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河南省圖書館;開通風氣;全民閱讀;創新
摘 要:清末為開通風氣而立,而今正肩負“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的時代重托,河南省圖書館已經跨越110個春秋。承繼前行者強館夢想,激奮從業者創新精神,不甘于既有成就,爭朝夕再贏佳績,當是對歷史最誠摯的紀念。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2-0009-05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孔祥霖出任河南提學使。這位“少入翰林,晚乘車酋軒,博學而多通”的山東曲阜人,任職四載,辦了兩件開創性事務。一是借鑒京師及風氣開通較早省份的做法,飭令各地設立“購備各報,任人觀覽”的閱報處,親自規劃省垣開封官辦閱報機構的布局,“學務公所設立第一區閱報所”,“火神廟、栗大王廟、馬王廟、太白廟”分設第二、三、四、五區閱報所。二是響應學部“各省城亦應各立圖書館一所,以為府、廳、州、縣之倡”的提議,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六月初八,向巡撫林紹年呈報創建圖書館文。六月十五,便獲“甚善甚善”批復。由此,河南圖書館的創設便有了清晰的時間節點,即《河南圖書館書目跋》作者朱寯瀛所寫:“河南圖書館發起于光緒戊申秋七月。”孔祥霖《詳呈撫院河南圖書館書目四份并懇咨送學部備案文》所述:“本司于上年七月間……遵章建設河南圖書館。”
1 肩負時代重托
《河南新志》載:光緒興學,社會教育漸有進步。“就河南而論,開其先者為報紙”,后有“新學士隨地開會演說”,再有“閱報所及報章揭示牌、圖書館、陳列所、半日學校等”。“開豫省風氣”,河南圖書館應運而生。
應當闡明的是,不同時期,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對象不同。1908年的《河南圖書館章程》稱:“蒐集中外古今圖書,以保國粹而進文明,供學人閱覽參考之資、省士子購求搜尋之力。”1912年的《河南圖書館暫行規則》也稱:“搜羅古今圖書,保存本省文獻,供學人閱覽、參考。”可見,當時河南圖書館僅面向“士子”及“學人”開放。“非能識字閱書”者,則與“癲癡、疥瘡、醺醉之人”一樣,“概不準入”。1913年,河南圖書館曾經改稱“河南高等圖書館”,更是宣稱專為“上流社會人士入內觀覽之地”。服務對象的泛化始于1913年11月出現的“通俗書報社”(后易名“河南通俗圖書館”),由于從上海購回一批“改良普通小說”和“教科書籍”,故而“參觀者頗形擁擠”。
應當指出的是,不同時期,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遵循各異。1948年的《河南圖書館組織簡則》聲稱:“遵照中華民國教育宗旨……辦理各種社會教育事業。”該《簡則》擬訂之時,開封已臨近解放。國民黨當局將社會教育機構綁上戰車,責令進行“戡亂行憲宣傳”。其時,河南圖書館的藏書險些被裹挾南遷。1950年1月,新生的河南省圖書館奉命恢復。其《暫行規程》申明,要“遵照人民政協共同綱領”,穩步推進“文化教育政策”。恢復之初,河南省圖書館便設立編錄、閱覽、推廣、總務等組。春夏相交之時,普通、新聞兩個閱覽室開始接待讀者,圖書外借業務也已開展,還增設了兒童閱覽室。
應當強調的是,自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從1,200多家增至3,100多家。服務網絡下伸到城鄉社區,文獻信息資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數字化等新技術逐漸普及。其間,“振興中華”讀書活動、創建文明圖書館活動、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公共圖書館評估活動的開展,使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的效能得以顯著提升。也就在改革開放四十余年間,河南省圖書館建新館,增藏書,添設備,立規章,主動尋找差距,努力延伸服務,通過設立分館和外借點、組織講座和讀書會、開展網上技術培訓、開辟特殊讀者窗口,將社會教育的觸角延伸到少兒、離退休人員、殘障人士和下崗再就業人員等群體,一度躋身國家一級館。
