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明
摘 要:小學學生年齡較小,如果加以引導,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農村的寄宿制小學,學生遠離父母,因此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負起責任。在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時應當有效引導,循序漸進,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強化,并且積極聯系家長參與其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小學;衛生習慣
習慣對人的行為有著引導和規范作用,良好的習慣會讓人受益一生。個人衛生是每個人都應當注意的,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但能給其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還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在農村的寄宿制小學,多數學生脫離父母的管束,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這可能造成一些衛生疾病,還可能對學生今后的生活產生影響。而學校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地方,應當由老師和學校擔負起責任,引導學生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一、初步培養衛生習慣
小學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不同,如果是同一套要求標準,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年紀以及性格特點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衛生習慣要求。剛進入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可能會存在多方面的不適應,教師要耐心引導,告知學生按時作息,勤換衣服,保持宿舍干凈整潔等。同時還要鼓勵同宿舍的學生互相幫助,共同監督,讓大家生活在更好的環境下。對于年齡較大的學生,要提醒他們加強自我約束,保持服裝得體,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對校園生活,為低年級的學生做表率。
二、反復訓練強化衛生習慣
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復強化養成的。因此想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就應當不斷強調,反復訓練。良好習慣需要自制力的參與,而小學生自制力普遍較弱,因此需要有老師和學校的監督,才能保障效果。老師應當定時檢查學生宿舍衛生,并且要求宿舍做好衛生清掃記錄,一段時間后進行衛生總結,要求學生進行疊被子、整理宿舍的比賽,對表現良好的學習予以鼓勵,提升學生保持衛生習慣的動力。表現不出色的學生也應當予以鼓勵,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再接再厲,在下次有良好的表現。學??梢猿闪⑸傧汝牨O督小組,定時對學生進行進行檢查,配合教師一起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在較差的環境下,學生是無法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因此學校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讓學生生活在干凈清潔的校園中,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讓學生樹立衛生習慣意識。學??梢猿浞掷梦幕瘷淮啊⒐潭苏Z等向學生宣傳,隨時隨地讓學生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學生感受良好的衛生氛圍,也會舍棄浪費糧食、亂扔垃圾等陋習。
四、深化衛生習慣意識
想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需要學生在思想上認同,然后才能將此轉化為日常行為。學校可以將個人衛生習慣與學校環境聯系起來,積極開展校園大掃除等活動,由老師引導學生自覺實踐學校的衛生活動,表現良好的班級可以獲得衛生班級的稱號,以榮譽感提升學生的衛生習慣意識。同時學校展開衛生宿舍評比活動,通過各種與衛生有關的活動來深化學生的主觀意識。最終將意識轉化為行為,老師與衛生委員定期對學生衛生進行逐個檢查,消除部分學生的僥幸心理。通過深入細致的檢查,可以讓學生的衛生意識不斷被強化,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從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五、積極與家長交流溝通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榜樣。但是對于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來講,父母在外工作,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參與。因此老師要發揮中間人的作用,積極與學生家長交流溝通,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到學生的衛生習慣培養中來。通過和家長的聯系溝通,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到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老師也可以從家長口中得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家長的參與,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養成衛生習慣。學??梢詣摻ń涣髌脚_,邀請家長參與其中,共同監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老師應當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讓家長談自己對于衛生習慣的看法,從而不斷強化家長的意識。同時讓家長做好表率,為學生樹立起榜樣形象。
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來講,缺少家長的引導,所以會存在多種衛生陋習。而學校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地方,老師和學校應當擔負起培養學生衛生習慣的責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意識,并且將之轉化為行為實踐。老師和學校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引導和督促的作用,同時還要積極聯系學生家長參與其中,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讓衛生意識轉變為學生的內在意識,從而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衛生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濤.農村寄宿制小學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J]. 甘肅教育,2018(16):39.
[2]黃亞陽,馬迎華,李恬靜,周佳,宋娟,李效鵬,張冰.我國部分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對學校衛生條件需求[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4):623-627.
[3]劉紫劍.淺談農村小學寄宿制學校學生衛生習慣培養[J]. 才智,2014(16):16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