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要:“應試教育”對體育教育的負面影響很大,高中體育辦學指導思想不夠端正,“重智力輕體育”的思想普遍存在,隨著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體育活動課模式改革的不斷推進,應試體育教育的不良觀念,逐漸得到轉變。本文主要就該校高中體育活動課,在新課程理念下實施自主性體育改革的過程的實際,以及結合相關政策并借鑒相關領域的意見,展開體育活動課的改革研討。
關鍵詞:高中 ?體育活動課 ?改革研討
中圖分類號:G807.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153-02
傳統的高中體育課程認為體育活動課,就是體育課的延續,因此,在具體實施體育活動課的時候,不論是場地、器材等管理,都是以班組活動作為統一規劃的,實際上,傳統的體育活動課其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體育的發揮,這就導致了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體育活動課和對傳統理念下的體育課的觀念如出一轍,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體育改革,把傳統的體育課教學模式轉變為一種新的充滿活力的體育教學模式中來,這對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以下就是我校在指導高中體育活動課改革過程中,以學生自主性為主的體育活動課為改革創新,本文就以此模式在具體實施中的問題做以下幾點探討。
1 ?體育活動課的政策背景
在國家層面上,我國已經把高中學生的體質水平放到了重要的戰略地位,并且制定了相關的文件、政策規定,從而更好的保證學校課間活動得以正常的實施,更好的促進學校體育智育教育的結合,更好地發展和完善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體系,在很多高中階段都建立起了常態化的校園體育競賽機制和管理辦法[1]。
2 ?體育課外活動課的實施現狀及實施成效
當前狀況下,我國的體育課外活動主要是一些傳統的舞蹈、保健操、球類、田徑類等項目為主要開展的內容,對于一些和使用場地密切相關的體育競項目則開展相對較少,比如攀巖、游泳等,而且大部分的高中院校,課外體育活動都是由學校統一組織的,并且制定了相關的制度規范,很少有院校通過實施體育俱樂部的形式開展普及[2]。學校也一般將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實施納入了整個教學規劃之中,通常情況下,如果學校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往往會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的體育鍛煉,不少學校還會定期的舉辦一些常規化的體育節,以及有關體育的競賽類活動來促進課外體育活動的發展。
3 ?實施自主性體育活動課的觀念
所謂自主性體育課外活動,就是要把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自主性、自發性作為核心培訓,其內涵就是要以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改革為契機,充分發揮學生在活動的自主分配權,把活動組織實施等各環節交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在自主體育課外鍛煉的過程中實施自我個性的釋放,自我興趣的培養。始終把體育健康作為自主性體育活動模式培養的唯一真諦。從我校開展的學生自主性體育課外活動實施情況來看,自主性體育課外活動主要和傳統的區別,在于管理上更加的開放,而不是傳統的統一實施,在這樣子的體育活動課模式實施下,學生只要能憑任何能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就可以到學校體育器材管理中心,領取自己感興趣的體育器材,實施體育鍛煉,而且,學生在中途也能夠憑借相關證件,任意的更換體育器材,或者任意的提前歸還體育財管理中心,在這樣子的體育課活動模式的管理下,學生的自主權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對體育終身鍛煉的理念貫徹得更加透徹。在學校層面,其實自主性體育活動課,還有另一種觀點在提倡體育運動,就是不強求所有學生都參與,因為每一個學生對待運動的喜好程度是不一致的,因為傳統的體育課,在某種情況下是把一些不喜歡運動的學生強迫的使其運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4 ?實施自主性體育活動課模式所具備的要求
4.1 構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
所謂體育良好的活動氛圍,其實和學校的學習氛圍類似,因為體育也是一種教育,要想做好體育教育,就要先構造出良好的體育教育氛圍,而體育教育首先要倡導的應是身體的運動,在學校而言,體育的主體仍然是學生,在學校構造出了體育運動的氛圍,往往會造成一定的嘈雜聲,這勢必會影響學校安靜的學習環境,因此,這就需要對學校的運動場所實施一定的建設,甚至有的還需要建立封閉式的體育運動場,使得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天性,毫無顧忌地實施體育運動,從而更好地保證自主性體育課外活動課的有效開展。
4.2 多設立具有觀賞功能的體育競賽
自主性體育活動課其實是給學生留了充足的自主空間,對于學生沒有強制性,沒有規模化組織學生在沒有壓力、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實施開展的,但是仍然會有一些學生天生就不喜歡體育運動,因此在如此寬松的體育活動課模式管理下,會有部分學生放棄了這樣的體育鍛煉的機會,這樣就沒有達到促使學生全民參與目的,因此,為了廣泛引導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課,學校就應該主動設置一些具有觀賞性的體育競賽,在體育活動課的實施過程中,有計劃、有方案地組織體育運動競賽,這就能夠很好地吸引那些不愿參加的學生,同時也能夠調節體育活動課的現場氛圍。在體育競賽的過程中,學生們在吶喊助威聲音的不斷刺激下,很多對體育不感興趣的學生的體育興趣也會被激發。
從整體上看,我國國民對體育競賽的觀賞,實際上是處于關注度不高的局面,無論是哪一種的體育運動,我國國民參與觀賞的人員和我國眾多的人口基數相比,這都是相差巨大的,實踐表明,當人們在觀賞體育運動的時候,也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因為競賽環境的整體氛圍是可以調節人的心情,我們可以觀察到,國外很多體育市場都是人員爆滿,其實參與觀賞的人群是遠遠高于參與運動的人群的,然而這些參與觀賞人員的體育興趣,卻也是被大大的激發,站在學生終身體育的角度上來看,其實還應包括體育欣賞,而這樣的理念也是學校在實施體育活動課的過程中需要重視的。
4.3 大力貫徹全民健身的體育精神
每個學生個體是千差萬別的,因而他們對待體育運動的理解、認識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一堂大規模的體育活動課往往會有幾百個人共同參與,那么這對學校的運動場所、和所需要具備的運動器材的數量是有一些硬性要求的,而這些硬性要求也直接決定著體育活動課開展質量的高與低、好與壞,從當前很多高中學校的調研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的中學體育場館的建設,仍然是按照競賽科目來設定,比如,常見的田徑場,一般都會安裝有足球禁忌的門框,而中間的部分,就基本上屬于浪費,還有一些千篇一律的單雙杠等體育設施,這些設備并不是太受學生的歡迎,而那些攀爬、天梯等器材,學生們卻很喜歡。
5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體育活動課的模式,總是在不斷的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總會呈現出很多新的方式,但是不管這種模式如何變化,高中體育課始終還是圍繞著培養學生運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交往交際能力,促進學生終身體育和全民健身活動為目標的宗旨是不變的,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建設者,還應當隨著時代的變化適宜的對學校的一些硬件環境和體育器材等做好必須的建設保障工作,這樣才不至于高中體育活動課的模式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 楊川.哈爾濱市高中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研究與對策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2] 楊麗君.高中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以臨洮縣三所高中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3):154-155.
[3] 李慧子.高中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與學生態度的研究——以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麗澤中學為例[J].青少年體育,2017(1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