應當振奮的是,跨越了110個春秋的河南省圖書館,正處在一個偉大的生機勃勃的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將閱讀視為國家的文化根基和創造源泉,不僅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還連續六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更列為“十三五”文化重大工程。與之相配套,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明確了公共圖書館最重要的社會教育職能,就是“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河南省人大也于2019年3月通過《關于促進全民閱讀的決定》,要求省內公共圖書館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健全服務體系,搭建服務平臺,優化服務資源,提高全民閱讀水平。
“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公共圖書館法》為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深化改革做出法律上的規定。“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的名言也告示公共圖書館的從業者,依法辦館,構筑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為重心的社會教育秩序,乃是執業的根本。
研讀《公共圖書館法》可以獲知,這部法律為公共圖書館確定了“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指導思想;確立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點的相關管理制度;確認了“平等、開放、共享”和“免費”“便捷”等執業準則。除遵循上述法定外,河南省圖書館作為行業組織——河南省圖書館學會的牽頭單位,還承擔著為其他圖書館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的職能。
總之,已經承載了新時代重托的河南省圖書館,其日常運行,其全民閱讀活動的推進,都與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乃至人類文明的傳承、公民文化自信的堅定息息相關。河南省圖書館既要做好做強自己,又要統籌垂范全省,可謂任重道遠。
2 承繼強館夢想
做好做強自己,是河南省圖書館歷代從業者的宏愿。新中國成立前,盡管時局跌宕,前行者也從未消減強館夢想。
當今,公共圖書館奮進的加速,必須以規范立身,亦即按照國家頒布的法文和標準,強化業務建設,完善保障條件,提升服務效能。公共圖書館奮進的加速,還必須以創新強身,亦即圍繞全民閱讀這一國家戰略,更新觀念,革新運營,鼎新服務,實現讀者滿意、社會稱許的館務布新。如果說“規范”體現共性、本色,那么“創新”則凸顯個性、特色。
當今,我國公共圖書館界已經涌現出一批既規范又創新的典型。比如蘇州圖書館,分館和自助取書點廣布城鄉,網上借閱、社區投遞實現館藏圖書與讀者之間遠距離快速流通,更有“經典美文誦讀”“我是你的眼”“你選書我買單”等特色品牌,普惠各個層面、各個年齡段的讀者。恰是蘇州圖書館服務手段的創新,引領了蘇州市全民閱讀活動的蓬勃開展。2018年全民閱讀大調查城市數據分析顯示,83%的蘇州受訪者每天至少閱讀半小時,其中30%的受訪者每天閱讀1小時以上;48%的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讀書量在10本以上。再如鄭州圖書館,借助新館優勢,無線網絡覆蓋整個借閱區,滿足讀者多種閱讀需求;引進SYPHONY圖書館集群管理系統,實現全轄區各縣(市)、區圖書館圖書的通借通還和館藏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鄭州圖書館的智能化技術創新,為全民閱讀在全市的鋪開營建了良好環境。志愿者團隊公益社會調查的結果顯示,2017—2018年度,鄭州市民的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8.9本,比全國人均高出4.24本。目前,正在推進的城市書房建設,必將進一步濃郁鄭州的全民閱讀氛圍。
相比于市級圖書館,在全民閱讀的使命面前,省級圖書館應有更廣的服務覆蓋。因此,省級圖書館的“自選節目”和全省的“連臺大戲”必須兩手抓。于是,就少不了學習借鑒,少不了納言從善,少不了挖潛借力,少不了突破垂范。于是,省級圖書館就需要有一個專事策劃和推廣全民閱讀的部門,統攬全民閱讀的信息采集、經驗提煉、動向研判、項目編制、活動跟蹤等工作。這個部門應成為省級圖書館社會工作的抓手和文化主管機關的智囊。于是,省級圖書館不僅要業務創新、技術創新,還要體制創新、機制創新。
