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標
【摘? ? 要】? 物理是一門科學性、邏輯性均較強的科目,針對初中生而言,不少物理現(xiàn)象和問題難以理解,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想方設法讓趣味化成為課堂的主旋律,把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探究。
【關鍵詞】? 趣味化;物理課堂;學生
物理作為初中教育體系中的一門基礎課程,不僅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啟蒙階段,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及實驗操作水平,對其后續(xù)深入學習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基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視角出發(fā),引入一些有趣的素材或趣味性教學模式,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其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一、融入趣味化生活現(xiàn)象,提升物理課堂活力
初中物理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教材中很多內容都與現(xiàn)實生活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生活中也有不少物理現(xiàn)象。要想讓趣味化成為初中物理課堂的主旋律,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融入一些恰當?shù)娜の痘瞵F(xiàn)象,為物理課堂注入更多生機與活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他們自主踴躍地參與到學習中。不過初中物理教師在運用生活素材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提高學習效率。
在實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有趣的生活化現(xiàn)象,如:人穿著旱冰鞋用力推墻會被墻推開,人用槳向后劃水船會前進等,讓學生思考、猜測原因,并體驗手壓鉛筆尖和手拍桌子的感覺,他們很有可能猜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著,教師播放動畫:將兩個帶異種電荷的小球懸吊起來逐漸靠近相互吸引,兩個相互靠近載有磁鐵的小車快速吸引在一起,學生通過觀看動畫的直觀描述再結合生活現(xiàn)象,讓他們歸納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之后,教師出示生活中的游泳和火箭發(fā)射圖片,引導學生嘗試解釋游泳時向后劃水人向前進、火箭向下噴出氣體推火箭往高處上升的原因,促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到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融入一系列適當?shù)纳罨F(xiàn)象構建趣味課堂,指導學生從生活現(xiàn)象中獲取物理知識,且能用物理知識來解釋實際問題,促使他們真正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采用趣味化教學手段,促使學生積極探索
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不少理論知識都顯得較為乏味枯燥,很難誘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不過教學手段是豐富多樣的,為構建趣味性課堂,教師可采用有趣的教學方式,把乏味枯燥的知識通過有趣生動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以此活躍課堂氣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探索物理的奧秘。初中物理教師需應用游戲、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等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潛能,使其充分體驗到物理科學的探究樂趣,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
比如,在“靜電現(xiàn)象”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播放一些常見的靜電現(xiàn)象視頻,包括:摸門把手感到觸電,頭發(fā)被木梳吸引,手摸靜電球等,讓學生質疑:這些現(xiàn)象是如何樣產生的?由此引出“靜電”,激發(fā)他們的探索興趣。接著,教師組織學生操作:先把塑料尺、圓珠筆靠近紙屑觀察現(xiàn)象,再在自己的頭發(fā)上摩擦幾下后靠近小紙屑,發(fā)現(xiàn)紙屑被吸引,使其在自主探索中體會摩擦生電。之后,教師指導學生按照教材方法操作實驗,認真觀察現(xiàn)象,講述:經(jīng)過摩擦后的絕緣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人們就說它帶“電”,或者說帶有電荷,使其理解摩擦起電的原理及帶電物體的性質,隨后讓他們嘗試解釋生活中的一些靜電現(xiàn)象,思考:帶電體上的電有沒有差異?彼此之間會不會有相互作用?拓展他們的學習范圍。
如此,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實踐操作等趣味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積極探索靜電現(xiàn)象,使其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xiàn)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精神。
三、借助趣味性物理實驗,調動學生探究欲望
初中生對于未知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理,在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很多知識內容對于他們來說都未知的,實驗則是物理教學的基礎,教師可以借助趣味性物理實驗設計課堂,使其在有趣的實驗熏陶下自覺、自發(fā)地展開探究。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演示一些有趣的小實驗,讓新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指導他們操作一些簡單的趣味性實驗,使其感受到物理知識新奇有趣,推動趣味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開展“摩擦力”教學時,教師先演示一個有趣的小實驗——筷子提米:將筷子插進米杯中后,往杯中加水,米吸水膨脹壓緊筷子。利用這神奇現(xiàn)象設問:筷子為什么能將米粒和杯子一起提起來?讓學生發(fā)現(xiàn)是一種特殊力的作用,調動他們探究未知知識的欲望。接著,教師要求學生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動手做實驗: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組織他們討論、交流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由此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之后,教師設置問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學生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提出猜想,包括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滾動和接觸面積等,指導他們分組制定實驗方案,使其在實驗中來驗證猜想。
上述案例,教師借助趣味性實驗導入新課,吸引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使其產生想要解釋物理現(xiàn)象的渴望,讓他們親自體驗“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且認識到摩擦力的神奇。
綜上所述,讓趣味化成為初中物理課堂的主旋律,深受師生雙方的共同喜愛與青睞,教師應基于物理知識的本質出發(fā),從趣味性的生活現(xiàn)象、教學手段和實驗等多個視角著手,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收獲更多樂趣,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李春平.關于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學的幾點建議[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5(13):87.
[2]薄宇.基于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學的幾點建議[J].新課程(中),2018(08):46.
[3]儲呈美.故事化、趣味化、生活化——初中物理課堂多樣化教學探索[J].中學物理,2015,33(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