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紅
摘 要:以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從主題閱讀教學中以讀促解、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延伸、結合不同主題閱讀形式這幾方面進行分析,其目的在于增強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以讀促解;不同主題閱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要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得學生可以從閱讀中掌握更多學習內容,還能夠學會表達,體會文章真實情感等。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朝著多元化形式轉變,各類電子媒體進入閱讀之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常態,這也提升了語文閱讀教學的難度。因此,教師要針對語文教學內容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要科學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強化語文教學認知,以此不斷提升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效果。
一、閱讀教學闡述
閱讀教學是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強化學生對語文文章深刻理解的一種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對文章情感的掌握,對語句含義的深刻理解,對文章字句意思進行有效推敲,使得閱讀文章能夠形成一個整體。整個語文閱讀活動都要結合此種形式展開,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大優勢和特征。閱讀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可以主動閱讀,積極發言,有效體會文章情感,學生能夠從閱讀中體會到文章真正內涵和情感,準確理解文章基本內容。在不斷學習中可以掌握文章布局和段落結構意義,學習各種修辭手法,體會組詞造句的絕妙之處。學生學習后能夠進行自主閱讀,掌握自我學習基本能力,最終喜歡上閱讀,在閱讀中學會更多道理。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對策
1.主題閱讀教學中以讀促解
結合單元主題進行主題閱讀。在小學語文教材之中,所有單元都有一個統一主題,教師要組織學生結合語文知識開展課內閱讀,使得學生可以在單元學習中領悟更多閱讀知識,掌握不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組織學生結合自身能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教師要整合不同文章進行主題閱讀,基于文章內容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課外閱讀資源,帶領學生針對語文知識進行主題閱讀。可以在語文課內閱讀中開展“生活”單元主題閱讀,教師借助各種不同文字帶領學生感受生活,體會生活,創造生活,體會生活帶來的樂趣。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主“生活”這一主題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可以從實際生活中會感悟更多內容,強化主題意識,提升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課內閱讀知識基礎上,教師還要開展與生活相關的課外活動,強化事物認知和理解程度,能夠從實際生活中總結和體驗生活變化,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1]。
2.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延伸
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過多闡述和講解,要積極引導學生以讀促解。在語文課內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課前語文積累內容,豐富學生閱讀常識和底蘊,積累更多語文基礎知識。結合學生不同的閱讀水平提供不同的閱讀內容,是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結合語文課文內容進行教學,把握文體主要思想和內容,闡述不同表達方法,掌握好語文教學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而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將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以此不斷強化學生對語文閱讀內容的理解[2]。比如:在學習部編版《海底世界》時,教師不能將閱讀內容停留在課堂上,要延伸到課外進行語文閱讀,為學生提供不同有關海底知識閱讀素材,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知識,強化自身認知,加深語文知識理解程度,以此不斷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3.結合不同主題閱讀形式
教師要帶領學生開展群文閱讀。針對年級組織群文閱讀活動,主題呈現多元化形式,可以是母愛、思念、家鄉、信念等,教師要向學生展示不同群文主題內容,體會主題主要內容和思想,在文章中積極探索和分析,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緊緊圍繞主題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進行《西游記》《水滸傳》等整本書閱讀活動,要求學生借助各種課余和有利時間閱讀,形成閱讀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成語和故事閱讀,針對成語進行積極閱讀,掌握成語背后的真正意義和內涵,對古文產生強烈興趣,猜測出文章大體意思,體會文章內涵和底蘊,提升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模式是針對主題開展的一項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注重強調對文字和字詞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生提供開放性教學內容,拓展語文知識面,針對主題進行閱讀活動,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開設課內閱讀活動,再組織一些課外實踐內容,引領學生針對語文知識進行詳細專研和分析,將其不斷升華為主題閱讀內容,以此不斷提升語文教學單元閱讀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曾炳仙.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485(7):51-52.
[2]陳惠超.高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章主旨把握分析[J].中華少年,201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