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為研究目標,首先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將探究式教學引入到高中化學實驗課堂的重點與意義,然后對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策略加以分析,提出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當引導學生以現實生活為觀察對象,在生活中發現、分析并解決化學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通過情境化設計與問題導入引導學生參與到化學實驗操作中,在良好實驗習慣與實驗素養的基礎上,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開展團隊式實驗研究,以培養動手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課程;探究式教學策略;新課改
一、?引言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人才教育培養體系與培養成效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動手實踐能力成為現代教育關注的核心內容。化學是我國高中教育課程結構中的基礎性學科,不僅包含繁雜的化學理論知識,還包含了眾多化學計算與實驗等動手實踐內容,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課程。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受到教育考核機制、實驗環境、操作風險性等因素的制約而更多地側重化學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較少關注高中化學知識的實踐操作與實驗,在一定程度上隔絕了學生與化學實驗之間的通聯性,難以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對所學理論知識加以驗證與掌握,最終導致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時陷入無問題、無想法、無創新、只懂理論知識的窘境。同時,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仍然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以單向的化學知識講解與灌輸為核心,未能從啟發式與導向式的角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缺少主動式提問與思考,在實際生活中缺乏對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所培養出的學生無法適配當前社會對動手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新課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學的重點與意義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當前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培養知識型、創造型與自主探索型學生,改革傳統應試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得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高中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兼具的理科課程,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應當以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驗(實踐鍛煉)為基礎,初步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與自主探索能力,尤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當創新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對包含化學理論知識的化學實驗進行精妙設計,為學生開展化學實驗提供安全可控的實驗環境、可操作性與可重復性強的實驗步驟以及具有指導意義的化學實驗原理講解,以便提高學生在化學實驗課堂的參與度與自主探索能力。探索式教學是指在學生教育中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為核心目標,在以實踐性為主的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以學生為實踐的操作者與主導者,以學生的興趣與創新型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造與培養。
將探究式教學應用到高中化學實驗課堂中,一方面可以強化學生這一實驗操作的主體性地位,實驗主動權的掌握有助于學生在現有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開展團隊合作式研究,運用化學實驗環境以及實驗素材,對化學理論知識中存在的疑問加以實踐驗證,在不斷的自發式提問、實驗設計以及實驗驗證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科研創新能力,將高中化學原本相對單一的知識灌輸模式轉換為綜合能力培養模式,切實響應新課改的宗旨與目標。一方面,探究式教學將課堂之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對換,其塑造與形成的全新式師生關系有利于師生共建課堂相互信任“共同體”,原本權威的教師角色從良師向益友方向轉換,更多的起著一種陪伴、答疑的角色,而原本處于被教育者的學生角色卻擁有了化學課堂實驗的主導權,但是這種權力的放任并不是肆無忌憚的,其永遠受到課堂規矩的約束,這種在可控范圍內的啟發式與引導式教學可以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讓學生在自主動手以及教師解惑中真正領悟到高中化學的知識。另一方面,對于團結合作能力是當代獨生子女所缺乏的重要素養,探索式教學對傳統課堂進行改革,學生不再是一個一個單獨接受知識的個體,在實驗設計與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之間需要相互配合,從化學實驗器材的安裝布置,到實驗過程操作與記錄,均需要團隊合作,這一能力的培養更為適配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三、?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策略分析
(一)?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組織化學觀察
