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治社會要求每個公民要知法懂法,法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能夠促進法治教育方式的創新化,改善初中政治教學成效,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法治觀念。本文就初中政治教學中法治教育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初中政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的滲透策略,旨在全面落實法治教育,促進初中政治高效教學的實現。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法治教育;滲透;情境;案例;積極性
一、?引言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多元化信息得以涌現,對于學生來說,其影響是雙面的。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辨識能力有限,這就需要加以科學引導,通過法治教育在政治教學中的滲透,來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初中政治教學成效的改善也至關重要。
二、?初中政治教學中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法治教育教學模式先進性不足
就初中政治教學的現實情況來看,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政治教師普遍存在重學習成績而輕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教師大多圍繞教材重點知識開展講解,讓學生死記硬背,并沒有從政治教學內容出發來整合資源,政治教學的拓展延伸不到位,這就無法保證政治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如此,初中政治教學的形式也存在一定不足,無法打造生動的政治課堂,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法治教育教學模式不夠先進,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二)?教師自身法律專業知識有限
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很多政治教師在專業素養、法律知識以及專業技能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并未就法律知識開展系統化學習,法律水平不高,無法很好地勝任初中政治教育,無法在政治教學中巧妙地滲透法治教育,這就無法保證初中政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的實效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社會環境對于法治教育產生影響
現如今社會快速發展,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社會思想體系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其中存在一定的不良思想。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外界環境往往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方式等產生一定影響,因而法治教育的落實至關重要。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不良思想對于學生的人格發展是非常大的,法治教育面臨著復雜的形勢,極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而無法順利進行。
三、?初中政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的滲透策略
(一)?教師要不斷提升和強化自身的法律素養
教師的法制綜合水平對初中政治課堂法制教育的效益提升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需要注重政治教師法律意識的強化和法治觀念的增強。基于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法治內容出發,教師要注重自身法律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掌握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以政治課堂為載體,向學生傳授法治知識,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教師應有意識地利用互聯網開展業務知識學習,側重深入學習符合初中法制教育教學的內容,同時積極參加校內外培訓,深研新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內涵,切實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識,進而更好地將法治教育滲透于初中政治課堂,這就能夠為初中政治教學活動的高質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即將開展“合理消費”一課教學時,教師應結合當前大中專學生追求個人享樂超額透支家長給予的生活費用,進而冒險使用“校園貸”進行高消費的社會熱點問題,通過身邊或者網絡搜索具有影響的案例,如媒體報道影響全國的北京某高校學生范澤一被暴力催債后自殺身亡的事件,將典型的案例融合到教學內容中,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合理消費”的重要性,促使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科學規劃自己生活開支,同時使學生更加深刻認識到“校園貸”的危害,進而有效增強學生自身的保護意識,遠離消費陷阱,遠離校園貸。同時,教師還可以就“消費”這一話題進行教學拓展,在課前備課環節利用互聯網搜索《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內容,以及“315投訴”相關知識,備課時深入學習內化上述所準備的輔助教學內容,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促使學生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這樣,教師通過有意識地運用典型教學案例,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提升自身的教學業務水平,進而有效推動法治教育與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對于法治教育內容的理解,全面提升法治教育滲透的實效性,初中政治教學質量也能夠得到明顯提升。