其實,《公共圖書館法》已經指明了若干體制機制創新的通道。如“向公共圖書館捐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吸收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和社會公眾參與管理”,以及出版單位向“所在地省級公共圖書館交存正式出版物”等,都在明示省級圖書館有著許多能夠拓展也應該拓展的事務。而這些事務的拓展,勢必需要變革傳統的內設架構,勢必需要一定量的非圖書館專業的專門人士。說到底,就是要破除一切閉鎖觀念,激奮創新精神,對“公共性缺損”和“職業倦怠”零容忍。阮岡納贊說過,“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已經跨越110個春秋的河南省圖書館,萌生于清末“開通風氣”之需,沉浮于舊中國變幻的政局,重生于新中國壯麗的大業,如今正肩負“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的使命,行進在新的時代。
在激奮創新的行進中,幾位前輩的冀望之言,值得認真感悟。“省城圖書館(即河南圖書館)應力求完備。”這是1917年河南省議會通過的《陳請擴充圖書館案》里的一個要點,也是提案人張嘉謀的夙愿。這位傾心教育、熱衷文化、殫心著述、致力考古的民國豫籍聞人,認為“社會教育最切要者,莫過于圖書館”,呼吁政府大幅度增加“省城圖書館”的購書經費,同時希望“省城圖書館”增設閱覽窗口,厚待貧苦學子,力做“全省模范”。“人人皆可利用圖書館,且易于利用,樂于利用。”這是1928年何日章館長的辦館追求。他還強調:“圖書館占社會教育之重要地位,省立圖書館為各縣圖書館之表率尤關重要。”此言已經近似省級圖書館應當成為市、縣圖書館的中心館和示范館的表述。
“圖書館設導師。”這是1934年胡石青在開封作專題講演時的倡言。這位京師大學堂的豫籍畢業生,既是教育家(曾任河南高等學堂學監、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長、中國公學、華北大學等校校長),又是實業家(曾為中原煤礦公司總經理、全國煙酒專賣局總辦)。在他的心目中,圖書館從業者應是愛書、知書、懂書的人,其中的一些還應是“導師級”的。他說:“凡有研究興趣的人,有暇便可走入圖書館,請導師指導一切。”
“建新式大樓”,“購辦巡回汽車”。這是1937年上半年井俊起館長館務鼎革方案中的兩項。此外,還有院內“植蓮養魚”,“擴充業務運動場”,開辟研究室,組織讀書會,開通電話服務,實行郵寄借書,開辦圖書館學訓練班,增設“閱覽處”,“舉行廣播講演”,“試辦火車流通圖書部”(服務于隴海鐵路開封至鄭州路段)等。如此宏圖大略,令人贊嘆。
4 補語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回信,對國家圖書館,也是對全國公共圖書館提出希望:“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全民閱讀,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字字殷切,聲聲懇摯。如何創新服務方式?怎樣推動全民閱讀?關鍵還在于“新舊動能轉換”。而實現此轉換的關鍵,是公共圖書館從業者的自覺能動。
其一,直面挑戰的能動。在網絡化、云數據的大背景下,人們閱讀的習慣、方式、內容早已變化。曾被譽為“知識海洋”的圖書館,包括公共圖書館,也早已不是無可替代的求知課堂。這種仍在延續的挑戰,公共圖書館的從業者無法回避。唯有能動地尋找對策、鋪展局面,才是立身新時代的正確選擇,才是對“全民閱讀”的責任擔當。
其二,了解社會需求的能動。各級公共圖書館,從事的都是依托館藏的社會服務。讓讀者滿意,被社會樂道,是公共圖書館凸顯社會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標尺,也是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必然取向。因而,深入調查不可缺,科學研判不可無。既遵循黨和政府“全民閱讀”的統領性,又尊重不同讀者個人閱讀的多樣性,方能明晰公共圖書館創新的方向。
其三,改變慣性思維的能動。文獻的收藏,圖書的借還,穩定的經費來源,程式化的運作,還有關起門來“自娛自樂”式的理論研討,以及安穩、舒適的工作環境,極有可能潛移默化地催生墨守成規的暮氣和安于現狀的短視。只有掙脫自我束縛的“老套”,方知天寬地廣的韻味;只有擯棄按部就班的“定式”,才可激發創新服務的勇氣。
其四,能力建設的能動。公共圖書館的能力建設,說到底是從業者及其后繼者的能力建設。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創新,自然離不開分類編目、資訊查詢、讀者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更離不開組織全民閱讀活動的能力迸發,還有將本職業務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有機融通的能力積累。從開放的意義上理解,公共圖書館亟待較多的跨界專業人士的加盟。
不甘于既有成就,爭朝夕再贏佳績,當是對歷史最誠摯的紀念。
參考文獻:
[1] 康有為.曲阜碑碣考·序[M].河南省圖書館藏本.