化學問題大多來源于現實生活,因此,對于高中學生而言,生活是其發現化學問題、挖掘化學規律、設計化學實驗、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環境。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進行探索,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細微間發現生活中所蘊藏的化學問題與化學規律,而非通過理論知識點講解讓學生死記硬背高深的化學理論。這種相對細微的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能力可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敏銳度,轉變學生只在課堂接受化學知識的局限性,讓學生在無意識間形成主動式的學習態度,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獲取新知識、分析與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二)?圍繞化學實驗目的,強化化學實驗教學情境設計
化學實驗的目的是化學實驗課堂教學的核心,在正式開始化學實驗課堂之前,教師應當對本次化學實驗的教學目的加以研究,歸納此實驗所考察的化學知識點,確保學生均能提前掌握這些理論知識,以便其在實驗操作中加以理論聯系實際。其次,在化學實驗目的確定的基礎上,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實驗教學的情境,讓學生清晰地掌握實驗步驟、每一步驟的目的、所要觀察與記錄的目標對象以及相關數據,通過對實驗流程的細化設計以及問題導入式的教學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實驗操作的興趣,并帶著目標以及實驗觀察的視角按照相關流程進行實驗操作。例如,化學實驗課教師在講解有關水與鐵之間的化學反應時,可以向學生描述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鐵銹及其顏色等特征,幫助學生在實驗開始之前先基于日常生活經驗形成初步的感性認知。
(三)?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素養與實驗習慣
基本的實驗素養與實驗習慣是保障化學實驗課堂安全性與順利性的關鍵,在學生開始動手實驗之前,化學實驗課堂的教師應當向學生闡述實驗目的與實驗流程,同時對學生加以基本化學實驗操作技能與規范的培訓,讓學生具備基礎性的化學實驗安全防護意識,例如酒精燈的滅法、試管中硫酸的傾倒方法、電路實驗的安全性操作等,以便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能以標準且規范的手法安全地開展化學實驗。同時,在闡述實驗流程時,教師應當向學生詳細講解此次實驗的安全注意事項,例如在加熱類實驗室需要讓學生提前掌握待加熱藥品試劑的特性以及加熱后的化學反應等,以前期預防降低化學實驗安全隱患。在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巡視,仔細觀察學生操作手法,對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及時提出并加以指正,以科學的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四)?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式實驗探究,深化化學實驗觀察收獲
合作式實驗研究是當前不少高中化學實驗課堂所力推的實驗模式,一方面是考慮到化學實驗操作對團隊配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高中化學實驗環境相對有限,因此,高中化學實驗課堂的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化學實驗以及后續創新性研究工作,讓學生在團隊合作間完成化學實驗并培養學術合作能力。在實驗操作結束之后,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對所觀察的目標對象以及所記錄的數據進行總結與分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實驗結果的理解。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發現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對前期實驗設計以及實驗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指正,讓化學實驗的觀察收獲達到實驗設計目標。
(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動手能力
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動手能力既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也是化學實驗課程的內在要求。在高中化學實驗課堂上,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將“以人為本”貫穿在實驗設計與實驗操作中,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知識缺失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知識薄弱點進行抓差補缺,確保學生在針對性化學實驗中掌握缺失的化學知識。例如,當學生對氫氣與氧氣的化學反應存在疑慮時,教師可以采用逆向思維,設計電解水實驗,組織對此化學反應存疑的學生觀察電解水后的氣體構成,以便其理解水的化學元素構成,通過有目的的引導以及學生的自主實驗強化學生對存疑知識點的認知與理解。
四、?結論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化學這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的基礎理科課程教學面臨著模式創新與方法變革。在傳統化學實驗教學已然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與科研創新能力之時,需要引入探究式教學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性角色的高中化學實驗課堂教學“共同體”,通過課堂的“放權”、化學實驗的情景設計、問題導入、流程化設計與過程化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與實驗素養,讓學生在團隊合作的實驗操作中獲取化學知識,深化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肖林飛.信息化條件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的新探究[J].名師在線,2019(30):94-95.
[2]趙紅蘭.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10):96.
[3]劉艦.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105+107.
[4]王麗芳,李艷玲.基于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174.
[5]廖玉香.新課標下高中化學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8.
[6]袁先承.基于新課改的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11):60.
[7]龐靜,岳維濱.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6):58.
[8]李明達.新課改下高中化學實驗課探究式教學的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16):10-11.
作者簡介:
杜延風,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