(二)?調動和提高學生法治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階段正是塑造學生人格的關鍵時期,以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為載體,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變化,將法治教育滲透于初中政治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參與政治學習的積極性進行有效調動,強化學生對于法治知識的掌握。結合初中政治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確保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符合,這就能夠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應當注意的是,教師要避免采取單一說教的方式,而是要通過現實生活中案例的引入,確保學生明確法治教育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進而加深學生對于法治教育內容的理解。例如,在開展“公民的權利”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法治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基于教學目標出發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向學生提出問題,“說一說你從出生到現在享有了哪些法律賦予的權利?你還知道你還享有哪些權利嗎?這些權利涉及了社會生活的哪些方面?你的這些權利受到過侵害嗎?受到侵害時你是怎樣對待的?你知道正確的維權方法嗎?”通過這樣結合學生自身實際的層層設問,這就能夠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結合自己周邊環境以及生活實際,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對于學生的觀點要加以正確引導,在政治課堂上營造濃厚的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更好地吸收內化政治知識。
(三)?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實際創新教學模式
現代法制社會環境下,法治教育的有效落實,關系著學生法治意識的增強,對學生知法、懂法、用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更加關系著學生思想和政治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教學現實情況出發,對法治教育模式進行創新,以“互聯網+”為支撐,多媒體和手機等移動設備為載體,探尋法治教育滲透的有效策略,這就能夠為法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落實提供優良條件。切實有效滲透法制教育,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養,教師要深研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習興趣的激發,通過法治教育案例的引入,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動和洗禮,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政治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對于法治教育內容的真實感受,確保法治教育獲得理想的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在家里觀看中央電視臺2頻道的《經濟與法》欄目,或者觀看中央電視臺12頻道的《社會與法》樣目,也可以自行網絡搜索具有影響的重大法律案件視頻,精心剪輯整理形成“微課”,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播放,引導學生集中觀看,在課后通過班級的微信群或者QQ群布置課后觀看作業。待學生認真觀看后,并按照學習任務準備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創設“法治現場”和“庭審現場”等新穎化情境教學方式,來為法治教育提供實施的載體,為政治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教學活動中,可組織學生模仿作業視頻中的情境開展角色扮演,學生分別扮演“法官”和“當事人”,在學生參與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適時運用政治課堂學習的相關知識進行辯論和說理,這樣學生的法律素養在無形中得到強化,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資源整合以及科學化運用,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優良的法治學習環境,無形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真善美認知能力與辨識能力,促進學生政治水平的不斷提升,初中政治教學中法治教育也得到高效落實。再如在開展“依法參與政治生活”教學過程中,立足政治教學目標出發,教師可通過資源整合來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將“我向政府提建議”引入到政治課堂中,要求學生針對縣政府呼吁“水資源保護”的征求意見活動來完成“建議書”。通過此種教育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國家小主人意識的提升和法律意識的樹立,明確公民自身權利和義務,積極依法參與政治生活,使學生能夠做到知行合一,初中政治教學中法治教育也得到最大化滲透和落實。
(四)?注重法治教育滲透技巧
法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需要就滲透技巧展開進一步的研究,立足政治教材內容以及法治時事出發,選擇最佳的法治教育滲透時機,這就能夠確保法治教育達到理想的效果,初中學生的法治意識得以形成,政治素養也得到強化。初中政治教學活動的開展,無須局限于教材特定內容,所選擇的生活案例應用符合教學需求,通過生活案例的運用,來為學生創設政治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走入真實的情境中,這就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法治內容的理解。教師切不可拋棄教材內容而一味進行法治教育,而是應當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優化法治教育滲透技巧,保證法治教育滲透時機的合理性,便于學生吸收內化法律知識,法治教育作用也得到最大化發揮。同時,教師要側重拓寬法治內容學習空間,以先進教學設施為支持,加深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收集法律知識,觀看法治影視節目、比如“今日說法”等,以圖像、聲音等方法為支持,將法治教育內容拓展,確保法治教育得到有效落實。例如,在開展“抵制不良誘惑”教學過程中,為強化學生對于毒品危害的理解,可以組織學生集中觀看《鳳凰花開》這一電影,以達到警示教育作用,無形中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通過法治教育的滲透,能夠豐富政治課堂教學內容,促進法治教育作用的最大化發揮,初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也能夠得到明顯改善。在法治社會大環境下,通過法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能夠促進學生個人品質的提高,強化學生的法治觀念,為學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獲得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華迅.淺談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
[2]謝美英.初中政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8(18).
作者簡介:
寧小新,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