[2] 會詳撫院請創建圖書館并擬訂章程文[J].河南教育官報,1909(34).
[3] 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樓與近代圖書館史料[M].北京: 中華書局,1982:145.
[4] 詳呈撫院河南圖書館書目四份并懇咨送學部備案文[J].河南教育官報,1909(47).
[5] 注重社會教育之一斑[N].河聲日報,1913-11-21.
[6] 通俗書報社出現[N].河聲日報,1913-11-11.
[7] 實施憲政擴大宣傳綱要[J].國民教育指導月刊,1947(11/12).
[8] 徐亞男.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發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紀要[J].情報資料工作,2018(6):108-109.
[9]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EB/OL].[2019-10-15].https://baike.so.com/doc/24257495-25342401.html.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EB/OL].[2019-10-15].https://baike.so.com/doc/25597498-26645310.html.
[11] 李道祥.參觀江浙教育匝月之報告[J].河南教育,1928(5).
[12] 關杰.蘇皖贛鄂教育參觀報告[J].河南教育,1929(11/12).
[13] 美國的圖書館事業[J].河南教育月刊,1930(1).
[14] 何日章.十八年的河南圖書館[J].河南教育,1929(10).
[15] 中華圖書館協會第一次年會紀事[J].圖書館季刊,1929(1/2).
[16] 馮友蘭.發刊詞[J].心聲,1918(1).
[17] 王守忠.河南育才館簡介[J].河南文史資料,1984(56).
[18] 本館歷略[J].河南圖書館館刊,1933(1).
[19] 圖書館菊花大會[N].河聲日報,1915-10-12.
[20] 圖書館游人擁擠[N].河聲日報,1916-02-19.
[21] 大批書籍運汴[N].河聲日報,1916-08-27.
[22] 擴充圖書館[N].河聲日報,1916-08-27.
[23] 運送古書到汴[N].河聲日報,1914-08-02.
[24] 圖書館整頓之先聲[N].河聲日報,1914-08-03.
[25] 組織女子閱報所[N].河聲日報,1913-11-12.
[26] 圖書館開幕續志[N].河聲日報,1915-05-30.
[27] 女界閱書之擁擠[N].河聲日報,1915-06-23.
[28] 中州女學之熱心家[N].河聲日報,1915-07-27.
[29] 圖書館附設茶室再志[N].河聲日報,1915-05-13.
[30] 中區閱報社之取消[N].河聲日報,1915-03-26.
[31] 改良圖書館之陳請[N].河聲日報,1917-07-10.
[32] 何日章.河南圖書館之現狀及計劃[J].河南教育(民眾教育號),1928(1).
[33] 胡石青.如何溝通學校與社會[J].河南教育月刊,1934(2).
[34] 省立河南圖書館計劃之一斑[J].河南教育,1937(1).
(編校:孫新梅)
收稿日期:2019-11-10
作者簡介:陶善耕(1945— ),河南省圖書館原館長。