理的數據,大量存在事后補錄,甚至有不全面、篡改等,嚴重影響數據的真實性,失去了過程管理的意義,不利于決策和調整經營計劃。如采購和庫存管理環節,材料已經變成建筑了,可能庫存管理系統還未辦理入庫和出庫,導致債務未入表,成本核算失真,無法及時準確反映債權債務、項目經營的實際情況,從而影響決策,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增加。
4.缺乏大數據新時代思維。大數據新時代背景下,要謀變而非思定,要改變原有的定勢思維。對于建筑業來說,要充分使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改變原有數據收集的方式和渠道,未來誰擁有大數據、云計算,將會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財務人員應轉變思維,順勢而為,做出改變。
二、大數據新時代建筑業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然
(一)建筑企業發展和管理的實際需要
國家和各地政府紛紛對房地產采取限價、限購、限貸等措施,且立場堅定,建筑業的日子越來越艱難,而建筑業競爭激烈,盈利空間越來越小,很多項目利潤率極低,這就要求建筑業在投標時需要更精準的成本估算,過程中嚴控成本,實時掌握項目施工進度和收入成本支出情況,以及了解和掌握甲方的情況,確保工程款項按時收回等。傳統的財務按月或者按季出具報表的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經營管理、決策等的需要。在大數據新時代下,管理會計要主動處理數據,實時準確反映經營現狀,包括但不限于材料采購、庫存、領用情況,工程施工成本情況等,以便于企業做出準確的經營決策。
(二)核算會計工作將大部分被計算機替代
在大數據新時代,使用計算機技術手段完成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工作,這就需要重新定位原有的財務崗位職責,合并或撤銷個別崗位,設置更多集中的數據處理崗位。對財務人員進行職責劃分不再單純的依據賬目,而是依據著數據和信息進行。在大數據背景下,建筑業財務人員必須具備管理性、系統性思維,對于建筑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都要有透徹的認知,充分理解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目標,深刻解讀企業背后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三)財務會計無法完成大數據處理
建筑行業大數據包含龐大的數據量和信息量,核算會計處理的數據有限,而大數據新時代背景下,通過云計算,完成對數據收集、處理、分析,管理會計應該通過全局管理數據信息,對大數據中所包含的具體信息從整體上作出分類管理,并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制定出適合于企業發展的經濟方案。
三、建筑業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對策
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曾經說過:“就今日言,有很多人忙碌于資料之無益累積,以至于對問題的說明與解決,喪失了其對特殊經濟意義的了解。”因此,當管理會計遇到大數據,應取其道、踐其術,方可謀其變,成其事。
(一)樹立起大數據新時代管理會計思維
這是革命與被革命的問題,單純的單據收集、整理、錄入的核算會計不符合大數據新時代的要求。因此,建筑業的基礎核算會計人員要盡快轉變思維,了解大數據新時代的變化,主動學習,從傳統的單據收集、整理、錄入的基礎會計角色轉變為對數據管理、挖掘、分析的管理會計角色。
(二)從服務屬性轉變為管理屬性
大數據新時代背景下,管理會計被賦予了新時代的特征,其屬性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對于數據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傳達出來對項目、企業、行業的實時信息,對企業的價值更大,這就要求管理會計要實時主動管理這些大數據,從根據需求處理數據和提供數據轉變為主動挖掘和處理數據,發現問題和風險,發現新的需求。
(三)從結果管理轉變為過程管理
建筑業會計處理的是結果數據,如采購產生的應付賬款,財務系統中只記錄應付賬款的結果數據,而量價信息,訂單和驗收的時間信息等,并不在財務系統中體現,項目管理系統中已經領用進入成本,財務系統中并未及時入賬,無法管理過程,溯源難度較大。大數據新時代背景下,通過提升信息化水平,系統之間的隔閡被打破,上述異常問題將無處遁形,使得管理會計可以全過程管理各項數據。
(四)推動信息化水平提升
未來建筑業應高度重視和加強信息化水平建設,將各個信息孤島整合起來,使各板塊的數據形成有機的整體,奠定大數據分析的基礎,讓“數據”說話才能成為可能。建筑業管理會計應作為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中堅力量,主動推動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改變數據收集的方式,將線下、紙質化、手工方式轉變為線上、電子化方式;改變數據收集的范圍,從只收集和關注財務相關數據、結構化數據轉變為增加收集和關注非財務數據、非結構化數據。
(五)從專業型人才轉變為復合型人才
建筑業財務人員不應僅將自己作為財務專業人士看待,而應放眼未來,應主動學習,培養管理能力,掌握管理會計知識,了解業務流程,了解大數據分析結果及運用,成長為復合型人才,加強管理會計領域與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溝通與互動,進一步促進企業運用大數據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J].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3.
[2](美)弗蘭克斯Bill Franks.駕馭大數據[J].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